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不速之客(二)(1 / 2)

加入书签

劳动的第二项是拿着竹编的簸箕到田间的小溪里捕鱼还有泥鳅。

这一项相当有难度,小溪里的大鱼小鱼可没有家养的那么老实,极刁钻,很多不好抓。

很多的同学几簸箕下去都落了空。

先不说那些野生的鱼类都是天生的逃生专家,滑溜不说,还极其善于隐避逃生。他们是轻易不露面,一显形就好像在逗弄人一样,立马踪迹全无,妖魅得紧。

有一个同学还险些摔进了烂泥里,实在狼狈得不要不要的。

这可难不倒林金。

她中学时班上有成功的案例。一队同学成功了,差不多等同于整个班很快的成功。

原理也不是登天般的难,和古时候狩猎相当地雷同。讲究的是团队的协同能力。

先由几个人围成一个包围圈,一点点地踩踏脚下的水,一步步收紧“口袋”。

然后把簸箕放下去,把“口袋”收到簸箕边上。

最后把小鱼小虾赶进了簸箕——如果是有的话。

林金把这个方法分享给同组的同学后,他们组的簸箕下个两三次差不多也能成功一次。而且组员之间一次比一次配合得好,成功的机率越来越高。

有了林金她们组的先头经验,其他的组也陆陆续续地完成了。

在农家乐提交成果的时候,那个叫平的男孩子对着林金说,“不错嘛,蛮有经验的。和你那细皮嫩肉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废材模样不相符。看来人还是不可貌相的。”

林金一听,就来了气,哪有这么说话的?

什么叫废材模样?不和别人一样夸她长得好看用眼神行注目礼也就算了,还这么贬损她?太伤人自尊心了吧?

不行,得怼回去,狠狠地怼回去。

既然他都不顾惜她的感受,她又何必客气呢?

但是,不能直接怼,诛心即可。

第三项劳动名目就相对轻松很多——拿上锄头等工具到田间地头找配菜还有调料。

这一项农家乐方面也有参与,他们给出了一些地头需要的食材和部分调料,其他的就要求各组成员自行补充完整。

说是轻松也不轻松,得具备一定的厨艺基础和辨识食材的能力才行。

某些组的成员高考前就是做饭烹调的一把好手,整个组都跟着沾了光。

有的同学本身就来自农村,对农事那可是像数自家手指头一样地熟悉,也让某些组在时间上大大地沾了光。

不对,确切地说是所有人都间接地学习了一回,虽然在时间上比较地靠后一点,但也不是太多。

就是前者技术含量比较地高一些,学习的难度也比较地大一点点。

s大的生源城市学生比较多一点,相对而言,某些个来自城市家庭的学生自我感觉不经意间就被自己抬高了几个小截。

林金有一种很强的直觉,通过这次的活动,很多同学都会重新审视以前对自己“无所不能”的错误认识。

记得高中时林金班上一位同学的成绩很是骄人,但总是拿他那个早一年上大学的姐姐的话来自我调侃,

“我只不过是一高分低能的酸秀才罢了,朽木也,朽木也。”

那时候听说某些个学校的学生仅仅因为学习还过得去就沾沾自喜目中无人,在看过比多的人情世故的林金的眼中,这些人简直就是“无知者无畏”,什么话都敢往外撂。

农村也好,城市也罢,不过是少年时代不同的生活环境罢了。

林金还记得高一时听三叔三婶讲过,他们钢材市场一个同行的女儿研究生毕业时和上学时的同学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钢材市场的老板自然不是一般人,当场就拿出一套大两百平的房子和半套房子的现金作为嫁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