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的圣人:曹操.第6部_第八章 天子的反击,曹操被吓得魂飞魄散(1 / 2)
许都备战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十月己巳,这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日子,虽然未发生什么变故,但这一天是立冬,许都朝廷恢复了废止十五年的立冬大礼。尚书令荀彧为此筹划已久,曹操也特意脱离军队提前赶回许都参加典礼。
按照礼制的规定,此日夜漏未尽五刻(即太阳升起之前),满朝文武都要换上皂色礼服,到都城黑郊(北郊)迎接第一缕北风,然后回府换上绛色礼服入宫朝贺,这红衣服一直要穿到冬至,还要在皇宫演八佾之舞、总章之乐,整个仪式才能结束。在此期间朝廷各个署衙都暂停理事,皇宫也不进行朝会听政。
曹操是前一晚赶回许都的,来到幕府根本没来得及合眼天就快亮了,赶紧换好了红色礼服登车出城,随着百官的队伍来到北郊行礼。这样重大的场合他不能不参加,因为谁都清楚,没有曹操亲临的典礼是根本没有意义的。而之所以恢复这种仪式,就是向天下证明,大汉朝还是大汉朝,一切规矩礼法还在。
行过迎气之礼,天还没有大亮,曹操赶紧把荀彧叫到自己马车上。“曹公要去哪里?”荀彧捂着嘴直打哈欠,看来昨晚也没有睡踏实。
“立刻入宫。”曹操却显得精力旺盛,“我只能在许都停留一日,明早就得领军北上,所有事务都要在今日之内处理完。”
“按礼制咱们必须换上绛色吉服,还是先回府吧。”
“不必,我已命王必取来送至省中了,连你的那一套也叫他去办。荆州别驾刘先还在我府里等着朝觐呢。”
“哦。”荀彧有些怏怏不快。按照礼制规定,行过迎气之礼就不能再进行朝会了,曹操这是自己恢复礼制,而又亲手破坏。
曹操哪有心思考虑这些,满脑子都是打仗的事:“钟繇的奏报我已经在路上看过了。河内太守王邑拒不入朝,其手下范先、卫固假借民意要求挽留,一定又是高幹搞的鬼!这小子与袁家兄弟是一窝狼,我若出兵河北,他必然还要在关中作乱,恐怕会比上次更厉害。据闻崤山一带的黄巾余寇屡屡与高幹往来,这支人马也不可小觑。”崤山的黄巾首领张晟(shèng),因惯骑白马绰号“张白骑”,手下有匪徒一万多人,因为关中势力不一,这支黄巾余党不但没有被剿灭,近些年反而不断壮大,俨然成一方割据,与弘农众多土豪互为表里,私底下还和刘表勾结。这支部队若再被高幹染指,南北之敌将会串通一气。
反常的是荀彧却一点儿都不着急:“情势不同了,高幹已掀不起风浪了。”
“哦?”曹操极少见到他这般乐观。
“民心向背已然分明,天下战乱已久,关中百姓氏族都企盼安定,即便有几个好乱者又能如何?王邑并无野心,只是贪恋实权不肯入朝,范先、卫固那些人不过是跟着瞎闹,至于黄巾张白骑,也不再是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太平道徒了,全是为了一己私利。以朝廷之威明公之武,这帮小敌根本不值一提。前番郭援攻河东,绛邑县长贾逵宁死不肯投降,郭援将其投在枯井里,只一夜的工夫就被人放走了。您说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曹操很想听他的高论。
“因为人心思安,士庶皆知朝廷威信,不想再打仗了。前日弘农郡竟遣来功曹孙资入朝呈上计簿,北方战乱十五年了,终于重见地方计吏啦!这证明咱们的努力没白费,明公若一举扫平河北,荆州刘表何足挂齿?天下就要平定啦!”荀彧格外激动。
曹操连拍大腿:“借令君之吉言,老夫必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给贾逵、孙资升官,在朝廷表彰他们!”但是嚷过之后他又渐渐冷静下来,“话虽如此,但高幹之变不可不防。关西诸将恃山川险要战马精良,公然征讨势必生乱。张晟寇崤山、渑池间,南通刘表北连高幹,卫固这帮人又跟着闹,这也足以为害一时。河东背山带河四邻多变,乃当今天下之要地也。令君还应为我举荐一个萧何、寇恂那样的才智之士接管王邑领地。”
荀彧微然一笑:“这个人选我早已引荐给曹公了。”
“谁?”
