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刺史们的态度(2 / 2)

加入书签

光华号减少六百多人,空了一半以上,继续下一站司州陈留。

刺史王匡带着刺史府大小官员近百人,冒着寒风等候在广场上,兵士们熬着热粥、姜汤、蒸着白面馍,女佣们捧着皮毛大氅,本王鼻子发酸很是感动。

陈留离长安不太远,前两次都没有华夏人来这里,但长安和蓟城的变化,毫无疑问会传到这里,他们盼望已久。

当初王匡带着整个司州归顺大隋,免除了战乱之祸,后又出动州兵辅助田佐征战,冀州、取消州制的兖州和徐州,以及荆州,都有司州兵的身影。

开凿大运河始于司州,几年下来王匡一直没有懈怠,还记得他与热依娜的爱情故事,美丽的姑娘殉情于黄河之水。

本王多少有些哽咽,幸好是神识传音向王匡问好,三百余名华夏人才留在了陈留,将给这座大城带去翻天覆地的变化。

荆州江城很少下雪,文武双全的刺史杨业,带着官员们等候在刺史府广场,冷冷的江风吹面,气温不低但阴冷潮湿。

三百多华夏人才出现,立即受到热烈欢迎,大家语言相通,相貌特征差不多,只是穿着打扮不同。

异国异乡异世界,又仿佛没有离开华夏,这里是近古华夏,民风纯朴又勤劳,他们期盼现代科技文明,带来崭新的美好幸福生活。

扬州钱塘港码头,六十多岁的刘渊已是青年模样,八百华夏才俊将在这里生根,修建港口、建造船舶、发展当地经济,打造大隋东都。

若干年以后,或许能在扈渎三角洲,拔地而起建设出一座新城,夜上海之名将在大隋流传。

接纳了兖州、徐州部份郡县的青州,拥有19个郡,超过200个县,户籍人口达到800万,过了而立之年的马化宇,是位埋头实干的年轻刺史,属于最早追随本王的一批人。

青州要发展小型火电厂,家用太阳能设备和柴油发电机功率太小,在电网没有建成之前,小型火电厂非常适合小区域范围,能促进制造业的发展。

煤炭开采量增长非常快,引进华夏技术后,两三百米深度完全不成问题,更深的地层暂时不用着急。大隋煤炭用户价格,此前严控在1斤2隋分以内,现在有进一步降价的空间,2斤1隋分是最终目标。

兴建火电厂能带动冶炼铁铜和水泥行业,是大隋急需的建设物资,过去的生产方式太落后,难以大幅提高产能。

煤炭的应用减少烧制木炭数量,砍伐森林的现象迅速减少,有助于保持水土平衡。煤渣和煤灰,能够用做建筑原料、农业有机肥、道路建设以及垃圾填埋等,关键是大隋开采煤炭已有一定基础,当然不能弃之不用。

临淄留下了三百人,人数虽然不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光华号一次运送5000多人,看起来很多,各州分配下来,平均也就三百人。接近400亿华夏币的物资,每个州摊下来只有20亿多点,不可能平均分配。

蓟城并州刺史府广场,并州刺史陈放和冀州刺史王朗都在,这两三天是大日子,都期盼着本王带回人才和物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