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赵祯的考验下(2 / 2)

加入书签

那首歌怎么唱来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高粱酒比小麦酒好喝啊!

省的老娘一见我就眼冒绿光,恨不得把我扔进大豆地里念“急急如律令”,一夜之间催熟几十万斤大豆。

好让她肆无忌惮地做各种豆制品。

如今,豆油每天供不应求;至于酱油…老娘恨不得亲自念“急急如律令”催熟。

乡亲们到龙王庙都是求雨,老娘不是。她是祈祷天天晴天。她也不怕大豆因缺水而歉收。

因为,任仁济的酱油真是晒出来的。

而且,每天围堵在作坊门口的乡亲们,是为了下棋来的?

豆皮刚晾上去就被哄抢一空,腐竹架子经常性空空如也;

豆干刚卤进锅里,乡亲们就围在灶旁恨不得马上出锅,这架势你见过?说出来你敢信?

谁吃过热气腾腾的香豆干?真定府人民啊!不抢就木有了好不好!

这玩意儿便宜解馋,既能做主食也能下酒。最起码一点,它比羊肉便宜多了,口感也极佳。

那三百六十个摊位一设,真定府食品批发市场瞬间成型。

不止真定府境内最偏远、紧挨着辽国易州的北寨;

就连定州、祁州、赵州甚至太原府的商贾,都不远几百里慕名前来采购。

所以,紧缺的大豆成了老娘的怨念。

“小乙,小乙!”任二郎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沉思。

“咱们赶紧养猪吧!豆粕都堆了一院子了!”

秦琪用力拍了下大腿:“养!”

州试考完,酒已调好,有时间了,干嘛不养?猪肉多香!

他又看向任二爷:“爷爷,咱那三百六十个摊位怎么样了?”

他对这老头儿佩服得五体投体。

任家药材生意之所以能覆盖全国,皆因老头儿搭上了南越王赵佗后人这条线。

赵佗是东垣县人,名称不同,地点不变,就是如今的真定县。

所以,赵佗后代们每年都不远万里,从广州跑来真定府拜祭祖先。

任二爷弱冠时脑洞大开,带着十几贯钱,跟着人家一路南下,跑去了广州。

从那时起,他便开启了真定府乃至河北路的一个商业传奇。

这便是任家有道地广药的原因。老头儿能说一口地道广东话。

广州市舶司可是大宋两大市舶司之一。

那儿的商贾干的活儿,本质上跟如今起大早围堵食品作坊的乡亲们一样,只是人家更高级。

人家围堵的,是来自大食国的香料、犀角、象牙等等。对于精明的他们而言,大宋的禁榷形同虚设。

这活儿,当年任二爷带着他两个兄弟干过许多年。

任二爷极为冷静,他始终坚持以做药材为主。哪怕倒腾进口货让他挣到了大钱。

经过他和任二郎两个二郎的努力,任家最终将药材生意铺到了整个大宋。

由于他家的药材吞吐量极为惊人,所以,他们家养活了多半个西古城村加小半个真定府码头。

因此,听到这个问题后,任二爷笑了:“小乙,你是想扩建那个小榷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