“就是杜畿啊!”
“杜伯侯……”曹操真有些舍不得。那杜畿很被看重,虽然才进幕府几个月,论恩宠却超过了所有的掾属。曹操很重视京师舆论,而先前任命的赵达、卢洪等校事人品猥琐遭人唾恨,所以又设司直一职,作为司空下属专门监察朝廷百官,命杜畿充任了这一职位;此后没过多久就转任护羌校尉,跻身朝廷大员;曹操驻军西平之际,又升县为郡,让杜畿领西平太守监察诸军——数月之间连升三级,自幕府建立以来,还没有一个掾属蹿升这么快。
“就是他!”荀彧连连点头,“此人勇可当大难,智可应猝变,又是京兆人士,熟悉民情人脉广博,镇守河东非他莫属。”
“好吧,让杜畿当河东太守,召王邑速速入朝不可抗命。”说罢曹操顿了一会儿,似乎漫不经心地问,“令君是不是对老夫设立司直官有什么意见啊?”
又是校事又是司直,搞得许都百官缄口不言,荀彧怎能没意见?可他也不好当面批驳,只委婉道:“当年孝武皇帝雄才大略,只因重用江充那等挑拨是非的小人,才落得太子冤死、轮台罪己,明公当引以为鉴。”
曹操也不反驳,却说:“你若不提孝武帝杀子之事倒也罢了,若细说起来当初还是丞相司直田仁打开城门,放跑太子刘据的。可见这类官员也是有好有坏的。如果说校事官是江充,那司直官就是田仁,君子与小人老夫都要用,还都要用好。”
说话间已到皇宫门口,马车就不能继续前行了,曹操与荀彧携手揽腕入端门,穿仪门来到御园中。因为冬至罢朝,四下里静悄悄的,无论朝臣还是郎官都回府邸了,只有零星的羽林虎贲把守各个宫门,二人去至中台更换了绛色礼服,又来到玉堂殿下。许都皇宫也在一步步修缮扩大,今年又增了几座宫阙,殿前的青铜刻漏也是重新铸造的。这会儿太阳才刚刚升起来,照得这些精美的铜器熠熠生辉。
荀彧虽折腾了半宿,但心情还不错,好久没跟曹操畅谈意趣了。他漫步在皇宫庭院中,望着簇新的刻漏、日晷道:“我记得昔日洛阳南宫有一对浑天仪、地动仪。”
“没错,孝顺帝朝太史令张衡亲自督造的,据说为了制造这两件东西他花费了将近四年。惜乎最终毁于董卓那场大火了。”曹操语气中竟有几分嘲讽。
“我想召集博士和工匠重铸这两件东西。”
“重铸?”曹操笑了,“这两件东西有什么用呢?就说那地动仪吧,张衡造它之前就地震,造它之后依旧地震,不能救民于危难反倒给朝廷添乱。自从有了这地动仪,三公罢免又添了一条地震,庞参、王龚都是那时候的辅弼良臣,不也是因为地震罢免的吗?就是孝顺帝也不得不下罪己诏。张衡奏疏里写得明白,‘妖星见于上,震裂著于下,天诫祥矣,可为寒心。今既见矣,修政恐惧,则转祸为福’。他本想铲除奸佞报效君王,结果却误伤良臣到处结怨,满腹忠心反办了错事,最后因为谗言迁往河间任国相。说他坏话的不光有小人,也有君子,都怕他以灾异之事上书弹劾啊!董仲舒说‘视前世已行之事,观天人相与之际’。我朝这天人感应之说实在是厉害。”
“您信这些吗?”
曹操摇摇头:“我从来不信什么天意天命!”
