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想家人了(2 / 2)

加入书签

小时候的张子瑜不懂,还横着脖子和张秀才理论。

几岁的张子瑜扬着下巴,模仿着镇子上见过的少爷公子们的样子,对张秀才说道:

“古语有云,君子远包厨。

我是君子,才不要天天围着灶房打转。

那是娘们才干的事情”

张秀才听到张子瑜的反驳,并没有生气。

而是把张子瑜带到书房里,抽出《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

放到张子瑜面前,让张子瑜大声念出来。

那时的张子瑜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纪。

觉得自己认识好多字和村子里的其他孩子都比不上自己。

每天都是一副鼻孔朝天的样子,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的感觉。

看到张秀才递过来的书,一点也不害怕的拿着,字正腔圆的念道: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念完还看着张秀才,似乎再说:你看,这些字我都认识。

张秀才对于张子瑜这副自大又傲慢的样子,早就想惩治一番了。

这次刚好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熟读圣贤书的张秀才认为自己的孩子,他可以允许他们不聪明。

但绝对不允许孩子有品格上的缺陷。

“念的很好,不过你知道这篇文章的意思吗?”

张子瑜只会把认识的字念出来,不过不清楚这些话的意思。

那句君子远庖厨,其实也是张子瑜听别人说的。

自己并不知道这句话真正的意思。

张秀才看着张子瑜一副迷茫的样子,语重心长的对他解释着:

“这篇文章真正意思是孟子推崇的仁心,推崇的是不忍之心。

让君子不要造杀孽。

是孟子告诫齐宣王应当做一个仁慈的君主。

“君子远庖厨“本意乃是劝人不要造杀孽,应当有仁爱之心。

不是男子不能进灶房的意思。”

张秀才看着张子瑜半知半解的样子,又耐心的和他说道:

“子瑜你读书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要有自己的看法见解。

而且不能因为自己识字,就看不起别人。

每个人都有优秀的地方,你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而不是一直盯着别人的短处看。

爹爹叫你读书不光是为了让你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而是读书可以启智,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医愚。

爹爹希望你能做到可以吗?”

小张子瑜被张秀才的一番话,说的有些羞愧。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说过类似的话,而且家里的活也不再觉得是张母和姐姐应该做的。

开始向张父学着,煮饭烧菜。

有空的时候,就会一起干家里的事。

张父进到灶房里,便生火先烧一下猪毛。

仔细的清理着猪蹄上细小的绒毛。

张母陪了小米一会,也跟着进了灶房一起忙活着。

小米看到也一起进了灶房,坐在小凳子上,看张父张母默契的生火做饭。

一时间灶房里一片温馨的氛围。

———

清晨的衙门口和城门口围满了人,看着上面贴的不大一张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