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坠崖(1 / 2)
几日后,云天来到了函谷关,函谷关的可谓是饱经沧桑,是历史的见证者,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可是云天却犯了难,函谷关之大,要想藏下一个药炉何其容易,但是想要找出来又何其难,别说云天一人,就是调集几个师的兵力也不一定能找到。
云天一边走一边想,假如自己是老子,那么会把八卦炉藏在哪里呢?不知不觉间云天就走上了瞻紫楼。云天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只听一旁的导游对游客讲解道:瞻紫楼传说是函谷关关令尹喜登高望远,观察天象之地,见紫气东来,必有圣人路过此地,果然不久一个银发飘飘的老者骑着一头大青牛过关,便是老子。而“紫气东来”这一成语源出于此。唐代大诗人杜甫《秋兴》诗中有“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之句。后人为纪念他,便将尹喜登高望远的土山起名为:望气台,唐时在上面修建了3丈多高的“瞻紫楼”。
云天听完后似有所感,也学着关令尹喜像远处眺望,紫气东来乃是天地异样,是祥瑞之相,只是没什么人见过。老子过函谷关之后去向成迷,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但是有些人认为老子并不是西去,而是东归故里。否则有怎么会有孔子问礼这一佳话,而孔子问礼的对象便是老子,如果老子果真西去,去向成迷,孔子如何问礼。
东归故里,紫气东来,似乎这一切都说的通。云天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说紫气并非天地异象,而是老子炼丹时产生的烟气呢,那这样说来老子过函谷关之前是否用过八卦炉呢。想到这,云天的心情澎湃起来。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这绝涧之下会否就是老子藏八卦炉之处呢?
云天匆忙下了瞻紫楼,向着东边疾驰而去。
果然让云天找到了一处绝涧,山涧有雾气缭绕根本看不清山涧之下是什么样,而且山涧的石壁上因为潮湿长满了青苔,根本不可能徒手攀岩。
云天急匆匆赶回市区,买了一堆绳索以及攀岩用品,黎战等人早就已经出发去寻找他山玉髓了,如今只能自己单枪匹马的上阵了。
云天将绳子固定在了一块巨石之上,用力拉了拉确定不会断开,走到山涧边上,小心翼翼的向下攀岩,然而云天还是小看了这些青苔。
手脚根本无法在石壁上借力,青苔太滑了,只能凭借着双手的力气抓住绳子,一点一点的向下滑。
然而下落两三米后,四周已经完全被浓雾所覆盖,目不能视,一片混沌。最要命的是下降十米左右云天的双手已经开始麻木,身体也有些力竭,而周遭的空气明显变得湿冷。
云天打了个哆嗦,他必须返回去了,否则一旦自己力竭掉下这深不见底的山涧可是会粉身碎骨的。
就在这时,云天感觉到绳子一松,暗道不好急忙伸手去抓岩壁,然而入手的却都是青苔,根本负荷不住云天的身体,身子极速的下坠,绳子也跟着掉了下来。
耳边风声呼呼作响,刮得云天脸颊生疼,此时已经完全处于自由落体状态,岩壁上连一棵树都没有,完全不可能止住自己下落的身体。云天只觉得眼前一黑,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黎战等人为了寻找他山玉髓进入了一座古墓,七日后,一群人衣衫褴褛,灰头土脸的从一个土坑里爬了出来,身上还带着斑斑血迹。正是以黎战,张连藏和欢乐为首的一群人。
黎战手里握着一块白色的石头,看着剩下的十二三个人对张连藏说道:“清点一下人数,看看有多少人没出来。”
张道公气喘吁吁的去清点人数“黎公子,我们的人只有杨箕在里面没出来,而欢公子的人则大部分都没出来。”
欢乐脸色惨白,也受了不轻的伤,这次行动共有三十五人,如今出来的连一半都不到。
张道公带来的人都是行家,有着各自的本是,干这事也算得上是经验丰富了,可是欢欢带来的那些人则全是菜鸟,没有一个下过墓,死伤自然惨重,而活下来的那几个一个个瑟缩成一团,目光呆滞,还有一个直接疯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