荀彧双目炯炯望着他,不知该说什么——不信天命的人固然不会被谶纬迷信之说所迷惑,但不信天命也意味着什么事都可以做!最最可怕的是现在不信将来却信……荀彧不敢再往下想了,岔开道:“张平子的奏章你竟记得这般清楚,实在不简单。”
曹操白了他一眼:“令君当我是何人,自小就是鲁莽武夫?当年我任议郎,也没少在洛阳东观博览群书。记得那年御园里跑进一条顶着冠戴的狗,我还与陈耽联名上书,扳倒了宦官一党的太尉许戫(yu)。世事多舛,想不到如今……”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那双曾经光滑圆润的握笔杆子的手,如今因为岁月流逝和战事奔波早已经变得粗裂,每一道皱纹里不知饱含了多少血腥和人命!
荀彧也叹了口气:“我当年担任守宫令,只管为天子保存笔墨,如今是尚书令,天天指挥尚书、令史舞文弄墨了。”
“令君当年未成名之时,何颙(yong)就说你有王佐之才,有今天这般位置乃是理所应当的。”
“王佐之才……”荀彧一阵苦笑。王佐之才确实不假,不过佐的究竟是谁呢?
曹操忽然想起件事:“我南下之前曾上书请封十几个人的侯位,别人都具表谢恩了,怎么令君不肯接受呢。”他这次表奏的都是当年协助举兵的功臣,有的已经在朝为官、有的是将军、有的是掾属。表夏侯惇为高安亭侯、荀攸为陆树亭侯、钟繇为东武亭侯……荀彧名列榜首,请封为万岁亭侯。
荀彧默然望着宫阙,从袖子里掏出卷竹简:“您是说这个吧。”
“你没将它呈递天子?”曹操接了过来,果然是自己亲笔写的:
臣闻虑为功首,谋为赏本,野绩不越庙堂,战多不逾国勋。是故曲阜之锡,不后营邱;萧何之士,先于平阳。珍策重计,古今所尚。侍中守尚书令彧,积德累行,少长无悔,遭世纷扰,怀忠念治。臣自始举义兵,周游征伐,与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彧之功业,臣由以济,用披浮云,显光日月。陛下幸许彧左右机近,忠恪祗顺,如履薄冰,研精极锐,以抚庶事,天下之定,彧之功也。宜享高爵,以彰元勋。
“遵照明公之意,天子要看的文书岂能不经我手……”荀彧话中带了几分无奈。
“令君也忒自谦。”曹操把表章递还给他,“我这上面写的哪一条不是令君的功劳,一个小小的亭侯你都不愿意接受吗?还是将他转奏天子吧。”
荀彧呆呆地摇了摇头:“一者在下不过是因明公之信赖才能主持朝政,算不得什么天子亲命,不敢说有什么功劳……”
“胡说八道!”曹操一甩衣袖,“你为尚书令难道没有天子诏命?莫非又是孔融那厮疯言疯语?”
荀彧不说是,却也不说不是:“即便没这样的闲话,在下也不敢领受。您提到的这个封邑,乃是新郑县万岁亭,轻易不与外臣。荀某何德何能,敢僭越这‘万岁’二字?”
“不过就是个地名,无须考虑太多。以令君之功就是封在那里又有何不可?如今朝廷辅弼乃是你我,老夫征战于外,令君辅政于内,享其功劳理所应当。你若实在过意不去,不妨也学学老夫,三让而后受之嘛!”曹操不禁大笑。
荀彧万万不能理解,曹操为什么还笑得出来?这些年来他与曹操之间似乎多了一堵无形的墙壁,再也找不回在兖州创业时的亲近感了。他收起表章沉默了片刻才道:“还有些事情我早就想跟您说了。陈群守孝期满回朝后,头一件事就是参奏郭嘉,指责他聚敛财货不治行俭,家族群小在外面胡作非为!还有在您家乡任县令的袁涣也上书称丁斐以权谋私聚敛民财,借拨发屯田耕牛之机中饱私囊,许子远、刘子台也不遑多让。还有……”他不好意思再提曹洪敛财之事了,已经说过无数遍了。
曹操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可还是觍着脸皮道:“他们都是有功之人,出生入死受过罪,也不便管得太苛嘛……陈群回来是不是带着他那同乡邓展?此人颇有武艺,令君表奏他一个官职吧。”
荀彧见他故意转移话题,接过话茬又问:“表奏之事自然要办,可那几个不法之徒您怎么处置?”
