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1 / 1)

加入书签

霓旌引他进房,关上门泫然道:“就是上次葛宜翁的事。葛宜翁死了,他妻子闹到县衙,说将军屈打士卒害死人命,丁县令自然不理会她这等歪曲言语,可谁知道,这妇人竟跑去汴京鸣冤,大闹登闻鼓院,在龙津桥上放火,连禁军都奈何不得……后来,不知什么台鉴得了令,派人到方城来捉他,披枷带锁地往京里去了,很是吓人……”元好问略一忖,方明白她说的是台谏,即御史台与谏院,新君立志要做求贤若渴从谏如流的贤君,甫一登基便下旨刑部撤销登闻检院与登闻鼓院的防护装置,任凭百姓申诉鸣冤,葛宜翁之妻正是钻了这个空子,只是不知台谏二府为何也会牵涉其中。

霓旌见他皱眉不语,越发慌了神,颤声道:“元相公,将军会被冤杀么?”元好问心乱如麻,勉强安慰道:“不会的,天子圣明,不会枉杀无辜之人。对了,商帅呢?他有没有跟着去汴京?”霓旌叹道:“没有,将官无旨不可入京,而且他又患了重病,连王相公也绊住了离开不得。”元好问越发心惊,不想自己在镇平县焦头烂额的两三月之间,昔日朋友竟遭逢如此巨变,想了想,又疑惑道:“这些事,你如何得知?是你妈妈说的吗?”霓旌蹙眉摆首,叹息道:“是姐姐说的。她现在日日应酬那些官儿,就为了打听将军的消息……”

话音未落,门外响起云舟匆忙的声音:“霓旌,我走啦……”元好问忙打开门走出去,只见廊上香风扑面,亭亭立着个盛妆丽人,金钗步摇、翠钿明珰,紫锦斗篷帽檐上一圈白狐狸毛衬着一张粉光致致的芙蓉脸,当真人比花娇。元好问一怔,那美人也是一怔,随即曲膝恭敬地唤道:“元县令。”元好问心中发酸,忙道:“姑娘别这样,咱们还和从前一样。”云舟闻言,红了眼圈,很快克制住情绪,微笑道:“我要去丁县令府上,先走一步了,你再同霓旌坐会儿说说话,她很思念你。”元好问沉吟道:“我同你一起去吧,临近新年拜访同僚也是寻常事——良佐是我好友,断没有叫姑娘一个人奔波的道理。”云舟听了,眼中不由泛起泪光,哑声道:“好。”

二人来到丁宅,方城县令丁谨劭听闻新任的镇平县令也到了门口,自然无不欢迎,一并请入宴席。

酒过三巡,席上众人与元好问渐熟络,也便不再拘束,丁谨劭搂着云舟调笑起来,云舟不敢反抗,低眉顺眼地斟满酒,喂到他嘴边。元好问看得心酸,插科道:“丁兄,听闻前些天禁军到方城来拿人,可有此事?”丁谨劭闻言叹了一声,放开云舟,道:“早听闻裕之兄是完颜将军的好友,今日来此,就是为了打听此事吧?”元好问恳切地道:“还望丁兄告知一二,免弟悬念。”丁谨劭于是便将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与霓旌所言几无二致,末了,又叹道:“将军自到方城,军中再无一人滋扰百姓,他也从未到衙斋打秋风,不想这样的忠良之臣竟会遭此横祸……唉,都怪我未曾派人看管葛宜翁的婆娘,竟让她跑到汴京去了……”

元好问沉吟道:“丁兄,当日良佐是受邀来援,打罚葛宜翁也是在方城街衢之上,丁兄何不将前因后果写成劄子奏报圣君?”丁谨劭道:“裕之兄放心,丁某早已奏呈天子了。只是,近日又出了一桩怪事……”云舟关心情切,忍不住问:“什么?”丁谨劭笑着在她粉脸上摸了一把:“美人儿别怕,与你不相干的。”转头对元好问:“裕之兄可还记得李太和?就是与葛宜翁殴讼的事主,他不见了!”元好问大惊:“为什么?”县尉孙学礼解释道:“葛宜翁之妻来县衙闹事时,下官便派人去军营告知王经历,李太和是此事的人证,必要时可以与葛宜翁婆娘对质。谁知今日军中消息传来,李太和趁大将军病重,竟偷偷跑了,王经历命人四处追赶也不曾追回。”元好问百思不得其解:“他是证人,又不是罪人,为何要逃跑?”县丞汪华捻着两撇胡须,沉吟道:“依下官之见,李太和此人定有蹊跷,当日殴讼,只怕也是故意为之。”云舟再顾不得掩饰,颤声道:“汪县丞何出此言?”汪华道:“姑娘想想,镇防军与屯驻军本非一体,他为何要帮葛宜翁干活?既受了骗,补做活都来不及,为何又要跟踪他?看到他进了青楼,何不当场发作,偏要等日暮黄昏,将军来巡查的时候再发难?此事想来,并不简单呐。”云舟听罢,面色已变作惨白,元好问亦心惊道:“此人究竟是谁?为何要设计害良佐?!”

丁谨劭见席上气氛凝重,举杯劝道:“裕之兄莫担心,此事既已闹到御前,将军反而不会有杀身之祸——将军是先帝金口玉言表彰的忠臣孝子,陛下岂会轻易处死他?”元好问本不以为然,可见云舟神色凄惶,终是违心地道:“丁兄言之有理。”

丁谨劭忍了半日,好容易说完这桩公案,又心猿意马地搂住了云舟,一手拿起酒盏欲灌她饮下。元好问灵机一动,笑道:“举酒欲饮无管弦,未免大煞风景。”丁谨劭笑道:“美人在怀,还要什么管弦!”元好问笑道:“丁兄可知道,你怀中的美人正是个中翘楚,一手箜篌绝技,连王经历都五体投地。”丁谨劭笑道:“丁某不懂音律,裕之兄既喜爱,就让她弹来。”说罢,松开手臂放出了云舟,顺手拔下她鬟上金钗,敲在酒盏上击拍。

云舟忍泪抱起箜篌,望着元好问轻声道:“元县令想听什么曲子?”元好问与她四目一对,心中感慨万千,片刻,才强笑道:“元某拙作雁丘词,不知姑娘可曾听说过?”

