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5章这个我懂真的懂全都懂(1 / 2)

加入书签

生死之间是大恐惧。

年轻人多半不会有这种恐惧。

对于大多数的年轻人来说,父母便是隔离生死的最后一道屏障,有父母在的时候,往往不会特别的去考虑生死的问题,但是一旦发现父母不在了,才会觉得死亡其实已经是站在了自己的面前。

就像是孙权。

孙权为什么敢莽,为什么耍愣,其实在内心深处是觉得自己还有人护着,还有退路,即便是他嘴边上说不需要父母管,不要父母操心,不会牵连到父母,然后觉得厌烦,觉得时不时要挨批挨骂很是痛苦,但是在实际当中,他依旧会有困难的时候忍不住会想起母亲,将目光投向了母亲

可是现在,他的母亲再也不会回应他了,也不会再骂他了。

年龄大的人,身体总是这样不好,那样也有问题,就像是一个布满了裂痕的瓷器,看起来似乎还是完整的,但是实际上已经是伤痕累累,碰一下就倒了,碎了裂开了。

这是年轻人很难理解的,因为年轻人觉得自己的身体没问题,年轻人不会有风湿病,不会有老花眼,不会有血压病,不会有基础慢性病,那么怎么可能去理解父母的身躯就会出问题?

别说年轻人,就算是中年人也未必能够完全理解。有时候一些只想着自己,琢磨着官帽的中年人,甚至觉得老年人连续吃几天泡面也是没问题的,怎么那么矫情呢

孙权之前也是这么觉得,他觉得他母亲骂他的时候那么凶,中气那么足,怎么说也有十几二十年的寿元,怎么会徒然一下就没了呢?

很多老年人都有高血压。

在后世当然有药物可以控制,但是药物也有副作用,即便是一再强调无毒无副作用的药物,其实也就是副作用的大或者小而已。

吴老夫人可能也有高血压,虽然说在汉代还没有提出这个病的理论,也没有人对其进行研究,但是人的本能会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所以吴老夫人很早的时候就念佛了,不是因为真的佛光普照,或是佛法神通,而是因为吴老夫人在念佛诵经的过程当中觉得舒服,而其觉得舒服的原因是心境平和了下来

静坐静养,定时休息,对于毫无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汉代,或许就是唯一的抵御高血压的手段了。

高盐高钠高油脂会加重心血管和身体脏器的负担,而情绪上的剧烈波动,同样也会使得老年人原本脆弱的血管不堪重负。

后世有的老人打麻将,要胡个大的,没摸到之前紧张,崩得紧紧的,然后摸到了,哈哈大笑两声,人就倒下去了。

大喜大怒亦杀人。

孙权哪懂得这个啊?

所以当江东吴郡周边开始有谣言相传,说是孙权他杀了孙朗,然后气死了吴老夫人的时候,孙权便是勃然大怒。

孙权委屈。

他明明没有杀孙朗,孙朗是自己服毒自杀的。

他也没有气死吴老夫人

呃,这个么

或许他有让吴老夫人生气的地方,但是孙权觉得自己不是为了专门去气吴老夫人的啊,这事情,不应该是那个死去的孙朗挑起来的么?

怎么能算到了他的头上来?

于是乎孙权立刻派人,四处搜捕这些传谣、造谣之人,并且严禁在公开场合议论此事,甚至派出了兵卒在吴郡之中四下把守,只要是胆敢妄议者,一律拖走关入大牢。

结果孙权如此举动,引来了周瑜。

灵堂之内,庄严肃穆。

灰白和玄青,就像是生和死。

周瑜也穿了一身的黄麻孝衣。孙策将周瑜当看成是自家兄弟,而周瑜也确实将孙策认为是自己的兄弟,吴老夫人也就等同于是周瑜的长辈。

人死不能复生。死而复生这个事情,就连秦始皇都做不到,所以死了就是死了,而更重要是活人怎么继续活下去。是拒绝先驱者牺牲的经验,明知道有坑还继续往下跳,还是痛定思痛去总结,去考虑怎么避免下一个类似的坑?

在周瑜看来,孙权就没有思考,也没有总结,孙权他甚至还企图去辟谣,就没想过为什么会有这些谣言么

周瑜看着孙权,孙权瞪着周瑜。

周瑜微微叹了一口气,目光微微偏转了一些,挪到了孙权书架之上,主公最近可是还有看左传?

周瑜的目光挪过去之后,孙权也不由得跟着看了过去。

虽然不是太清楚周瑜说这个话的是什么意思,但是孙权也点了点头,身躯姿态上略微缓和了一些,略有所读。

既如此,臣有一事不明,还请主公赐教周瑜缓缓的说道。

孙权愣了一下,心中浮现出了一些不怎么好的感觉,都督可是要讲郑伯之事?这个我懂

说实话,光是读春秋,只是读上面的文字,那真没有什么好读的,即便是能背诵,都达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也未必有什么意思,只有真正的专研到了其中,甚至知晓了当时的背景,然后再看到其中记载事件的春秋笔法,看到书中文字之中潜藏的未尽之意,才能算是略懂。

孙权说懂,但基本上就是有印象而已,然后看了几遍之后,觉得自己大体上能懂了。

不就是郑伯克段于鄢么,这都看过多少遍了,这个我懂!有什么不懂的?这个我再懂不过了!

但是实际上呢?

就看这一次孙朗的事件,从头到尾,孙权又有哪一点表现得是真的懂了?

周瑜笑了笑,笑容之内略有一些苦涩,既然如此,还请主公赐教,这京之大叔,是何人所谓?

何人所谓?自然是庄公所谓。孙权脱口而出。

这个他懂!

周瑜点了点头,何之所谓?

自然是孙权说了一半,脸色就有些变化了。

其实这个问题孙权未必没有想过,但是他想的时候就是一掠而过,根本就没有继续深思下去。

一说,就懂,不说,就忘了。现在周瑜这么一提,孙权就觉得哎呀,为什么我就没做呢?我明明懂的啊?

周瑜看着孙权的脸色的变化,又是轻轻的问道:所谓何之?

这个孙懂懂回答不上来了。

周瑜没有等孙权回答的意思,又是追问道:今之所谓,又是何之?

这个

主公自思之今往事已已,当慎思将来周瑜点了点了头,然后站起身,言尽于此,江东尽在主公一念之间臣告退。

周瑜走了,不去看孙权憋得如同猴子屁股一样的脸。

嗯,后世之中有言说孙权方颐大口,碧眼紫髯,但是实际上孙权方颐大口是真的,碧眼紫髯则是诬陷。只不过当下么,倒也有几分憋出了碧眼紫髯相貌来。

孙权不是苯,也不是傻,甚至可以说孙权也很聪明,但是他分不太清楚聪明和智慧的区别,以至于有时候难免就会落入小聪明的陷阱里。

啊,这个我懂,真的懂,全都懂!

等到具体做事情的时候才发现,为什么和想的不一样啊?

孙权一开始的谋划很大,从一开始就很大,勾勒出来的蓝图也很美好。甚至是多方联合,南北勾连,东西纵横,深刻诠释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广的含义。

只可惜孙权的布局是在是太大了,天空流选手大势还未成,北面的盟友就败落了,南面的也出了事,东面勾连的被杀了,西面还没能搅乱,然后自己带着人的中央突破也被曹操一棍子闷了回来。

打野的没打好,上中下三路全崩,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状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