曹操拍拍荀彧的手:“有劳令君劝劝陈群、袁涣他们,给大家留个面子,也是给老夫面子嘛!我也再去狠狠训他们,叫他们规矩一些,聚敛来的财物该还的就还,咱们息事宁人为妙。”
这纯粹是和稀泥,丁斐、曹洪那帮人都是上古的貔貅转世,从来都是只进不出,吞下去的财货岂能往外吐?至于郭嘉不治行俭,那些糊涂账可怎么算啊?荀彧见他这般态度也无可奈何,叹息道:“暂依明公之言吧。不过治律者不可犯律,否则受损的乃是朝廷,丧失的乃是民心,还望明公三思。
”
“是是是,老夫记下了。”曹操又点头又哈腰。
“还有,关于征辟盛宪之事,孔融再三向朝廷诉说。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啊?”
“唉!孔融那厮真是可恨,凡事都要给老夫找麻烦。”
“明公不要怪他,他也是为朝廷着想。那盛宪曾任会稽太守,与孙氏有些嫌隙,您若不征他入朝,只怕将来他丧于孙氏之手。明公若见死不救,岂不有损威名。还有那孙邵,虽曾为孔融的故吏,但也是一方才士嘛……”
“好好好!”曹操摆了摆手,“就依孔融之意,咱们暂且图个耳根清静。”
“还有仲长统……”
“不行!此人绝对不行。”曹操一口咬定,“老夫不否认《昌言》乃一代奇作,可若依此法治国是根本行不通的。乱世不可循常规,眼前打仗才是最重要的。若不能平定河北、扫灭荆州,一切都只是不切实际的空谈。”这固然是一个理由,但更重要的是曹操断章取义读到仲长统那句“拥甲兵与我角才智,逞勇力与我竞雌雄,不知去就,疑误天下,盖不可数也”,给他留下了恶劣印象。
荀彧早料到他会反驳,早想好了说辞:“明公莫要把这仲长统当白面书生,他也曾游历四海,而且还曾为并州座上客,高幹格外看重此人,而他却以为高幹难成大事,故而弃走京师的。您若是把他带入军中,若并州有变,随时都可以请他参谋啊。”
“哦?”一提到有益于军情,曹操的态度马上变了,“那就……征他为掾属。”
“不行不行!‘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一般掾属怎能尽其才?”
“依令君之意呢?”
“最小也得给个参军!”荀彧一口咬定。
“不过是参谋并州军务,岂能一入幕府就为参军?”
荀彧恳切道:“明公若能取下冀州,此人必有大用……”
“大用?也罢!就依令君之言。辟仲长统为幕府参军,即刻至行辕报到,明日就随我一同北上出兵。”曹操来了精神,“还有鲜于辅、田豫、董昭等所有跟河北沾得上关系的人全都随军出征,老夫要一举勘定四州之地!”