云舟一颤,立刻想起七夕那日他也点了此曲,让自己在完颜彝面前弹唱,此时此地回想当日情景,越发心如刀割,垂头勉强忍住眼泪,低道:“奴会的。”说罢,素手交拂,冰弦响动,前奏一过,轻启檀口唱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她每唱一字,皆如刀剜心一般疼痛,元好问亦听得肝肠寸断,待她唱完,连眼圈都泛了红,勉强笑道:“当真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丁谨劭老于世故,早看出元好问对云舟十分上心,自忖与元好问虽平级,但他是新置县城首任县令,必是皇帝青睐之人,自己不如暂退一步,于是便笑道:“裕之兄既这样喜爱,丁某就尽尽地主之谊——云舟,你今晚代本县好好招待元县令,知道么?”

-

元好问陪云舟回到桃源里,霓旌早已迎上来,一手挽住一个走到房中,喜不自胜地道:“姐姐今日回来得早!”元好问苦笑道:“你姐姐累了,扶她去休息吧。”云舟不语,只坐到妆台前,将簪环钗钿一件件取下来扔到角落里,又叫小鬟打来热水,直到洗出光髻素脸,她才抬起头,无力地笑道:“今日叫元相公见笑了。”元好问心中难过,叹道:“姑娘,打听消息这样的事,以后元某来做吧。”云舟含泪道:“都怪我……我不该不听妈妈的话,强出头去指认葛宜翁,到头来却害了他……”元好问见她对完颜彝痴心一片,有些奇怪地道:“你不恨他?”云舟缓缓道:“我是痛恨金军,但从未恨过他,他和那些人不一样。”元好问苦笑道:“我真是不明白你们——你既待他这样情重,又为何要拒绝他?他既为人这样端正,又为何要强逼你?”云舟愕然:“他何时强逼过我?他与我相识至今,手指头都不曾沾到我半片衣角,强逼二字,从何谈起?”元好问大惊失色:“什么?!可是……这是他自己说的……”说罢便将当日对话说了出来。云舟听罢,凄然微笑道:“元相公,你误会了。那呆子……根本不知你在说什么,你也不知他在说什么。他的意思是说,不该勉强我述说身世,而我也是因为回想往事哭肿了眼睛,他叫人打了热水给我洗脸,就如同今日一样。”

元好问顺着她的话看向水盆,只见那热水中还浮着她方才洗下的靥花脂粉,不由得恍然大悟,随即愧疚得无以复加,掩面道:“苍天!良佐待我一片赤诚,我竟小人之心,误会他至此!”霓旌蹙眉道:“姐姐,既这样,将军为何从此再也不来了?”云舟叹道:“我也不知,许是……许是他得知了我的身世,又没想到帮我的法子……”说罢,便将往事三言两语简单地告诉了元好问与霓旌,霓旌听了,心疼地抱住云舟,姊妹二人哭作一团。

元好问更是扼腕大叹,心潮奔涌,只觉胸臆间一腔悲郁冲上脑门,化作才思纵横,提笔在花笺上龙蛇飞舞,毫端如刀戟,将无尽悲辛血泪刻成一阙:

赴节金钗促。爱弦间、冷冷细语,非琴非筑。别鹤离莺云千里,风雨孤猿夜哭。只雌蝶、雄蜂同宿。汀树诗成归舟远,认宫眉、隐隐春山绿。歌宛转,泪盈掬。

吴儿越女皆冰玉。恨不及、徘徊星汉,流光相属。破镜何年清辉满,寂寞佳人空谷。人世事、寻常翻覆。入塞新声愁未了,更伤心、听得开元曲。呼羯鼓,醉红烛。

——《贺新郎箜篌曲为良佐所亲赋》

[1]注:元好问《遗山集》中《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五首》其六:“诗仙诗鬼不谩欺,时事先教梦里知。禁苑又经人物散,荒凉台榭水流迟。”诗后注释“十年前,商帅国器方城,梦中得后二句,为言如此。”本诗前两句为完颜鼎梦中所得,本文还原了这一情节。

风蓬孤根(一)秘盒

【七】风蓬孤根

从昔南山歌短褐,何时北阙请长缨。

——元好问《钧州道中》

-

(一)秘盒

回雪听得满怀凄楚,泪涟涟地问:“元翁翁,周姑娘怎的这样可怜,她后来怎样了?与将军终成眷属了么?”元好问长叹道:“良佐在狱中时,丁县令起意要纳她为妾,她为了打探良佐的消息,也为怂恿丁谨劭再度上奏进言,不得已屈从了。”回雪睁大眼睛“啊”了一声,扑在九娘怀中唏嘘不已,驿丞劝她道:“莫哭了,她能脱身风尘,已是不幸中的大幸了,你小孩子家不知道,战乱之中有多少尸骨如山、多少血流成河,我与你娘都是这样经过来的。”回雪拭泪道:“那将军出狱后,可曾去寻她?”元好问摇头叹息道:“我也不知道。南阳一别,我便再未见过良佐,如今阴阳相隔,真个是‘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说到此,他辛酸难忍,两行热泪潸潸而下。

九娘沉默片刻,叹道:“原来周姑娘身世这样坎坷,可惜将军并不知道她委身丁县令的苦衷,唉,以她的性子,必定不愿藉此乞怜……不过,她后来也回到家乡了,想来应在杭州平安终老。”元好问惊诧地道:“什么?夫人也认识她?!”回雪更是连声追问。九娘缓缓道:“正大六年,周姑娘来到汴京,一直住在广平郡王府上,王妃待她很好,后来还与她一同回到临安。”元好问讶然道:“竟有这样的事?!广平王妃……便是先前那位杜娘子么?”九娘点头道:“是,就是这位杜王妃。”

-

-

完颜宁初见杜蓁,是在正大二年的初夏,花尽荼蘼,绿叶成荫,一年芳时已去,那光艳美貌的少妇从画堂深处快步走来,脸上带着腼腆的微笑,别有一种敦厚之感。

“嫂嫂安好。”完颜宁浅笑着福了一福,“早该来拜望的,嫂嫂出了月,身上可大安了?”杜蓁早已听承麟说过她的身世,待这个“不幸流落金国宫廷的大宋同胞”很是友善,一把扶起她笑道:“长公主太客气了。我现下都已好了。”一边说,一边细细向她打量。

在她有限的想象里,完颜宁这样宋金两国皇族之后,该是珠围翠绕、前呼后拥的金枝玉叶,因此,当她看到眼前这个素衣简饰、独立堂前、清丽如花树堆雪般的少女时,心中十分讶异。

