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密一疏(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百六十六章百密一疏

因为陆战队是独立兵种,所以包括防空系统在内的大部分武器装备都与陆军通用。只是陆战队有相对独特的作战环境与战术体系,所以在某些武器装备上,陆战队保持了自己的特色。

在防空系统方面,陆战队最大的特色就是向海军看齐,而不是向陆军看齐。

当时,陆战队最早装备地面末段反导拦截系统。说白了,就是把海军的末段反导系统搬到了地面上。

看上去,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末段防御系统的总质量也就一百多吨,能够装备大部分中小型舰艇,而且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方式,整个系统分成了好几个功能模块,也就能够较为方便的安装到地面平台上,比如大型载重车辆上。

事实上,真要做起来,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就是供电问题。要知道,末段防御系统的核心是电磁速射炮,对电力供应的要求非常高,甚至超过了电磁弹射器。第一代末段防御系统采用的是轨道电磁炮,一次开火所消耗的电能,相当于大型电磁弹射器工作十次。结果就是,只有配备了核动力系统的战舰才足够的供电能力。

受此影响,直到地面战平台问世,特别是与之配套的小型聚变供电系统问世,陆战队所追求的地面末段防御系统才有了诞生的基础。

有趣的是,这个时候陆军加了进来。

第一代地面末段防御系统问世的时候,陆军首先采购了一批,主要用来防御那些无法部署战区与战术防空系统的野战要地的防空与反导作战,比如设置在前线的兵力集结地,以及临时性的后勤补给站。在作战使用上,陆军的末段防御系统跟随小型聚变供电系统活动,即编在后勤部队里面。

事实上,这也是陆战队的使用方法。

原因很简单,只有在电力供应充足的地方,末段防御系统才能发挥作用。

在二零四七年,陆军与陆战队就装备了第一代末段防御系统。

只是,在此之后,陆军就心满意足了。主要就是,第一代末段防御系统已经能够满足陆军的所有战术需求。在实战测试中,第一代末段防御系统不但能够拦截空地导弹,还能拦截迫击炮炮弹榴弹炮炮弹与火箭弹,对付不了的只有坦克炮发射的动能弹与电磁炮发射的大口径炮弹。在实战中,需要末段防御系统保护的设施,一般都在离战线较远的地方,而且具有一定的机动能力,因此受到后两种弹药的威胁比较小。

问题是,陆战队并不满足。

原因就是,陆战队往往得背水一战,后勤部队跟在作战部队的屁股后面上岸,得直面敌人的炮火威胁。

结果就是,陆战队决定单独开发第二代末段防御系统。

事实上,这也就是海军的第二代末段防御系统。

当时,陆军对第二代末段防御系统不感冒,有一个极为关键的原因:整套系统的质量太大了,难以运输。

与第一代末段防御系统相比,第二代末段防御系统的质量增加了两倍。

主要就是,口径为七十毫米的电磁炮比三十毫米电磁炮重得多,而且配用的弹药质量也相应增加了好几倍。要知道,炮弹的质量与口径的三次方成正比,口径增大一倍,炮弹质量就增大七倍。

以海军的标准,在配备一个基数弹药的时候,第二代末段拦截系统的系统总质量达到了五百五十吨。在这五百五十吨中,电磁炮本身就重达七十吨,而一个基数的弹药与配套设施重达二十五吨。

这个重量,已经使其难以准备小型舰艇了。

事实上,这也是海军主力战舰的排水量为什么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

不可否认的是,第二代末段防御系统的作战效率比第一代高得多,而且能够执行一些特殊的任务。比如在配备穿甲弹的时候,就能变身为反装甲武器,如果配备高爆弹,还能打击防御工事。

当然,这些特殊用途,都很少发挥作用,其主要价值还是进行防空反导作战。

针对超重的问题,陆战队选择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减低系统的持续作战能力,以降低系统总质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