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2 / 2)

加入书签

若是谢令月对叶天逸的这一点推测正确,都不必再怀疑,顺着他往下查肃州所有官员便是,利益勾连必然有迹可循。

“哥哥,只怕是朝堂与你都暂时顾不及其他州府的巡查;怀州与晋地两处,真正的罪魁祸首已被刺杀,且不算盘根错节,你派信得过的人去查便可,倒是肃州这边,恐怕会大伤元气。”

看来明年的春闱时机正合适,想来会比往届取中更多进士···谢令月思绪流转,如此机会,陈阶的仕途必然会比原剧情中更加顺利,他这是无意中帮了这人一把啊。

而陆寒尘的关注点还在叶天逸这里,猝然发问:“清尘是说,你怀疑肃州所有官员,无论品级高低,皆被叶天逸收买?”

谢令月轻笑摇头:“不只是官员,应该还有所有小吏,甚至那些差役···且哥哥说错了,不是收买,而是这些人一同参与了以叶天逸为首的贪墨大案。”

单是收买人心不会有如今情形,只有所有人都参与进来,都拿到超乎他们想象的利益,才能这般统一口径,才会这般主动为叶天逸遮掩。

他们是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因而才会这般上下一心。

“我记得太宗皇帝登基后,为了学子考量,颁布了捐监粮与捐监银的政令···哥哥查这件案子时,可从这里入手;当然,也少不了朝廷的赈灾银,肃州时有旱灾,却也不是回回那般严重。”

不是谢令月无限放大人性之恶,单就他脑海里记得那件另一朝的贪墨大案,足够令人震惊;据记载,当时那位贪官任职的州府,一年才能给户部上交六十万两白银,当时朝廷一年的国库收入也不过两千多万两,而那位仅在那一地三年就贪墨千万两白银之巨!

这还不算被他裹挟进来的大小近百名官员贪墨的数目,可想而知当时引起多大的震动;也是因为注意到那位官员的与众不同,谢令月才对这个记载印象深刻。

古代,一般的官员贪墨,那都是小心翼翼,唯恐项上人头不保,更祸及家人,小心驶得万年船才是贪官的行事准则;偏偏这件案子里记载的这个官员反其道而行,他是或收买或威胁···将自己治下的所有官吏全部卷入。

朝廷几次派人去查,都未曾发现端倪,只因这人名声太好。

也因为他的政绩与官声,当时的帝王对他极为赞赏,不过几年便将这人从西北荒僻之地调往江南繁华乡,可想而知,这人后来又能贪墨多少。

“若是我所料不错,若是哥哥真能掌握那些账册,怕是肃州一地所有官吏无一幸免···上百名官员如何定罪,又如何补足这上百名的空缺,如何安抚民心等等,哥哥与内阁几位阁老怕是要忙一阵子了。”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景昌帝惯来自诩明君,因而修道也理直气壮;若是忽然知晓在他执政期间出现这般骇人听闻的贪墨大案,再加上他近些年服用丹药的影响,怕不是会被直接气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