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1 / 2)
第76章
明赫闻言自是大喜,再也顾不上继续洗澡了,忙踩上木台阶欢呼道,“太好了!我们统统真是大秦最给力的后勤及时雨啊!”
自从月初,他长出第十二颗乳牙后,便摩拳擦掌想当一个每日认真刷牙的好宝宝——他曾在小说上看到,古人是用杨柳枝刷牙的,正好能趁机体验一下!
哪知等他主动早早爬起来,与扶苏一道盥洗时,才发现这时期根本没有刷牙的概念:如扶苏这般的王族子弟,也不过是用放了盐的清水漱口,再用淘米水蘸绢布洗一把脸。
明赫这才迷迷糊糊地询问系统,说好的古代有杨柳枝蘸盐刷牙呢?
系统很快就给他解了惑——杨柳枝确实是有的,但要等到玄奘从印度回来后,才渐渐在晚唐时期兴起。(1)
华夏最早的护牙意识大约源自周朝,因为在周礼中有“鸡鸣初,咸漱口”的规定,贵族每日晨起后,皆要以盐水漱口。
后来,随着茶叶和药材的普及,到南北朝时期逐渐以茶水来漱口,或以中指来蘸盐或蘸药粉洁齿,称之为“揩齿法”。
而玄奘前往印度求佛经之时,看到当地僧人用一种叫“啮齿木”的嫩枝和根须清洁牙齿,待他回到长安后,发现大唐并无此木种,便取来相对柔软的杨柳枝,将其两端嚼成扫帚状,华夏才有了最早的“牙刷”,晚唐也出现了“晨嚼齿木”的刷牙风俗。
当然,虽然杨柳枝的创意是从印度佛教得到的,但在经济高度繁荣的北宋时期,善于举一反三的华夏人,已经率先发明出真正意义上的牙刷——以竹、木、骨、玉为手柄,以猪鬃为刷毛,非常地接近现代牙刷。(2)
当时,系统还善意提醒了他:杨柳枝再柔软也是树枝,用它刷牙是会戳伤牙龈的,莫说小孩子,即便是大人也不适合长期使用。
在前世早晚都要刷牙的明赫,一直惦记着牙刷一事呢,没想到今天倒双喜临门了!
这时,系统已经高兴地举着试题念了起来,“澡豆这个词,最早出现于三国曹操的《上杂物疏》,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专供少数上流贵族使用的奢侈品,配方严格保密,绝不泄露,直到唐朝神医孙思邈奉命‘使家家知悉,人人自知’,才在《千金方》和《千金翼方》中公布了宫廷澡豆的配方...”
“配方一,以除湿行气的白芷、木香、藿香各二两,理气开胃的冬葵子与敛肺降火的瓜篓仁各四两,消肿祛风的零陵香与甘松香各二两,捣碎成粉状后,再混入含有皂角苷的毕豆粉三升,便能制出兼具清洁、美白、清热的澡豆...”(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