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只往东去(1 / 2)

加入书签

正月初五,也是立春。

宋游正在院子里收拾行囊。

衣物要全都带上。

也没几件衣裳,不占多少空间。

水囊干粮、锅碗茶杯、笔墨纸砚、舆地纪胜,包括灶屋梁上挂的没吃完的肉,不多带东西,可该带的也一样都不能少。

此去路长,难免风餐露宿,春寒料峭,夜间保暖之物也得带上。

俞知州赠予的羊毛毡是上品,压得很薄,比褥子更隔寒保暖,叠起来也没多少地方,再带一床庙会上买的薄毯,借宿荒山野庙也不怕了。

这年头有类似驮包的被袋,也是在庙会上买的,商旅、随军常用的那种,结实能装,装好之后,便放在马背上。

斗笠蓑衣挂在上边即可。

枣红马乖巧站着不动,任他摆弄。

今昨两日都是立春,万物生机之始,生气最是浓郁,这抹生气对世间万物皆有大好处。今年山下第一缕立春的灵力,又有不同,宋游将之赠予了枣红马,使它现在看起来神采奕奕。

全都收拾好了,又把院子也给收拾干净,无论是头顶的蛛网还是墙脚的灰尘,都要清扫干净,该收捡起来的也都要捡起来。

最后才拱手与竹林方向道别:

“半年来多有打扰,又常听夫人唱曲,消磨闲暇时光,虽心中享受,可细细想来,实在无礼。此般离去,该向夫人道个别,道声歉意,只愿夫人早日化解执念,或早日等到郎君回来。”

这是白天,竹林方向自然没有回应。

倒是三花猫抬起头来看他:

“我要说什么吗?”

“不用。”

“哦。”

一人唤马出门,一猫身后随行。

门外罗捕头一身皂衣,站在巷口。

“在下为先生送行。”

“班头有心。”

还未出城,刘知县又领着俞知州慌忙赶来。

“要早知先生今日要走,俞某昨日便该为先生设宴送行,还请先生恕罪。”

“知州哪里的话。”

“无论如何,都是俞某不周!今日赶来也匆忙,好在没有错过为先生送行,只在来的路上为先生买了些能放的点心,半路充饥用,又为先生带了一床羊毛毯一件莲蓬衣,半夜御寒用,请先生务必收下。”

宋游依旧看了俞知州几眼。

“便多谢知州。”

“先生此去何方?”

“暂不知该去何方,只往东走。”

“先生此行多久?”

“二十年。”

“……”

俞知州一时怔住了。

身后的罗捕头、刘知县也为之一愣。

二十年……

人这一生有几个二十年?

只听说过有人用二十年来追名逐利,有人用二十年来自甘堕落,却从未听说过有人用二十年来游历人间。

二十年间风雨无数,谁人能料?等到二十年后,谁也不知他们是否还会站在这里,甚至不知他们是否还在人世,就是最年轻的罗捕头,其实也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了,二十年后,五十有余,就是还没入土,也已白发苍苍。

而听先生说这话时,却是语气淡然,好似觉得稀松平常,全然不把二十年的岁月当一回事。

俞知州一时心里五味杂陈。

此时一别,便是今生难见吧?

“先生慢走。”

“多谢诸公。”

双方面对面深深施礼。

随即宋游领马而去,越行越远。

几人在身后看着,内心都很奇妙。

回想起这半年来先生在逸都的所作所为,无论是金阳道上剪除雾鬼,还是佛祖殿前火烧妖僧,亦或是帮助抓获庙会上变戏法的贼人,隔着半个逸都城降雷劈人,又淡泊名利,逍遥洒脱,往常他们多少也见过有道行有本事的人,好比那广宏法师,可如先生这般高人,又哪曾见过?

故事中在世的神仙怕也不过如此。

这般神仙,该用书记下来。

……

朝云叆叇,行露未晞。

一人一猫一马出了城门。

那马没有缰绳,宋游也无需缰绳,只见他在前边走着,马儿便默默跟在后头,再旁边还有一只猫,也是乖巧的跟着,旁人看来只觉神奇。

前方又是千山万水,晴雨难测。

不过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宋游只保持着一颗宁静的心,一步一步往前走。

城外黄土路,通往视线的尽头。

道旁农田村舍,风景清秀。

一路浅草枯黄,随着太阳出来,露水蒸发,而地上灰土厚重,每一脚踩下去都会激起一小篷灰尘。宋游很喜欢这种感觉,这让他踏出的每一步都变得更有视觉效果,也因此变得更清晰真实。

三花娘娘依旧跑前跑后,这里闻闻,那里嗅嗅,时而露出疑惑的表情。

“我们好像走过这里。”

“三花娘娘聪明过人。”

“我们为什么又要回去?”

“只有这一小段是重复的。”

“我们要去哪里?”

“往东走。”

“东是哪边?”

“太阳早晨出来的那一边。”

“去那边做什么?”

三花猫一边迈着小碎步跟上他的步伐,一边歪头往上看他:“你要去找太阳从哪里出来吗?”

“不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