完颜宁又唤来凝光笑道:“这是我的侍女,十分仰慕嫂嫂,我今日特地带她来拜见真神。”凝光一惊,慌忙红着脸跪下道:“奴婢凝光,给广平王妃请安。”杜蓁急步上前扶起她:“姑娘别多礼。我不是什么广平王妃,只是暂住在这里。”凝光惊愕抬头,完颜宁忙示意她退下,又描补道:“嫂嫂是兄长的妻子,凝光心中又敬仰已久,所以才这样称呼。”杜蓁倒未生疑,只赧然道:“长公主太客气了,我是草木之人,没什么值得敬仰的。”完颜宁笑道:“嫂嫂过谦了。”杜蓁略一犹豫,蹙眉问:“公主,他……何时能够回来?”完颜宁安慰道:“嫂嫂不要担心,兄长自幼武艺超群,此番出征也并非恶战,定能平安凯旋。”杜蓁叹了一声:“我倒情愿他和先祖一样做个书生,将来回到江南,做个教书先生,虽清贫些却能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完颜宁奇道:“先祖……书生?”杜蓁点头道:“是啊,他祖上是文官,只知安抚黎民,从未打过仗。”

须知承麟本是完颜宗弼后人,宗弼女真名兀术,正是靖康之后搜山检海追赵构的金初名将,若非岳飞精忠报国,只怕南宋半壁江山也要丧于宗弼之手。如今承麟为哄杜蓁成亲,竟将先祖说成不识弓马的文弱书生,宗弼若泉下有知简直要气活过来。也亏得完颜宁从小练就了不露形色的本事,才勉强绷住了脸,心中大是摇头:“男子太可怕,连这样的弥天大谎也撒得出来!”再看向杜蓁时,不免有些愧疚:“她待我以诚,我却帮着呼敦哥哥瞒骗她,真是罪过。”于是忙扯开了话题问到小侄儿,杜蓁便叫侍女抱了来,双手抱过红绫襁褓凑近完颜宁,低下头柔声道:“徽儿乖,来见见你姑姑!”

那是一个摩合罗般可爱的孩子,粉白柔嫩的小脸上有轩朗的眉宇和挺拔的鼻梁,与承麟幼时极为相似。完颜宁爱怜地道:“呀,这孩子生得这样好!嫂嫂,他是单名徽字么?”杜蓁笑道:“是,你哥哥说什么五点六点,我也不大明白。”完颜宁微笑道:“‘慎徽五典’,是《尚书》里的话。那他的表字是‘猷之’二字么?”杜蓁讶然:“是,公主怎么知道的?”完颜宁笑道:“‘君子有徽猷’,兄长幼时爱读《角弓》,我猜他或许会取这句话来做徽儿的表字。”杜蓁听不懂,也不以为意,只一笑以应。

不一会儿,完颜宁便起身告辞,杜蓁目送她翩然登车而去,心下默默感叹道:“这公主知书达礼,又气派又和善,到底是咱们大宋的女儿,浑不似金人野蛮,只可怜她自幼生长在虎狼之地,若将来也能跟我们一起回临安那便好了。”

-

路上,完颜宁将凝光叫到车中一同坐下,一双妙目清光湛湛,笑道:“今日亲眼见了将来的主母,你以为如何?”凝光慌忙站起身,不防一头撞在马车顶上,又急忙弓下身,低头道:“奴婢不敢!”完颜宁拉过她的手,将她按在座上,叹道:“凝光,我私心里为你盘算许多年了,从前让兄长为你改名,就是想帮你挣个侧室的前程。只是如今——这位嫂嫂模样虽温和,却是个极有刚骨的,将来磕绊起来,我看兄长也犟不过她——此事只怕不好办了。”

说话间,宫车已到济国公府门外,完颜宁柔声道:“你身子不适,且在车上歇一会儿,不必随我去了。”凝光慌忙擦去眼中泪水,低道:“我没事。”说着急忙站起搀扶完颜宁下车。

这次纨纨得了讯,早一步迎到堂前,怯生生地唤了一声姐姐,完颜宁挽着她走回小院,温言道:“我合了些返魂香,想着姑父忌日将至,我又不便去郊外拜祭,就想托你代为致奠。”

返魂香又名韩魏公浓梅香,相传为北宋名相韩琦所创,徽宗崇宁二年,黄庭坚与诗僧惠洪同宿潭州碧湘门外,二人在舟中同赏墨梅图时惠洪取一香焚之,其味高洁如梅花清芳,黄庭坚誉其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并追问香名,方知是由韩琦传与苏轼的梅花香方,因韩琦封魏国公,故有此名。而后黄庭坚以浓梅香之名未能彰显梅香幽清,便取苏轼“返魂香入岭头梅”之诗意,将其更名为返魂香。

纨纨神色犹豫地接过香盒,欲言又止,完颜宁询问再三,她才怯怯地问:“宁姐姐,我爹生前喜欢梅花么?”完颜宁颔首道:“是。姑父姑母都喜爱梅香幽远。”纨纨低下头,片刻后方轻声道:“从前爹爹冬日在家时,花房只送水仙山茶作清供,从不送梅花来,我一直以为他不喜欢梅花……”完颜宁叹息不语,只听她又低声道:“现在我明白了,他与母亲之间有许事是旁人不知道的,我……我当日……”她语声渐带呜咽,强忍着哭腔道:“宁姐姐,我不该那样说母亲,她本已伤心极了,我还当众给她难堪……这几年我一直懊悔,若非我骂她害死爹爹,她就不会……”完颜宁搂着她柔声劝道:“你别这样想,姑母从没怪过你,她临去前还叮嘱我多照拂你。至于她和姑父之间,确有许多隐曲,等你大一些我再慢慢告诉你,好不好?”纨纨抽泣着点点头,又小心地试探道:“宁姐姐,你也不信我爹有谋反之意,对么?”完颜宁点头称是,握着纨纨一只小手,沉静地道:“岳武穆死后二十一年才获平反,咱们就一起等,等你父亲沉冤得雪的那一天。”

纨纨听罢,忽然站起来拉她走到内室,关上房门,紧紧攥住完颜宁的手,颤声道:“宁姐姐,我有件东西,藏了四年了,想请你帮我看看。”完颜宁镇定地点了点头,又打开窗户向四周望了望,确认四下无人,方关上窗回身低道:“拿出来吧。”纨纨从妆台下取出一个上锁的木盒,惴惴不安地道:“就是这个。四年前禁军来府里抄捡,我偷跑到爹爹书房里拿了这盒子,藏到小木马下面,万幸没有被禁军发现。”完颜宁心中一突,问:“这里头是什么?”纨纨摇头道:“我也不知道。这盒子上了锁,我没有钥匙,后来禁军撤去了,我也去书房找过,却没有找到钥匙。”完颜宁疑道:“那你为何藏它?是姑父对戴娘子说起过么?”纨纨抓着完颜宁一条手臂,害怕地道:“没有。但我猜这里面有要紧物什,或许与爹爹被杀一事有关。”

