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疑惑即进步(2 / 2)
前人之所以无法完成,是因为缺乏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现在张青已整理好所有数据和理论,还有样品可供参考。
制造微型托斯马克设备,严格说来,已超越了"制造"的范畴。
更确切的术语,应称为"批量生产"。
张青毫不倦怠,悉心指导他们。
"调整激光发射器的角度至二十五度偏移。"
"那儿的分子薄膜厚度需增厚五微米。"
"底座还需加固处理。"
一周过去,三人向张青虚心求教,全神贯注地钻研,竟然真的组装出一台微型托斯马克设备。
尽管远不及张青制作的精密,无法投入实际运行,但也颇具雏形。
重要的是,这些人通过制作托斯马克设备,逐渐触及了航天物理学的核心领域。以前张青让他们核验计算,必须提供详尽的数据,他们才能进行。
如今,张青只需指出需要核验的部分,三人就能自动从公式中提取数据,进行复核。
这一切张青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这才是真正的得力助手,而非只会机械执行的工具人。
三人尝到门道后,如饥似渴地汲取新知。
他们觉得,与张青相处的短短两周,学到的东西比在周继申手下几年还要多。
终于有一天,实验迎来了关键转折。
"把这些清单交给李教授。"张青指示,"让他立即调拨,然后继续补货,务必一周内完成采购。"
雷雨匆匆一瞥,清单上列出的是锎、铑、铱、钪、钇等昂贵的贵金属和稀土金属,价格不菲。
此外,还有些普通的沙子、木炭和树脂原料。
雷雨绞尽脑汁,也无法想象张青打算如何运用这些毫不相干的材料。
按指示取回材料后,他发现实验室的风洞中央,悬浮着一个看似普通的塑料容器,内含某种酸性油脂。
在强大的风压下,塑料容器的表面开始承受不住,出现磨损迹象。
张青从容不迫,将带来的树脂按比例与其他材料混合,再由机械臂缓缓注入容器。
奇异的事情发生了,容器内瞬间产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
接着,容器表面的破损处竟自行修复。
"可再生超聚酰亚胺!"雷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超聚酰亚胺是一种高分子材料,耐热性极强,能承受零下两百度到零上五百度的极端温度。
但其耐磨性不如金属,容易受损。
如今张青研发出可再生超聚酰亚胺,意味着这种新材料能快速覆盖发动机表面。
这意味着,困扰航天物理学界多年的发动机外壳材料难题,即将找到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