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节(2 / 2)
说到这里,连已经很久都不需要种庄稼的将官脸上也起了期待之色。
这个世界上,只有皇帝和士族不会对土地和庄稼抱有感情。
除了他们之外的任何一个百姓,一看到土地荒废,就会心疼得说不出话,就想要流泪。
他们的生活和种地息息相关,谁都不会忘记祖祖辈辈的人对土地的渴望和期待,谁都知道,土地和庄稼才是人的命,有了地,地里有了庄稼,人才能活。
谢恺集结起来的十万大军绝大部分都是从江南普通百姓中拉来的壮丁,哪怕有人已经一步步爬到了将官的位置,也不会忘记,自己对土地的热爱。
所以他们恨,恨城中的世族,也恨曾经的谢恺。
陈伯将去年年末那个叫陈学年的人的奏折读给他们听了,还将人抓了来,亲自对证。
陈学年在去年十二月的确警告过谢恺,今年将有大旱,前所未有的大旱。
但是在当时本地豪族的刻意针对下,谢恺没把旱灾放在心上,等谢恺身死,世族上位,世族们也没把旱灾放在心上。
唯一稍微在意了一下旱灾的人是本地的豪族,但是他们在意的方式就是高价买走百姓的粮,让百姓还没到秋天,就提前绝望。
江南大乱,无数江南百姓身死,旱灾是凶手,谢恺.本地豪族和这些世族是给凶手递刀的人。
可是陈伯告诉他们,就在一百多里之外的新安郡,同样地处江南,同样经历了大旱,那里的百姓不仅没有经历饥荒和流民,反而在今年获得了丰收。
因为霍思成手下有一个梅博士,梅博士发明了抗旱稻,旱灾年庄稼也能活,产量比寻常稻种还高一成。
听到这里,武昌城外的十万大军再也没有了犹豫,连夜攻进了武昌城,尊安城公主为新帝。
他们都知道自己实际上的新主是谁,他们其实不在乎。
什么君臣礼义,男尊女卑,那是士族们说的道理。
他们只知道,谁能让他们活,谁能让大家吃上饭,谁就是他们的主公。
第222章晋江文学城首发
武昌城东门外,一行士兵和城中的世族们都等在这里,对着城外翘首以盼。
陈学年不安地候在队伍中。
城中其他世族,崔氏.李氏.卢氏.萧氏……等等,无论是否真心臣服,但是为了顺应形式,都派出了本族优秀子弟前往青州。
然而他陈家却只有他一人。
这些年他随着朝廷颠沛流离,心中从未安定过,也就没有了传后代的心,这些年始终是一个人,即使收用过几个婢女,也没有让她们生下自己的孩子。
等到各世家都找出族中出身干净的优秀子弟派往青州求学,投靠霍思城,他才开始后悔起来。
曾经出仕过的世族们是不可能去青州的,先不说一臣不事二主,即使他们自己丢得起这个脸,也要考虑霍思城愿不愿意。
当初武昌小朝廷和霍思城的江右小朝廷对着干了几年,等孔景阳发檄文之后又干脆对霍思城母女大唱大骂,哪怕霍思城是菩萨的心肠,也不可能真心任用这些人了。
所以世族们即使要投靠霍思城,也不能自己出面免得招人厌恶,只能叫家里身家“清白”的子弟前往,这样,既免了他们自己委屈厚颜,又能叫霍思城舒舒服服地接受他们的人。
毕竟是从前的事,这些子弟以前还小,都在家里读书,外面的事,都是家里大人做的,有什么事,要罚要压,也都只让他们这些老头子担着,和这些子弟无关。
但是陈学年就推不出这样干净清白的子弟,他只有自己。
虽然骂霍思城的时候他没出面,甚至世族弄死谢恺之后他也没占到多少便宜,但是他也被认作世族中的一员,更是历任南帝.慜帝.谢恺.弱帝几人的官,他是彻底洗不清了的。
所以他只能空望着别的世族重新起家,自己枯守在武昌,等待传闻中那位真正管事的人到来。
到时候要打要杀,都随便吧。
陈学年叹气。
至少等他们来了,这江南的旱灾,也就能有个头了。
他就是为了这个,才肯听从陈伯的劝,亲自到军营里和那些士兵对证的。
二月十一日,武昌城终于迎来它的新管理者。
新的武昌太守也姓陈,叫陈俊理,当然是个女官。
这也是江北政权的最大特点了,她们的所有高官,都是女子,听说都是从那个神秘的妇好书院毕业,在基层干过两三年以上,才一点一点升上来的,不管是处理基层事务还是治军理政,都是一把好手。
武昌世族们连福帝都接受了,对一个女太守又有什么接受不了的呢?
何况这也不是他们说接不接受的时候了,满城百姓和十万士兵都殷切盼着这位新的武昌太守的到来,城中已经传遍——霍思城手里有个梅博士,梅博士发明了抗旱稻,旱灾年景也能种活,不仅不死庄稼,秋天还能略有增产呢!
武昌尊了福帝,就是归入了霍思城手下,成了霍思城的地盘,那新来的武昌太守一定会带着抗旱稻来的!
江南的旱灾有救了!
江南百姓有救了!
这位叫陈俊理的太守也没有让殷切期盼的武昌百姓和十万士兵失望,当然,她也已经解释过了,她和陈伯真不是兄妹,就是赶了个巧,不过她和陈伯是有交情的,什么交情呢?以前当过一阵子的同学。
所以陈太守来之后,第一个就找到了陈伯,要他帮自己一个忙。
“江南百姓九死无生,武昌城外千里焦土如焚,我料理世族霸占的田地简单,可找人重新耕种这些土地却难。你这十万士兵以前应当也是种地出身,与其空养着,不若给我帮帮忙,领一部分田地做军屯。”
于是武昌城的十万士兵,就有两万人直接领了武昌城外的焦土重新开荒去了。
剩下八万则被陈太守分成四部分,以缩小了一圈的云梦泽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建立军镇,收拢附近出没的流民,发给抗旱的稻种,让他们重新种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