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二章 关中夏夜(2 / 2)

加入书签

小武点着头,作了汇总之后站起身。

小慧看着小武道:“师姐的个子真令人羡慕。”

小武哼道:“师妹又取笑我了,江南姑娘的温婉我也很羡慕。”

两人走入书房禀报着事宜。

小武解释道:“丁伯的作坊账目很简单,而且这些年以来他的三个作坊许多利润都给了乡民,与我们骊山相同的分成,他只占了两成,而且还时常拿出银钱帮助乡里,当初太原疫病他还拿出了一百贯钱,买了药材送去了太原各县。”

“河北水患的时候,也拿出了五百贯钱,送去了当地,用来置办粮草与粮种,这丁伯不仅没有自己敛财,反而拿出了不少银钱救灾救民,至于他的家产,只有一千贯余钱。”

“至于回收站这两年一直都在亏损,上个月有个人去问他买废纸,丁伯便将囤积的纸张以一百钱一石的价格卖了,这个价格并不高,至于朝中查证的证据来看,这里面说不定还另有原因。”

张阳放下了账册,“这件事不是冲着他去的,是冲着骊山来的。”

小武点头道:“弟子也这么认为,很多人都知晓丁伯与师父的关系,我们村子里的人对丁伯向来敬重。”

小慧没考虑这么多,也觉得自己没有小武想得这么多。

小武总是能够将事情分析得很透彻。

张阳忽然道:“小慧来年也二十岁了吧。”

小慧忽然回神道:“是的。”

“你老师说等你二十岁的那天请徐御史也来骊山,为你庆生。”

“谢师父,谢老师。”她欣喜地笑着。

张阳执笔写了一份书信,递给小武道:“你将这封书信交给处默,他会安排人去查问的,如果没有问题,刑部会将人放归的。”

“弟子这就去办。”

张阳又看了眼坐在桌边的徐慧,吩咐道:“快写封书信给你父亲,让他早些准备。”

小慧心情很愉快,走出书房,绕过华清池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写信。

事情交给程处默去办,第二天丁溜就给刑部放出来了。

效率出乎意料地快,张阳见到丁溜的时候,这家伙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着遭遇。

现在的丁溜中年发福,整个人看起来圆滚滚的,此刻还穿着牢狱的破落衣衫。

张阳皱眉道:“他们这么快就将你放出来了?”

丁溜收起眼泪又道:“是刑部尚书刘德威批复的,让小人交了六百贯罚钱,往后不得再倒卖货物。”

“朝中的空子也不是这么好钻的,你这般倒卖,被人盯上了,往后做事小心些,不要冒这些风险了。”

“小人明白了。”丁溜又拿出一封书信,“这是处默兄弟让小人带来的。”

张阳拿过书信正看着。

丁溜忧愁道:“给县侯添乱了,何大哥又在辽东不知死活的,往后我们三人什么时候再相聚呐?”

“这么多年了,你还这么胆小怕事又要哭。”

“小人哪里比得过县侯与何大哥。”

“行了行了。”张阳摆手道:“赶紧回家吧,你出事了,你家夫人就来骊山求救,以后不要再闯祸了。”

“哎!”

丁溜点着头,“县侯,这件事……”

张阳看完了书信,“其实也不赖你,我的辞官奏章让某些人不高兴了。”

“赖我,都赖我!”

丁溜说着。

张阳道:“是赵国公找人安排的,他警告我不要随意辞官,他要是出事了,会拉着我一起人头落地。”

本着不能听这些话的原则,丁溜自动将这句话过滤掉,憨憨笑着,“小人家里还有些上好的酱料,这就给村子里带来。”

“行了,你去吧。”

现在的丁溜确实精明了,家业也越来越大了,别看他家中余钱不多,有这三个作坊在,一辈子也不用愁了。

有了这一次的教训,他以后做事该会小心一些。

张阳回到了山上。

小武走到一旁问道:“师父,丁伯没事了?”

“嗯,没事了。”

“什么人会来找寻丁伯的麻烦?”

张阳气恼地将书信放下,灌下茶水道:“长孙无忌这个老狐狸,他看我要辞官了,就警告我!没有权势连朋友都保护不了。”

小武错愕一笑,“原来是这样,不过也是丁伯自己不小心,被这老狐狸找到了机会。”

“他不让我辞官,这厮哪天要人头落地是不是也要拉着我一起,混账!”张阳一边怒骂着。

小慧低声道:“师父怎又这样了?”

小武看着叫骂的师父低声道:“还不是赵国公来警告师父别辞官,当朝最大的两个外戚难免有矛盾。”

小慧问道:“陛下知道这件事吗?”

“嗯。”小武在藏书阁内坐下来,“皇帝肯定知道,赵国公就是做给朝中的人看的,也是做给皇帝看的,只有师父与他两个外戚明争暗斗越多,皇帝会更放心,不仅仅只是因为师父辞官,或许是赵国公也遇到了什么难处,才会这么做。”

“至于刑部尚书刘德威也不过是顺势而为,本就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

说罢,小武又道:“师妹为何这般看着我?”

小慧不解道:“师姐好厉害呀。”

小武明媚地笑着,“骊山能有今天不容易,我就要多想多考虑。”

丁溜的风波过了半月,长安城又发生了一件事,骊山的反击开始了,赵国公在灞上的几处产业,都遇到了问题。

上官仪查问田亩的时候,拿下了灞上的几个县官与主簿缘由是他们侵占田亩,侵占的也不多,只有三分田,连一亩地都不到。

长孙无忌得知这个消息,拍案怒道:“好你个张阳!三分的田地,你就要能拿下老夫三个县尉,五个主簿!”

一报还一报,这件事就算是过去了,贞观一朝的两个权贵互相报复,看得朝野乐成了一片。

长孙无忌暂时不计较了,这些天张阳也没再说辞官的事了。

夏夜里的关中下起了雷雨,这天甘露殿内传来的急促的咳嗽声,卢照邻急匆匆殿内走出来,冒着雨对外面的侍卫道:“去骊山的医馆,将崔知悌与孙神医请来。”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