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二章 卖国贼(1 / 2)

加入书签

汪兴朝接过誓书,扫了两眼,唇角泛起笑意,点头道:“到了渤海,见到渊盖建之后,你将这份誓书亲手交给他。”

“下官明白。”宋清源拱手称是,但眉宇间却多少带着一丝忧虑。

“你有顾虑?”王兴朝将誓书交给宋清源,察言观色,看出不对,淡淡问道。

宋清源忙道:“下官不敢!”

“是不敢还是没有?”汪兴朝道:“你有什么顾虑,但说无妨。”

宋清源犹豫一下,才道:“大将军,下官是担心如果日后渊盖建真的用这份誓书找上咱们,咱们.......当真要将玄菟郡割让给他们?”

“你觉得不该带去这份誓书?”

“不敢。”宋清源道:“下官是担心这份誓书如果到了渤海人手中,以后会是大麻烦。”顿了顿,才小心翼翼道:“渤海人就是一头饿狼,有了这份誓书,他们就有了名义......!”

“誓书上说的很清楚,渤海军必须协助我们彻底平定叛乱。”汪兴朝淡淡笑道:“将龙锐军彻底诛灭,或者将他们赶回关内,到时候我们才会割让玄菟。宋大人,你应该知道,渤海人狡诈多端,无利不起早,渊盖建更是野心勃勃之徒。不给他们好处,他们又岂会甘心听命?”

宋清源点头道:“大将军说的是。”

“渤海人不是锡勒人。”汪兴朝叹道:“丢给锡勒人几根骨头,给予钱粮,锡勒人就会任由摆布。渊盖建的

野心比锡勒人大得多,不割让土地,他是不会轻易出兵的。”

宋清源道:“大将军言之有理。”

“不过你也不用太担心。”汪兴朝狡黠一笑,道:“所谓彻底平定叛乱,如何解释,那是由本将来做主。只要有龙锐军的一兵一卒还在东北,那便不是彻底平定了叛乱,我们也就无需向渤海人兑现承诺。”

宋清源笑道:“大将军运筹帷幄,下官钦佩。”顿了顿,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道:“下官只是担心到时候渊盖建会以此誓书炫耀,若是誓书内容传扬开,下官就担心......!”

“担心天下人视我为卖国贼?”汪兴朝笑道。

宋清源急道:“下官......!”

汪兴朝抬起手,含笑摇头,道:“宋大人,你可知道这次本将为何会让你出使渤海?”

“大将军这样安排,自然有深意。”

“确实有深意。”汪兴朝叹道:“辽东军已经纸醉金迷多年,积重难返,想要守住东北四郡这一亩三分地生存下去,已经不是容易的事情。军备松弛,将官贪墨,奢靡之风早就遍布上下,我虽然是大将军,可是要大刀阔斧整顿辽东军,并非易事。”

宋清源也是叹了口气,微微点头。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汪兴朝道:“龙锐军这次来势汹汹,虽然对辽东军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也未尝不是一次转机。”

宋清源不解道:“大将军

的意思是?”

“如果没有龙锐军的威胁,要对辽东军进行改变,难如登天。”汪兴朝冷笑道:“可是大敌当前,许多事情就由不得他们了。本将也可借这次机会进行大大的改变。”抬手抚须道:“如果能够度过这次危机,我相信辽东军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宋清源正色道:“大将军有此壮志,定然会马到功成。”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了。”汪兴朝道:“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本将都要未雨绸缪。”抬手指着宋清源道:“本将的革新,就要从你开始!”

“我?”宋清源一脸愕然。

汪兴朝笑道:“宋大人觉得马都护的才干如何?”

马都护自然是安东都护府都护,名义上那可是东北四郡最高长官。

而且这位马都护是朝廷委派的官员,在都护的位置上坐了多年。

但一如从前大部分的都护一样,朝廷差遣过来的官员本是为了监督掣肘辽东军,但这些都护在辽东军的糖衣炮弹以及威慑之下,很快也都成为辽东军的傀儡。

现在这位马都护,初上任时也是一副大干一场的模样,只是在一次酒宴大醉之后,醒来发现身边躺着两个年轻貌美的女子,自此后就成为了辽东军的傀儡,多年来每一道都护府的命令,虽然是以都护的名义颁布,但真正做出决策的都是以汪兴朝为首的辽东军。

宋清源自然知道,这些年来马都护已经彻底沦落,沉

迷于酒色之中,而辽东军也没有亏待马都护,这些年下来,马都护的银袋子也是鼓囊囊,堪称富甲一方。

反倒是出自辽东军的宋清源,虽然只是副都护,但手中还真是有些实权,也能真正处理一些事务。

不过汪兴朝这样问,宋清源自然不好直接对马都护进行评价,只是微微一笑。

“不过是酒囊饭袋而已。”汪兴朝倒也没有真等着宋清源的评价,笑道:“大街上随便拉上一个人坐在那位置上,也不会比他逊色。”

宋清源也不知该如何搭腔。

“这份誓书签署的是他的名字,盖的是他的大印。”汪兴朝目光冷峻,嘴角带笑:“誓书中说的很清楚,只有平定叛乱之后,才会兑现承诺。渊盖建如果真的想吃下玄菟郡,倒也不敢真的将此事到处宣扬。战后如果他拿了誓书来讨债,用不着渤海人宣扬,咱们自己就要将誓书的内容传遍天下......!”

宋清源立时明白汪兴朝的意思,低声道:“大将军是想让马都护来承担此事?”

“养肥一头猪也是要等着杀猪吃肉。”汪兴朝冷笑道:“辽东军养了这位都护大人五年,让他享尽奢靡富贵,到了该出力的时候,他也不该推辞的。”

宋清源微微点头,心中却是凛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