“愿明公一战成功。”荀彧见他肯用仲长统,颇感欣慰。
曹操扫了眼刻漏:“已过了辰时,天子也该梳洗过了,老夫不能再耽搁了。”说罢他快步走到殿前黄钟畔,吩咐宫役速速敲钟。
皇宫上至卫兵下至杂役都是沛国谯县籍贯,哪个不识得曹操?赶紧晃动击锤敲响大钟——钟声乃是召集朝会的信号,只要钟声一响,哪管什么冬至夏至,所有朝臣必须火速进宫。曹操只在许都停留一天,必须要把荆州刘先的朝觐对付过去。
那悠扬的钟声传得好远好远,荀彧也不敢怠慢,回中台去取上殿用的笏板了。曹操望着荀彧消瘦的背影,不知不觉竟叹了口气,他也觉得自己与荀彧离得越来越远了,似乎已经有了某种摸不透的隔阂。不过这些事他并未深思,觉得只是一个主军一个主政,军政之间无法避免的小摩擦罢了,完全没把这些分歧与他专擅朝政的所作所为联系起来。
毕竟,如何打好眼前这一仗才是曹操想得最多的……
魂飞魄散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满朝文武谁也不会相信眼前发生的这一幕。曹操给他们的印象素来是专权跋扈犹如猛虎,可今天的表现简直像只绵羊。荆州别驾刘先奉刘表之命来到许都,一来是朝觐天子,二来也为和解交兵之事。
哪知刘先代刘表献过表章之后,便开始历数曹操之过。什么假借圣命攻害诸侯,无故兴兵侵犯荆州,把此次南阳之役的责任完全推给曹操,而且公然称南阳郡本来就是荆州之地,理应由刘表管辖。别驾不过是州刺史手下佐官,若无特殊原因根本无权上殿,这位刘大别驾非但见了天子,还敢当殿谤击当朝宰辅,满朝文武都瞧得目瞪口呆,皆以为曹操定会取此人性命。哪知他竟手捧笏板一言不发,不论刘先说什么都忍气吞声,甚至答应了放弃南阳的要求。
刘先这番咄咄逼人的举动莫说曹操一党,就是素不相干的大臣都有些看不下去。玉堂殿本是庄严之地,诸臣却忍不住交头接耳,有人见他抨击曹操暗暗称快,有人视此事为朝廷的奇耻大辱,倒也有人为曹操愤愤不平。光禄勋郗虑乃是兖州山阳人士,素与曹操一党亲善,见此光景出班插言:“方才刘别驾所言皆属虚妄,南阳一郡虽在荆州,然更属天子,难道刘荆州如此抢占朝廷之地非是悖逆吗?”
刘先在荆州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见识非比寻常。他早把南阳之战的始末揣摩了个八九不离十,料定曹操急于回军北上,在这个紧要关头提出再苛刻的条件,曹操也是非妥协不可的,趁着这机会得痛快就痛快,故而才敢当殿大言不惭,没想到半路上会杀出个郗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无法争辩的理由,虽说曹操专擅朝政,但只要把天子抬出来做幌子,一切理由都会不攻自破。饶是刘先脑子快,略一思索强辩道:“昔日刘使君单骑赴任,有定宗贼、逐袁术之功,故而西京之时朝廷加封其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有假节之权,既有假节之权便能节制一州。下官若没记错曹公亦有假节之权,节制的恐怕还不止一州吧?”
曹操虽然面无表情,但心里早已火冒三丈了,只是迫于形势不能发作罢了。这会儿郗虑出来辩驳,他也是暗暗希望能给刘先点儿颜色瞧瞧,哪知人家却给自己丢了过来,他实在是按捺不住了,冷笑道:“不错,本官确是身兼兖州牧之职。不过国家大事唯祀与戎,刘使君在荆州私自郊天,恐怕这就不在假节之权了吧?”
臣子郊天是为僭越,曹操以为这句话能把刘先压制住,哪知人家依旧有词:“刘荆州汉室肺腑,处牧伯之位,而遭王道未平,群凶塞路,抱玉帛而无所供奉,修章表而不获达御,是以郊天祀地,昭告赤诚!”
刘先这句“王道未平,群凶塞路,抱玉帛而无所供奉,修章表而不获达御”分明是指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阻塞王道悖逆天下。群臣闻听此言马上安静下来,所有的眼睛都偷偷地瞄向曹操。大殿上霎时一片寂静,连殿外刻漏滴水的声音都能听到。曹操手捧笏板一动不动,二目中已渐渐显出杀意,咬着牙一字一顿道:“刘别驾所言‘群凶’为谁?”
“举目皆是!”刘先也不知是恐惧还是满不在乎,就是不肯抬眼正视曹操。
“举目皆是?”曹操终于站起身来,出班一步道,“本官有熊罴之士步骑十万,奉辞伐罪谁敢不服?刘别驾把群凶列举出来,我愿替天子剪除国贼。”说这话时他左手执笏,右手已紧紧攥住剑柄——宫殿之上本不能携带兵刃,但曹操凭迁都之功,已获剑履上殿之权。但若是在御驾面前行凶,那他一手炮制出来的尊王礼制就荡然无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