分卷阅读43(1 / 2)

加入书签

知道在想些什么。

她不知道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她的存在会不会改变什么。她不知道外蒙古的未来会怎样,也不知道中国的未来会是怎样。但她想,她一定要写些什么!一定要写些什么!

哪怕,仅仅是为了安抚她自己那一颗沉重的心也好……

收拾好散落在地板上的报纸,杨雪站起身来,坐在她久违了的书桌前。

抽出数张稿纸,摆在桌上,她握着钢笔的手拿起又落下,神情一刻也无法放松。思忖了良久,她才在纸上落笔——

40.民国40

抽出数张稿纸,摆在桌上,她握着钢笔的手拿起又落下,神情一刻也无法放松。思忖了良久,她才在纸上落笔——

《百年孤独》

“多年以后,葛磊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瓦绥只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清澈的河水,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短短的三句话,一个简单的开端,却包含了现在、过去、将来三个时间概念,形成了一个时间性的圆圈。以叙述的口吻,直接为这部小说定下了基调——

那是一个封闭、纷争的年代,也是一个孤独、停滞的中国。

杨雪的笔尖不断的在与薄纸摩擦着,在这静得似乎连她自己的呼吸声都能听见的空间里,发出一声又一声的“沙沙”声。但她并不在意,她仿佛感受到了一股来自心底的力量,支撑着她不断的写下去——

她要写出一部属于中国的《百年孤独》来。她要将她那个世界真实的历史搬到这部小说里,要将中国自国门被迫打开后将近百年的历史呈现出来。她希望,中国的当权者和人民都能有所警醒。她希望,外蒙古一事还能有所挽回。

事实上,也应该是可以挽回的。因为1945年以前的苏联并不算强大,所以即便此时的苏联虽然支持蒙古独立,却也并没有想要吞并中国的野心。而当初的中国之所以会丢失外蒙古,也正是由于其一直都自认有着收复蒙古的希望,所以才仅把苏联人的入侵当做疥癣之疾,着重对付对中华民族有巨大生存威胁的日本。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那座小小的村庄“瓦绥村”和那村庄里的一整个家族“葛家”,成了偌大的中国的缩影,中国百年来数不清的战事,数不清的亡灵都映射在其中,被杨雪以触及人灵魂深处的笔法一件件的描绘出来——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是最狂乱且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