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426节(1 / 2)
这就很不一般了。
王浩也同样赞叹的看向梁静叶,笑道,“你们能发现这个问题,确实很让人惊讶啊。”
“不过我们并没有直接使用电工所提供的技术,底层基础设计,我们对于线圈缠绕方式进行了改善,从三度变成了两度,也增加了线圈的横截面,以便能够承载更高的电流……”
这次轮到梁静叶惊讶了。
她也思考过改进电工所提供的超导线圈技术,但科学院电工所的成果,哪是容易改进的?
现在王浩说起了改进方法,顿时和他一起讨论起来。
他们的话题越谈就越专业,最开始还有好几个人在旁边听着,后来一个个发现听不懂都走开了。
再后来,连潘东都走开了。
其他人都去看了检测室的数据,也有研究组的人帮忙介绍一个个数据代表的内容。
等全部介绍完以后,一切都可以说了然于胸。
这时候,所有人都已经相信,smes储能实验装置,确实是以一万千瓦的功率在持续充电。
其实最开始大部分人就相信了,因为王浩是不可能造假的,smes技术,对于潘东来说就是科研追求,而对于王浩来说,也只是一项研究而已。
哪怕完不成smes技术研究,对于王浩个人来说,也没有什么影响。
这时候,潘东依旧在仔细研究着,他是真心希望能够找出问题,但到现在就连他也相信了。
问题就在这里。
眼前的一切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
同时,潘东也感觉不能接受,王浩的研究组仅仅花费了三个月时间,就让smes实验装置,能够平稳的高功率充电。
smes实验装置持续高功率充电,就等于是把绝大部分问题都解决了。
哪怕后续还会出现故障,也肯定是找出问题并解决的。
这就像是制造出了一台电脑,开机的时候会碰到很多问题,启动以后,软件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
当没有外力干涉,比如,病毒入侵、外力损坏设备的情况下,电脑能够长时间的使用,也就代表电脑本身没有问题。
后续忽然又出现了故障,大部分情况下就是硬件损坏。
smes实验装置也是一样的,能够长时间的高功率充电,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后,再出现问题很可能就是内部装置损坏。
这就是内部装置的质量问题了,和研究组的设计、技术,可能并不存在直接关系。
所以说,王浩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后期。
问题来了……
王浩的研究组只花费三个月时间就进入到了后期,那么他们过去两年的努力,岂不是都做了无用功,回去就可以直接解散了。
想到这里,潘东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
……
专家组一行人都能够理解潘东。虽然他们感觉潘东很好笑,一路上说着‘肯定有问题’,结果到这里发现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潘东也很可怜。
很多科学研究的竞争是非常残酷的,当做同一个研究的时候,一个团队先做出来,另一个团队,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没有任何意义。
现在潘东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
他们过去努力了两年时间,结果被王浩的研究组三个月超越过去,而且还是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等再回去以后,他们的研究基本不可能再继续,要么就是并入王浩的研究组,要么就只能面临解散。
所以潘东一路上都绷着脸,完全看不到一丝笑容。
梁静叶似乎没有感到压力,她一直和王浩谈着专业问题,同时心里也感到非常的惊叹。
她发现王浩对于smes储电实验装置的每一个部分都非常了解,就好像是参与了每一个部分设计的细节工作。
王浩不止是知道设计细节,还能说出设计的原理。
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smes储电实验装置是非常复杂的。
梁静叶自认为研究参与度很高,也只是详细了解储能线圈的部分。
在潘东的研究团队中,潘东也只负责大方向的设计、实验工作,一些装置细节、小的技术上,他根本就没有参与,出现问题只能寻求其他人的意见。
这才是正常的。
多数大型项目的研究组负责人都是如此。
像是一些大项目的总设计师,只是把握研发大方向上的问题,一些研究中的技术难题,还要下面专门的技术组负责。
梁静叶看向王浩的目光,都充满了赞叹和敬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