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 / 2)
真正吓到周淇年的正是这牌匾下方的案桌,古旧的雕花案桌上供奉着三排牌位,旁边古铜的灯台映着两排红烛在室内营造出彤彤光影。镇着兽脚的香炉里青烟缭绕,带出一股令人窒息的香味。透过这烟雾缭绕和烛影彤彤,可以看见供案上的墙贴着张人像,穿着清式官服,拈须而笑,那笑容在明灭的烛光中微微扭曲。墙角厚重的阴影里似乎也蛰伏着喘息的笑意,带着古宅特有的浓郁气质,像一只幽暗的伺机的兽。
“这,这怎么看起来是祠堂?”被吓到的周淇年小朋友话都说不利索了。
“对,明间大厅是奉香火的祠堂,不过现在祭祀的长桌还没摆出来。我们住在后面的厢房里。”周淇生依旧冷静地回答。
“我,我们住在祠堂后面?”
周淇生似笑非笑地看着周淇年:“这里原来是本家大宅,文革后才改成祠堂的。你是本家的福房子弟才有资格住祠堂主持祭祖,禄房寿房想住都不成呢。”
“福房禄房寿房?”傻小子问。
“就是大房二房和三房。”堂哥再次嫌弃地看他一眼。
长源堂最早也是民居,是普通的悬山顶建筑,由正厝、扶厝、横厝组成。正厝的第一进院子就是周淇年刚刚走过的,正堂的明间大厅没有供奉神龛而是供奉起了祖宗牌位。
周淇生带着淇年从正堂檐廊走,后边是中堂的院子。其实和第一个院落并无太大差别,种了几株梅树,光秃的枝桠,也不知是否还活着。树下有石几,倒是颇有情趣。
周淇生淡淡介绍道:“左右两边走完过水亭就是扶厝,以前是有卧房,也有花厅、书房。现在没多大用处,都封了起来,你不要乱闯。”淇年乖乖点头。
过了中堂,下了三级垂带踏跺便是天井。天井厢房密接,屋檐相邻,围成了一个“口”字,俗称“四水归堂”。有趣的是这间宅子的这天井有石头砌成的池子,两边是过水廊。可惜现在秋冬雨水不多,池子里的水有些浊了,不过偶尔还能看见红鳞的鱼游过。有了这池子蓄水,院子便只摆了两个汲水的大缸。
天井周围的厢房是乡下老宅少见的两层木制阁楼,天井正是被这四面的阁楼拥着。阁楼下层是青石墙雕花门廊,上层则是完全的木制,朱漆斑驳,看来离最后一次翻修也有些年月了。阁楼上有个窗台还用水养着今年未到花期的水仙。
过了天井的池子是内堂,内堂前后用木制雕花的圆光罩隔开,虚实相间,倒是有几分错落委婉。周淇生看着正津津有味打量屋子的堂弟,不耐道:“这内院本就是女眷居住之地,倒是有些精巧雅致的。”
周淇生帮着周淇年把行李箱抬上二楼厢房,停在中间的连廊门厅:“我住东厢房,你住西厢房。这里没有通电,你带来的电脑什么的明天可以拿到镇上去充电,不过今天就先凑合吧。”
于是周淇年再度石化:“那夜里点灯怎么办?”
“我自己是有充电的台灯,你嘛,油灯蜡烛凑合一晚吧。”周淇生说完微微一笑,得了乐的样子,往自己房间走去。
周淇年郁闷地呆住了,正在心里暗骂把他推入火坑的老爹,突然身后伸出一双手颤巍巍地拍上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