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贤来投(1 / 2)
第35章大贤来投
“终于是让我见到了先生。”
桓熙感慨道。
说是这般说,但其实他也没花多少心思,只是写了一封信罢了,真正受苦遭难的还是赵歙。
桓熙打量着王猛的同时,王猛也在注视着他,有时候,生得一副好皮囊,确实在人际交往中,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王猛赞道:
“在下也是久闻将军之名,果真是难得的英杰之表,今日一见,足慰平生。”
说着,王猛也不再客套,径直道:
“王某此来,愿闻将军之志。”
桓熙满上茶水,递向王猛,见王猛接过,他深吸一口气,正色道:
“如今神州陆沉,百姓困苦,我欲伸大义于天下,再造功德,还黎庶一片安宁乐土。”
王猛反问道:
“既然将军有志北伐,为何不在高力叛乱之时,趁机出兵关中。”
桓熙早有准备,只见他脸色从容道:
“高力之乱,看似声势浩大,可他们没有远志,一如流寇,难成气候。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若是不能攻克邺城,必然一败而亡,归根结底,在于其并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
“不瞒先生,桓某原本打算坐山观虎斗,高力若能灭国,我将趁机袭取关中,高力将士归乡之后,得偿所愿,必然不愿再度西征,我可坐收渔翁之利。
“高力如果败亡,纵使我占得关中,赵人举倾国之兵来犯,我亦难以坚守,若是就此退去,关中父老大失所望,桓某再想涉足关中,可谓难上加难。
“故而,桓某决定留在梁州,发展生产,选拔将士,以待天时。”
王猛并未因为桓熙按兵不动,错失良机而感到失望,他赞叹道:
“知人者易,自知者难,将军面对高力之乱的诱惑,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为所动,实在难得。
“只是将军静待天时,不知要等到何时才能举兵北上。”
桓熙正色道:
“石虎病重难愈,待其一死,诸子夺位,中原、河北必将大乱,赵人无暇顾及关中,当是我出兵之时。”
王猛没想到,桓熙也同样预见到了石虎死后,后赵即将面临的乱局。
当下心中恍然,难怪他能够忍耐得住,不曾出兵相助高力,只怕也是存了麻痹赵人的心思。
王猛又问道:
“我听说将军曾在江陵进献考成法,如今又在梁州推行均田令、求贤令,将军就不怕惹得士人生怨?”
桓熙侃侃而谈:
“如今,国家以门第取士,使得庸碌之人充斥朝堂,而真正的贤才去碍于门户之见,难得一用。
“桓某虽然愚钝,但也知道,在乱世之中,欲成大事,自当举贤任能,以求经世致用。
“他日我若掌权,必当废黜九品官人法,而以才学取士。
“既然本就与士族并非一路人,又何必委屈求全。
“况且,以家父之威势,足以遮蔽风雨,我亦无需畏首畏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