完颜宁越听越心惊,一手轻抚着纨纨娇小的背脊,柔声道:“纨纨别怕,慢慢说。”纨纨紧紧偎着她,定了定神,颤声道:“我记得有一年,爹爹南征归来,娘欢欢喜喜地抱着我去迎他,可他脸色很难看,见了我们只勉强笑了一笑就往内院里去了。我娘怕他与母亲起争执,又不敢跟着去,就抱着我在院门外候着,过了好久都没听见声响,也没见他出来。后来天渐渐暗了,我等得不耐烦,娘却很高兴,说:‘咱们回去吧,将军与长主定是和好了!’话还没说完,就看到爹爹面色铁青地走出来,我从没见过他气成这个样子,吓得不敢出声,我娘也怕极了,又不敢问他,也不敢去问母亲。”完颜宁听到此,顿时明白过来,低声道:“我听姑母说过此事,那时……慧淑大长公主薨了,姑父为此很是伤心。”纨纨点头道:“是,后来爹爹也这样说。”

她顿了一顿,又道:“我很担心爹爹,挣开了娘的手去追他,许是我那时候身量太小,他竟没察觉,我就这样一路跟着他跑到书房,看到他把这个盒子狠狠掼到桌案上,哐当一声把我吓得大哭。他听到哭声才缓过气,走到门外把我轻轻抱了起来,拍着摇着哄了我好一会儿。”完颜宁暗忖道:“姨父为我母亲伤心,也为姨母赶他而生气,可他为什么要摔这盒子?莫非里面的东西与我母亲有关?”却听纨纨又道:“我那时候年纪小不懂事,以为这盒子惹怒爹爹,于是过了几天,偷偷溜到他书房里,翻了好半天才找出这盒子,一心想要砸碎了给他出气。我用花盆里的石头砸了几下,又举高了往地上摔,可这盒子甚是坚固,怎么也摔不破,这时候爹爹来了……”她忆及往事,不自觉地蹙起眉,神色甚是委屈害怕:“爹爹向来最疼爱我,重话都舍不得说我一句,可那天他发了好大的火,一把抢过盒子,取了钥匙打开来看,大约是里面的东西没有损坏,他才平静了些,板着脸问我为何要砸这盒子。我抽抽搭搭地解释了半天,他听了也不说话,依旧沉着脸,过了好久才叹了一口气,说:‘纨纨乖,不要怕,刚才是爹爹错怪你了……只是,你以后不要再碰这盒子了,好么?爹爹前几天伤心,是因为你母亲的小妹妹去世了——那也是我的妹妹,与这盒子不相干的。’我见他不再凶了,就胆大起来,追问他这盒子里究竟有什么好玩的宝贝,他又叹了一声,脸上神色很古怪,过了许久才说:‘我一生的祸福,都在这里了。’我自然听不明白这话,爹爹却不再多说,只叫我不可告诉旁人,连娘和母亲也不行。”

完颜宁颔首道:“你听了这话,自然认为里面有性命攸关的物件,所以后来姑父下狱、禁军来抄捡证物时,你怕这东西对姑父不利,就把它藏了起来,对么?”纨纨轻轻点了点头,稚嫩的小脸上露出与年龄不符的坚定之色,低声道:“我从小敬爱爹爹如同天神一般,他要我保守秘密,我便不会对任何人说起,这些年婶母和福姑姑问起这盒子,我只说是我娘的针线,我不忍再见,所以锁了起来放在妆台下。”完颜宁柔声道:“你告诉我,是想要我帮姑父洗雪冤屈,是么?”纨纨眼中泪光涌动,点头道:“是。宁姐姐,我没有钥匙,也不敢贸然叫人去找开锁匠。”完颜宁沉吟道:“你说得很是,咱们不知里面是什么,不宜惊动旁人。你且把东西收起来,待我回去好好想一想,总要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它打开了才好。”

风蓬孤根(二)乞巧

完颜宁一路盘算,思及从前看过的话本故事中,曾有人用铜丝铁线撬开密锁,转念一想又觉荒谬,自己长居禁宫,纨纨亦生在高门深院,如何能找到这样的奇人异士,纵使得承麟相助也是希望渺茫。于是回宫后,完颜宁寻机问宋珪,内库中可有削金断玉的轻便兵器,意在借此割断锁扣。

宋珪愣了愣,慈爱地笑道:“长主越发进益了,这是要习武了?”完颜宁笑道:“我只想借来一用,用完了仍旧还回去的,劳殿头帮我想想。”宋珪思索片刻,沉吟道:“内库里并没有这样的神兵利器,不过臣从前听人说起过,好像谁家中有一把匕首,号称削铁如泥,只是年月实在太久,臣记不清了。”完颜宁心想,即便知道谁家有,除非至亲至交,其他人也不好贸然开口相借,此事还得另想办法,于是浅笑道:“不妨事,那便罢了,殿头莫叫旁人知道。”宋珪微笑点头,又建议道:“要不臣去问问守恒?他现在常在御前,或许可以帮公主借到宝刀宝剑。”完颜宁眼睑微微一动,沉吟道:“我瞧着潘先生好像有心事,我问过他也不说,不知是遇到了什么疑难,还是别麻烦他了。”宋珪讶然道:“有这等事?近来朝中还有喜事,从前降了蒙古的武仙杀了蒙军河北西路都元帅史天倪,又从真定府归逃到了汴京,陛下很是高兴呢。”完颜宁浅笑道:“是,我也听说了。或许潘先生不是为了差使忧心。”宋珪点头道:“守恒这孩子是极有主意的,人又聪明,纵便有什么难事,他若不说,想必是自己能安排。”

-

到了九月朝中又有喜讯,西夏奉国书称弟,以兄事金,十月,皇帝将合议之事诏告天下,并面谕台谏:“宋人轻犯边界,我以轻骑袭之,冀其惩创通好,以息吾民耳。夏人从来臣属我朝,今称弟以和,我尚不以为辱。果得和好,以安吾民,尚欲用兵乎。卿等宜悉朕意。”并禁止宋金边界上的宿州泗州巡边官兵擅杀偷渡淮河的红袄军。然而宋人并不愿善罢甘休,靖康之耻距今不足百年,正隆、泰和、兴定数度南征更令南宋恨入骨髓,即便朝中再无岳飞辛弃疾那样的雄杰,亦有主战派时时不忘北伐金国。

