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643节(2 / 2)
周老师还是尊重阮兴平的,但他还是想找王浩试试看,“阮教授,我不是不相信你,但万一王浩院士能解决呢?”
“只要有可能,就要试试。”
“要是做覆盖性的测试,需要的时间和成本都太高了。”
第四百三十四章 两道杠,望子成龙,超越王浩?a级难度,一小时够了吧
周老师对待阮兴平的态度很客气,但对于动力组的工作是不满意的。
动力平衡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却覆盖性测试的方案根本不能接受,他心里也不由得想着,“做覆盖性测试,还要你们这些动力学专家干什么?”
这些话肯定不会说出来。
动力组的专家学者们还是要尊重的。
之所以不能接受覆盖性测试,是因为测试的过程太过于复杂,想要完成所有的项目,可能需要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
这还是在飞行器一切正常,能够持续做测试的前提下。
如果飞行器在测试中途出现什么问题需要检修,需要完成全部的测试就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
覆盖性测试也会让系统变得庞大。当数据库中存在大量的信息时,不断调取就可能会出现问题,甚至直接影响到飞行器的安全性能。
同时,也可能会出现数据漏洞。
等等。
动力平衡问题最优解是计算机算法。
当飞行器处在各种高度、速度、角度,及时检测信息可以输入到程序中,通过即时运算得出平衡动力。
这才是解决方法。
……
与此同时。
王浩继续专注于微米级颗粒性材料的研究。
这个研究工作并不紧张、繁琐,只能说是按部就班的去做,他们想加快速度都不可能。
很多的论证都是基于实验基础上的。
换句话说,想要在某个方面有进展就必须要等待实验结果。
微米级颗粒性材料是个庞大的项目,主要参与的有三个大型科研机构——高能物理所、东港精密附属技术研究所以及超导材料研究中心。
此外,科学院超导重点实验室、西海大学纳微材料所,也参与了一些实验工作。
作为参与方之一,夏国斌感到非常的兴奋。
他确实很高兴。
上一次跟着王浩做研究,没有能拿到千万级的经费,纳微材料所上下加班加点,底层的技术员、博士生们,都差不多等于‘卖了苦力’。
现在又能跟着王浩一起做研究,也不用去特别谈什么大笔经费问题,每一个实验都会有充足的经费拨款。
这样最少能给材料所的人发个奖金。
夏国斌也能长呼一口气,经费紧张带来的问题太多了,学校里好多人都在纳微材料所压榨博士生劳动力,他是材料所的负责人,再加上手下有四个博士、六个研究生,都快被按上‘压榨学生的邪恶导师’头衔了。
这个名头当然不好。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谁会愿意让手下学生只干活不拿钱呢?更何况,给学生发的补贴都是出自经费,又不是自己掏腰包。
博士生导师就是这样。
有些导师手里有大笔的经费,就可以给学生大笔的补贴。
有些导师穷困潦倒,经费连做实验都不够,给学生的补贴自然就很可怜了。
夏国斌没有到可怜的程度,经费数额角度上来说,他还是处在中上层的,但近年来,西海大学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也受到了国家以及省里的高度重视,就连一些理学院的教授,都能轻松拿到几十万经费。
什么事情都怕比较。
夏国斌还是希望自己能‘跟上发展’,也能给手下博士生以及所里的技术员们多发奖金。
有钱,才有科研动力。
在金钱的推动力下,纳微材料所上下同心协力,每一次分配到的实验都完成的很优秀。王浩的工作就轻松多了。
他主要是把握研究大方向,有了足够的实验基础以后,就召集其他人一起论证。
一步步的研究,一步步的推进……
项目进展很顺利。
王浩也有时间待在办公室里,过一下轻松闲暇的生活。
张志强也在办公室。
他刚完成了一个项目,也同样非常清闲,和王浩闲扯的时候,还说起了许杰的情况,“许杰发展很不错啊,他现在参加了个芯片的项目,还去首都大学做讲座,年纪轻轻……都成专家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