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 鲸鲵落(1 / 2)

加入书签

张阳又道:“您老不要有这么多顾虑。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

魏征低声道:“以后需要有人看着陛下。”

张阳只觉得自己的手腕一疼,发现郑公的手抓着,力道还挺大。

停下脚步,张阳另一只手轻拍郑公粗糙的手背,低声道:“您老是担心陛下晚年吗?”

魏征缓缓点头,没有言语,眼神中有很多忧虑。

等郑公的手松开了,张阳轻轻拍了拍他老人家的后背,低声道:“这两年,您老老得真快呀。”

郑公缓缓点头道:“人都会老的,你也是。”

张阳又道:“所以说您老不要有太多的顾虑。”

郑公低声道:“范阳一出事,有很多人来了长安城,很多藏在暗处的人都出来了。”

“郑公所言不错,老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肥,就算是世家早已不是当年,可他们的势力依旧在,范阳出事了,长安城必定会有人做手脚。”

“嗯,现在的长安城各街巷的不良人,官差,卫府官兵,刑部,大理寺,都在盯着这些风吹草动。”

郑公继续道:“只是单单一个范阳,就让长安城各方势力紧张。”

徐孝德在骊山就有住所,张阳先让郑公住在徐孝德的宅院中。

“县侯放心,下官会照顾好郑公的。”

张阳看了一眼坐在院子里的魏征,拱手道:“有劳了。”

徐孝德又道:“不妨事。”

晌午的天气还算晴好,到了傍晚时分夕阳照在整片骊山上。

张阳坐在华清池,目光盯着池水不言语。

“每每见过这些老人家,夫君总是有心事。”

张阳的目光从李玥的布鞋抬眼往上看,最后目光落在她的笑容上。

“母后说近来后宫琐事很多,那些妃子整日为了一些地位与蝇头小利争吵个不停。”

张阳接过她递来的柿子,一边吃着皱眉继续思量。

李玥倒上一碗茶水,又道:“因为李佑又在封地作乱,父皇当时雷霆震怒,派人去将李佑禁足,之后阴妃受了牵连,已受了冷遇……”

听着媳妇说着一些宫里的事情,张阳又道:“郑公今日与我说了很多。”

李玥闻言神情一振,好奇道:“怎么了?”

张阳颔首又道:“不知道,郑公与我就说了三两句话,但我总觉得他说了很多。”

“嗯。”

重重点着头,李玥侧目看着夫君的脸,低声道:“要说夫君现在最不放心的,就是朝中那些长辈了。”

“是啊。”

夫妻俩从当初贞观五年起,再到后来,当年觉得与郑公的距离很远。

现在又觉得与郑公的距离很近。

张阳笑道:“我现在还记得郑公当初在崇德殿外与我说过的话语,我们一起在屋檐下躲雨。”

“嗯,那时候夫君被免去了官职,在东宫任掌事,不过夫君在东宫从未做什么,而是整日看书。”

张阳啧舌道:“不对,我做了一些的。”

“教皇兄打拳?”

“也算是吧。”

夫妻俩相视一笑。

人到中年就喜欢回忆当年的事情,张阳觉得自己还没年过三十,就已经提前到了中年生活。

小清清骑着熊大回来了,这头熊一到冬天它的毛发更加好看了,在夕阳下甚至还有些光亮的反光。

跑起来时,它的毛发起伏很是好看。

夜里,今夜风很大,白日里的暖阳过去,晚上凌冽的寒风不断吹着。

雪粒子不断打在窗子上。

冷风从窗缝中漏进来,吹得油灯的灯火在晃动。

张阳看着手中的书卷,翻过一页是媳妇写得公式,她写到导数公式就停下了,没有继续往下写,也不会对该写什么。

寒风在关中平原呼号。

这个深夜,有几道身影出现在骊山附近,上百人队伍在骊山北面的河对岸散开,他们蒙着面准备潜入。

有个人领头,手里提着刀,雪粒打在脸上,令人睁不开眼,他观察着前方几人正在进入骊山村,只是脚步刚刚踏足不到一里地,几支箭矢射出,前头的蒙面人倒地不起。

领头人朝着身后还没上前的人打了一个手势,众人又是散开。

在骊山周围出现一队又一队的人马。

不断有人倒下也有人补上。

骊山的北麓响起一声声炸响。

一个时辰之后,夜幕才平静下来。

张阳依旧在家中看着书,窗外传来了话语声,“县侯,都干净了,有十多个歹人踩了地雷死了,还有余下的歹人也被熊大咬死,熊大看了一圈就回到了熊窝,多半是没人再来了。”

“婶婶早点休息吧,骊山不会有事的。”

“喏。”

皇帝就住在骊山过冬,是什么人有这么大的胆子敢来行刺。

张阳依旧淡定地看着书卷,这是骊山第一次遭到如此大规模地刺杀。

他们知道只要夜里潜伏进入,那火炮就打不到人,算是有备而来。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就算是防备了火炮,也防不住地雷。

在骊山的南面山麓有一片雷区,平时那片地方没人踏足,熊大也不愿意去北麓那片阴冷的地方。

张阳放下书卷回到房间,媳妇睡得正香。

翌日,天还未亮,就有不少龙武军的士卒在山中搜索。

走出屋门,张阳洗漱完,准备下山看看,见到了站在半山腰的李靖大将军。

“大将军!早呀。”张阳笑着问好。

“昨夜的歹人都已经杀干净了,尸体和血迹也都已打理好,不会惊动村民。”

“有劳大将军了。”

“骊山是重地,他们不能踏入骊山半步。”

天空又下起了雪,张阳又道:“胆子是真大呀,有活口吗?”

李靖摇头道:“没有活口,全是死士。”

“可惜了。”

“我们也找到了一些罪证,有一纸调令,是范阳的人,不过老夫以为没这么简单,五姓同气连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