正大三年五月,宋军突然偷袭寿州,出师告捷后又继续攻打永州,皇帝仍坚持议和,不与宋人交恶。六月,多地暴雨冰雹砸毁城墙房屋,淹损田室,受灾百姓达数万人,皇帝以天象责己,避正殿,减常膳,祈求苍天勿降罪于百姓。皇后徒单氏立刻将中宫分例减半,其余各阁妃嫔唯恐落后,亦纷纷表态裁减月例,折合成银钱一并交于徒单氏,用于各处赈灾。皇帝口谕嘉奖后宫,并以两位太后位尊年迈、兖国长公主功在社稷为由,三处分例不减,而两宫太后与完颜宁早已将积蓄送至户部,意在与天子同祸福共进退。

翠微阁芸窗下,完颜宁默默将香具收了起来,并把从前合制的宣和御制香悉数封存好,交给潘守恒拿去宫外变卖。潘守恒郑重地道:“哪里就到这地步了,长主快收回去,若是赈灾银钱不够,臣也还有些私蓄。”完颜宁浅笑道:“倒不全是为这个。我合这香也不用,白放着浪费了,还不如拿出去换银子。”潘守恒坚持不肯,完颜宁看了他一眼,忽然轻声道:“其实这香是为我父亲合的,他是宣和皇帝之孙。”潘守恒一颤,怔怔地望着完颜宁,眼中似惊似悲、如怨如慕,转瞬又尽数压了下去,垂头恭敬地道:“原来是这样。既如此,长主更要好好留存,已寄哀思。”完颜宁叹道:“先生有所不知,宣和御制香所需沉檀麝三味香料价值昂贵,我从前不懂事,常向尚服局索要,其实孝心哀思自在心中,并不需这样糜费库银,我母亲素有仁心,她若泉下有知,想必也不愿如此。”潘守恒闻言,沉默片刻,双手微颤着接过香盒,低道:“是,臣这就命人带出去。”而后又施了大礼,极为恭敬地道:“臣告退。”

完颜宁沉默地目送他躬身后退,心中模糊的猜测逐渐清晰起来。

-

时逢七夕,完颜宁遣流风去济国公府接纨纨入宫,过了一刻,忽闻宫人报皇后至,忙出来迎候凤驾。徒单氏依旧是从前温婉纯贤的模样,挽着完颜宁柔声道:“妹妹怎么把香料都还回去了,陛下说了,用度再紧也不差这几个钱,他怕尚服局再送来你不肯收,所以我自己给你拿来。”完颜宁沉静道:“陛下仁爱,臣感铭五内,只是臣近来颇好书翰,倒不似从前那样爱香,所以才还了回去。”徒单氏似是早料到她会这样说,微笑道:“那就搁着吧,等哪天喜欢了再拿出来。”完颜宁浅笑道:“臣想着,沉麝皆可入药,若交给内廷使用,或许可以济世救人,如此也算是臣积下的功德。”徒单氏语塞,只得答应了,又微笑道:“我去告诉官家,妹妹喜欢翰墨,再送些碑帖来。”完颜宁忙道谢推辞。

这时流风已引了纨纨到翠微阁,见到皇后鸾驾,便止步等候在院门外,不多时,果见完颜宁送皇后出来,便一同曲膝施礼。徒单氏瞥见躲在流风身后的纨纨,笑道:“这是谁家姑娘?”纨纨只得前行两步,跪下叩首道:“臣女仆散宜嘉拜见皇后娘娘。”徒单氏笑道:“原来是济国公府的女孩儿。你小时候曾随大长公主来过宫里,可还记得么?”纨纨低头道:“母亲慈爱,臣女不敢忘怀。”徒单氏点头笑道:“是个懂事的孩子,姑母没有白疼你。”说罢又叫纨纨平身,向完颜宁笑道:“妹妹不必送了,你们姊妹俩一同过节吧。”

完颜宁送罢皇后,挽着纨纨进屋浅笑道:“原来你还另外有个名字,我竟不曾听说过,是哪两个字?”纨纨在手心里画了二字,完颜宁点头叹道:“‘柔嘉维则’‘宜其室家’,可怜姑父一片慈父心肠,全在你这名字里了。”纨纨笑道:“家里人都只叫我的乳名,这个正经名字用得极少。”完颜宁笑道:“从前你年幼,现在一年大似一年,自有这名字的用处。”

说话间,二人已走到内室,纨纨见四下无人,悄声道:“宁姐姐,我问过叔父了,他说我祖父从前有一把极好的匕首,后来就不见了,他以为翁翁给了我爹,可我到爹爹书房和母亲房里找过,并没有找到,福慧姑姑也说不曾见过。”完颜宁沉吟道:“许是禁军抄捡时,顺手牵羊了。也罢,咱们再找找其他门路。”纨纨点点头,感激地道:“宁姐姐,多谢你这样费心。”完颜宁低叹道:“不必谢,你父母待我的恩情,又岂是我能够报答的。”纨纨心中好奇,却也不敢细问,怯生生地应了一声。

二人又切切私语一阵,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疏星淡月,清风频徐,一道银河光华璀璨,两边牵牛织女星烑烑闪烁。宫人们早在院中设香案、置瓜果,又备下了细针彩线、银盆清水,完颜宁携纨纨到院中,笑道:“‘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咱们都没有家了,自己欢笑设红筵吧。”对天拜了几拜,默默祝祷纨纨一生顺遂、早遇良人,转念想到自己,除了祈求国泰民安、早日昭雪冤枉之外,竟不知可以为自己求些什么,心下颇觉无趣,拈起两枚银针,一枚递给纨纨,又叫流风凝光等一同穿针乞巧。宫人们笑着捻了彩线去穿针孔,纨纨却小心地以余光瞥见完颜宁得了巧之后才穿过去。流风笑道:“长主和大姑娘都乞到巧啦。”完颜宁浅笑道:“下一个就不成了。”说罢,又拈起一枚银针轻轻投入水里,果然沉了下去,宫人们皆笑了起来。世间女子七夕乞巧,皆求女红针黹技艺出众,纨纨忖度此景,拈起银针随手丢进盆里,不想那针却稳稳当当地浮在水上,月光烛火两相映照,使得针影重叠,竟似花朵形状,流风拍手笑道:“大姑娘真巧!”纨纨有些尴尬,娇怯怯地转顾完颜宁。完颜宁却不甚在意,笑道:“天孙娘娘明察秋毫,姑母从前教我针线,我却没好好学,再骗不过神明的。”说得一众宫人皆笑了起来。

纨纨想起嫡母,神色微黯,轻声道:“我听福姑姑说,母亲极擅针饪,爹爹年轻时的贴身衣物,都是母亲亲手做的。”完颜宁点点头,想到自己的将来,心里愈发无趣,浅笑道:“那你可要多乞些巧,将来给我的妹夫也裁几件。”纨纨才十一岁,哪禁得这一句,登时小脸通红,娇嗔道:“宁姐姐……”仰头望向天边牛女双星,低笑道:“我将来的宁姐夫也像……”牵牛星三字刚到嘴边,突然想到牛郎织女虽情深爱笃,却隔着银汉迢迢万古相望不相亲,寓意甚是不祥,忙截住了话头,低头不语。完颜宁也不以为意,挽着她去看宫人们乞巧不提。

-

清平的日子并不长久,冬十月,西路传来噩耗,蒙古军攻破西夏重镇灵州,剿杀西夏精锐二十万,兵围都城中兴府。皇帝自感唇亡齿寒,忧心不已,在内廷新设益政院,与杨云翼等终日论求良策,然而每尝议到最后,君臣皆感积弊已深:军队纪律涣散士气低落,国库空虚财政蹇蹙,百姓贫苦艰难无以为生,南临世仇北接强敌,好不容易重新修好的西夏却覆灭在即。国破思良将,皇帝追念开国时如云将星,苦求不得,长自喟叹,益政院谏议裁撤冗官冗将,节省宗室戚里用度,然而皇帝担心朝堂会因此动荡生变,危及社稷,只得缓缓图之。

完颜宁听闻后,心知宣宗任用吏员监视百官已久,朝臣尸位素餐,唯知表演忠诚,蒙军一来则呼天抢地挥泪如雨,蒙军一去则弹冠相庆争奏祥瑞,全无一点务实举措;而新君虽有救亡图存之心,却无卧薪尝胆、除弊革新之志,这十年苟安河南地,全仗西夏牵制,如今西夏灭亡在即,金国也来日不远了。她想到此,心中更觉冰凉,自忖一生所愿无非尽心竭力报效国家,一旦国家不存,自己又何以焉附?

转念一想,又想到纨纨,心道:“朝政之事我无法做主,纨妹那里可不容有失。”于是命宫人备车往济国公府。

车辇出了南门,便往龙津桥方向行来。流风忽闻不远处传来一阵尖锐的叫骂声,随后宫车急停,周围惊呼之声四起,夹杂着奔跑的脚步声、惊慌的哭泣声和各种物品撞击坠地之声,十分混乱。流风急忙搴帘而探,却见前方龙津桥上有一中年妇人在火堆旁捶胸顿足哭喊叫骂,更发疯似的意欲挣开两侧甲士,一个劲地往火堆里冲,周围百姓或驻足观看,或奔走呼叫,闹得这一带人仰马翻,场面极为不堪。随行的殿前军见状,恐长公主受到冲撞惊吓,早已各持兵刃将辂车团团围住。

完颜宁纤眉一蹙,沉静地道:“把车停到路边去,这样居中挡道,百姓们不便逃散。”宫车移到路边之后,她又面不改色地搴帘而望,对侍卫道:“速去告知开封府,理一理她有什么冤情。”说罢,忽见一骑向自己驰来,马上之人缓带轻裘、风神迢递,正是承麟。

承麟在宫车旁勒住马,皱眉微责道:“你胆子也忒大了,这种热闹有什么好看?!”完颜宁浅笑道:“兄长怎么也在这里?”承麟白了她一眼:“我来做正事,才不像你。”说罢,回头向侍从道:“带回去!”完颜宁定睛一看,才见马后几个侍卫装扮的人正绑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那少年肤色微黑,一双眼睛精光流动,明亮至极,此刻见了完颜宁,忽然哀声道:“神仙姐姐救救我,小人原是路过,多看了几眼龙津桥上的热闹,得罪了这位贵人。姑娘神仙一样的品格,必也是菩萨般的心肠,求姑娘救我……”完颜宁转顾承麟,后者笑骂道:“贼小子,你看错人了,她可不好骗!”少年并不理会,只是哀求完颜宁相救,完颜宁环顾四周,怕他也同那妇人一般闹将起来,便和言道:“莫怕,我与你同去,待问明了事由,你若无辜我自送你出来。”那少年闻言,面色一沉,随即低头不语,似在苦思脱身之计。承麟见状,怕他节外生枝,忙拨转马头带他回去。

到府中后,杜蓁迎了出来,那少年又故技重施,向“好心的夫人”哀哀求告,杜蓁心善,便要开口求情,完颜宁轻轻拉她手臂,低声道:“嫂嫂别急,且听兄长问他,问明白了再放不迟。”承麟本不愿杜蓁参与此事,此刻也只得由她,于是便领了妻妹同去堂上,设座于帷屏之后,自己则讯问道:“你是何人,姓甚名谁,家乡何处?”那少年镇定地道:“小人姓李名冲,青州人氏。”承麟颔首:“你因何来到汴京,父母何在?以何为生?”少年淡淡道:“我家被朝廷括田括地,父母都死了,我活不下去,便到京城里来寻个生路。”承麟又问:“你与葛宜翁之妻如何相识?”少年讶然道:“葛宜翁是谁?我不认识,也不认得他婆娘。”承麟笑道:“你不认得?那你为何要帮她?”少年直喊冤,承麟面色遽然一变,本来玉树琳琅的一张笑脸,顿时寒气逼人,森然道:“你以为我今日才看到你?那婆娘去敲登闻鼓时,我已见过你,今日她在龙津桥积薪纵火,你又在暗中察看,还说不认得她?”少年面不改色,依旧镇定地道:“贵人真的冤枉我了,登闻鼓和龙津桥两处都是闹市,我常在此地找营生,碰到热闹停下来看一看,也是人之常情,怎说我认得她?”承麟笑道:“如此说来,我不曾看错,她敲登闻鼓时你也在旁边看热闹?”少年点头称是,承麟冷笑道:“既如此,你刚才怎说不知道葛宜翁是谁?那妇人敲登闻鼓之时呼天抢地,反复陈说丈夫冤情,你岂有听不见的?分明是存心欺骗,露出破绽来了。”那少年语噎,眼珠一转,又哀求道:“我方才怕贵人追究,才一律撇得干净,我是听过她喊冤,不止是我,许多围观百姓都听到了的,贵人要把他们都抓来灭口不成?”

风蓬孤根(三)赠书

承麟闻言冷笑:“说得好!我本没想好怎么处置你,你倒提醒我了。”说罢,便叫来家仆要用铁骨朵将他击毙。杜蓁惊怒而起,急道:“住手!你……”完颜宁料定承麟不会枉杀无辜,忙按住杜蓁一臂,示意她稍安勿躁,果然听李冲厉声骂道:“贼子,你这般虐杀百姓,必遭天谴!”承麟笑道:“你串通刁妇,滋事纵火,扰乱京都,也算无辜百姓?有什么遗言,趁早说了吧。”李冲冷笑道:“滋事纵火的又不是我,你说我是那婆娘同谋,可有证据?”承麟点点头:“这话不错,我去绑了她来,与你当面对质。”李冲纵声大笑:“只怕你没有这个本事。”承麟昂首站起身,背过双手,意态极是骄横:“哼,我既能绑了你,如何不能绑她?”李冲愈发不屑,斜视着他道:“她自有……”话到嘴边,忽然意识到对方在装腔作势套自己的话,忙改口道:“她上有圣明天子庇护,下有亡夫魂魄保佑,你能奈何?”

完颜宁已听得明白,想来是葛宜翁之妻所诉冤情不实,而承麟在查访中发现了这个暗中相助的少年。她在屏后听到李冲机敏善辩,口齿上竟丝毫不输阵仗,便和言道:“李相公说得极是,纵火扰民,罪不在你,你只是路见不平,襄助苦主申冤,也没什么错处。”李冲闻言笑道:“多谢神仙姐姐。不过我没有路见不平,更没帮她申冤,姑娘高看我了。”完颜宁见他油盐不进,实难对付,向承麟浅笑道:“王爷,无凭无据,怎好定人的罪;便是果真有罪,也该交给开封府处置,断没有关在家里的,还是放了他吧。”杜蓁亦附和不已。承麟侧首,见完颜宁在帷屏之后向自己使眼色,知她已有计议,便含笑应允了。李冲谢过承麟,又对帷屏内的完颜宁道:“今日多谢姑娘,不知姑娘仙府何方?他日若有机缘,自当报答。”完颜宁不料他还要反过来探自己,微微一哂道:“李相公不必客气。家父荆王,向来爱护百姓。”

她原是信口开河,谁知李冲听到荆王二字,眼中神色变了几变,笑道:“原来是荆王府的郡主……多谢郡主。”说罢,快速地拱手而去。

承麟命人暗中跟随李冲,又撤去帷屏,软磨硬泡哄了杜蓁回房照料徽儿,然后皱眉道:“妹妹,你方才不曾看见,他听到你是荆王之女,脸上神色可古怪得很。”完颜宁奇道:“哦?莫非此事是荆王主使?”承麟沉吟道:“这就更奇怪了,一个寻常将领,荆王为何要置他于死地?”完颜宁愈发不解,浅笑道:“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越听越糊涂了。”

承麟笑道:“原来你不知道?我方才见你哄他,又提到荆王,还以为你早有筹谋。”他顿了一顿,解释道:“此事说来也简单,月前有妇人敲登闻鼓鸣冤,说她夫君葛宜翁是方城镇防军中人,被方城军总领之弟屈打身亡。开封府接了她的诉状,派人去方城查问,军中之人皆道葛宜翁推诿差使滋扰妇女在先,因总领病重,他弟弟才代为理事执罚,依例打了葛宜翁四十棍,并非重刑,断无性命之虞。府尹这般回复那妇人,谁知她过了几日,竟抱了柴薪去龙津桥上放火自焚,武卫军都制不住她,官家也听说了此事,又让开封府再去彻查,定要还她一个公道。开封府衙吏去了方城县衙,那县令也是这般回答,还说当日审理行刑皆在县城街衢之上,百姓们亲眼目睹,遍地都是人证。那衙差又去询问当地百姓,人人皆道将军并无过犯,便如此回京复命。也不知为何,过了几日,大理寺忽然派人去方城把人押了回来,披枷带锁地倒像是犯了重罪,这时御史台也发了疯似地进谏,说要杀之以安民心,大理寺得了这一句,不由分说便把人关进了死牢。”完颜宁听到死牢二字,心中一沉,蹙眉道:“既如此,那妇人为何今日还要纵火?”承麟叹道:“你不晓得,那人勇冠三军,又甚得军心民心,官家舍不得杀他,一直拖着不肯批朱,那妇人一心要置他于死地,所以又故技重施,想逼迫官家尽快下旨。”完颜宁沉吟道:“此事只怕没那么简单。敲登闻鼓也罢了,龙津桥位近禁宫,在此地积薪纵火之事绝非一个初来乍到的妇人可以筹谋;武卫军又怎会制不住一个妇人,由得她两次放火?”承麟颔首道:“妹妹说得极是,而且台谏二府日日上奏进谏,绝非常态,必是得了什么人的授意。”

完颜宁想了一想,又问承麟如何发现李冲,承麟笑道:“我今日原想进宫去找你商量此事的,到了龙津桥边,看见那妇人又在放火,旁边百姓有看热闹的,有惊慌失措的,只有他到处撺掇百姓去瞧,唯恐天下不乱,我便猜测他是同谋,想带回来细细审问,谁知他竟这样狡猾。”完颜宁顿时明白,他为何这般虚虚实实地探真相,又为何派人尾随,只见承麟收起玩笑不羁之态,面色凝重地道:“如今朝中正缺良将,咱们身为宗室,绝不能坐视朝廷再错杀忠良。”完颜宁缓缓点头:“兄长莫急,我先去探探陛下的圣意。”

回宫后,完颜宁径直往仁安殿,向皇帝面禀龙津桥上所见之事,末了,又恭敬地道:“陛下恕罪,此事滋扰百姓、有碍圣德,臣不敢不据实禀报。”皇帝摆摆手,温和地道:“妹妹不必这样拘礼。这事也不是什么军政要事,无非是一场纠纷,事主都已下了死牢,那苦主竟还闹成这样,实在不成体统!”说罢,又皱眉道:“论理,陈和尚并未做错什么,只是代兄行权,名不正而言不顺,被人抓住了大做文章。”

完颜宁一怔,微微睁大眼睛,不敢置信地道:“是他?!”皇帝看了她一眼,讶然道:“你认得他?”完颜宁回过神,避实就虚地道:“臣幼时曾听先帝说过此人忠孝智勇兼而有之,所以记得。”皇帝颔首道:“不错,先帝很是喜爱他,放在身边做奉御郎,现下尚书省正是抓住了这一点,说他狃于宫禁,所以拥兵自重、擅权恣肆,要将他典以极刑。”完颜宁心念电转,尚书省、荆王、奉御郎,种种要素连成一线,顷刻间已将前因后果想了个明白,知道解开此局的关键不在皇帝,便虚应故事地谏上两句,很快告退出去寻荆王。

-

王渥大步穿行在大理寺死牢的甬道上,两侧石壁森然寒气逼人,使他不得不紧了紧身上棉袍,搓了搓手。

十日前,他见商帅重病已有起色,便安排好军中事务,心急火燎地赶往汴京,谁知到开封后,不但见不到深宫禁苑中的皇帝,连大理寺监牢中的良佐也探视不到,他找狱监求请通融,却连送出去的银子都被退了回来,他又寻思去找寺正,却被告知寺正已将他贿赂狱监之事写成劄子上呈天子。王渥又惊又惧,瞬时明白良佐此案已涉朝堂争斗,心下一片冰凉。

一筹莫展之时,忽有人来请,那人面相精干,自称广平郡王侍从,家中主人听闻大理寺弹劾行贿,得知王经历已到汴京,故已奏请天子,允准他入狱探视。王渥惊疑不定,却又苦无良策,左右权衡之下,只得随他去大理寺囚所,谁知这次狱监并未再阻拦,面无表情地带他到死牢门口,冷哼了一声,示意他自己进去。

“先生?!”尽头处突然传出一个熟悉的声音,木栅门后的男子放下手中卷册站了起来,露出身上囚衣手上镣铐,王渥借着高处铁窗透进的些许光线定睛一看,立刻奔上前唤道:“良佐!是我!”一把握住他抓在木栏上的双手,只觉他双手冰凉皲裂,再仔细一打量,但见他消瘦了许多,下半张脸上胡须蓬乱,深灰色囚衣之下只有件夹衫,不由又痛又怒地道:“这样冷的天,他们连棉衣都不给你么?!”一边说一边解下斗篷,从木栏间隙中塞进去给他披在肩上。

完颜彝歉然道:“学生不肖,连累先生了……先生,我大哥现下怎样?病可好些了么?”王渥不忍再添他忧思,佯作无事道:“商帅早已病愈了,只是将官无旨不得入京,所以才没有来。”完颜彝轻轻吁出一口气,低声道:“那便好。”王渥听得难过,沉声道:“良佐,你再忍耐些时日,广平郡王说,他会尽力救你出来。”完颜彝却十分平静,和言道:“生死有命,先生不要着急,我在这里倒很清闲,整天都能读书,也没什么不好。”王渥叹道:“他们连件棉衣都不肯给,竟会给你供书?”完颜彝笑道:“前些天刚送进来的,差吏传话说是故人所赠,我也不知是谁。”说着便拿了土炕上的物什凑近囚门,王渥接过一看,却是一套《史记》,装帧十分考究,隐隐冷香幽微,再取出一册仔细一翻,讶然道:“咦,高丽纸?!”

高丽纸乃渤海高丽国所产之纸,自晋代起便作为贡纸送往中原王朝,尤为文人墨客所爱,北宋《负暄野录》记载,其“色白如绫,坚韧如帛,用以书写,发墨可爱。此中国所无,亦奇品也。”王渥精工书法,自然熟识天下纸张,故而一眼认出,只是自金宣宗兴定年间起,高丽国已不再进贡,故而国中剩余高丽纸极少,用于印书更是罕见之至。

完颜彝听他说罢,沉吟道:“故人……从前奉御班中的弟兄断没有这般雅兴,广平郡王当年还是个孩童,仆散将军去世已久……我哪还有什么故人?”王渥拍拍他的手,鼓励道:“无妨,既有这样富贵之人自认是你故交,说明你脱险有望了!”说着又取出一包银子递到他手中,道:“良佐,你且藏着,跟狱吏换些衣食,大理寺要杀你,底下这些差吏却只认钱,不打紧的。”完颜彝怔了一怔,低头道:“不必了……”王渥急道:“你读书读傻了?!从前还知道跟蒙古人虚与委蛇,现在倒要做宋襄公了?!”完颜彝看了他一眼,轻声道:“先生,我有一事,想拜托你……我房中,床边箱子里,有十一个五十两的银铤,是我这些年攒下的薪俸,再加上这个……”他将那包银子递回王渥,面色微赧,却郑重其事地道:“劳烦先生,代我一并转交给云舟姑娘。”

王渥讶然道:“为何?”完颜彝低道:“如今我不在方城,先生为我到处奔走,大哥又时不时地生病,只怕军中无人约制,又有人去欺侮她……你叫她用这钱给自己赎身,另寻个营生吧……”昏暗的死牢之中,王渥见他一双眼睛透出柔和的光彩,似怜惜似期待,只得侧过脸去掩饰地道:“好……只是这些银子你留下,五百五十两也足够了。”完颜彝摇头道:“她是花魁娘子,老鸨如何肯?”王渥含混地劝道:“我和商帅都有积蓄,再添补些就是了。”完颜彝忙道:“怎好让先生破费,更何况大哥也常请医问药,处处都要用钱。”王渥又苦劝了几句,见他坚持不收,忽然叹了一声,正色道:“良佐,我实话与你说了吧,她已经嫁人了。”完颜彝吃了一惊,随即回过神笑道:“哦,那便算我随的礼。”王渥叹道:“你以为我诓你么?我进京之前去找过丁县令,听到他宅中丫鬟议论,说青楼里的花魁进了门,害得老爷连客人都不见了……”完颜彝一颗心渐渐下沉,忽然想起一事,急忙道:“怎会呢,丁县令早已娶妻生子,大哥初到方城时,带咱们去拜访过的。”王渥愈发叹息:“丁谨劭怎肯以她为妻?自然是纳作妾室了。”

完颜彝顿时僵住,心头发紧,喉咙发干,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王渥不忍见他失魂落魄的模样,温言劝道:“良佐,你可还记得七夕那日她的话?其实那天商帅和我凑了一千两,打算给她赎了身聘做弟妇的,谁知她竟无意于你,这才匆匆回去了。后来,商帅嘱咐我多开解你,我见你后来再也不去找她,以为你已经放下了……”

他娓娓地劝着,完颜彝却心乱如麻,脑中嗡嗡直响,忆及七夕那日她伏案痛哭的情景,心中直发疼,恍惚间又忽然想起她那句含血带泪的哭诉“是哪个又有什么区别,横竖是你们金人”,心中如遭重击,忖道:“对了,我是金军,在她眼中便如同禽兽一般,哪里会有半分情意,是我死皮赖脸地纠缠她,又问身世又要给她赎身,其实她早已说得明白,与我非亲非故,叫我不必费心,还催我早些回去……丁县令是汉人,又是文官,她自然喜爱,就如同霓旌姑娘喜爱裕之一般……”

王渥见他脸色越来越惨淡,担忧地连唤数声,完颜彝回过神,勉强压下心中酸楚,涩然笑道:“这样也好……丁县令是方城父母官,从此,再没人敢欺侮她了。”

风蓬孤根(四)梦觉

apdiv style=apottext-align:centerapotapgt

apscriptapgtread_xia()ap/scriptapg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