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二虎相争(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百五十八章二虎相争

美国出兵俄罗斯,绝对不是小事,几乎彻底打乱了戚凯威的战略部署。

十月份的后二十天里,美国向俄罗斯发出了八支运输船队,规模最小的有十八艘,最大的有五十六艘,除了运送十个师之外,还运送了大约一千万吨作战物资,以及足够装备十个俄军师的主战装备。

只是,这仅仅是个开始。

根据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美国计划在十一月向俄罗斯发出二十四支船队,再运送十个师的地面部队提供给俄军的二十个师的主战装备一千二百万吨作战物资以及大约四百万吨粮食。

如果一切顺利,到二零五三年结束,美国将向俄罗斯出动一百万地面部队,并且为俄罗斯武装一百五十万地面部队,运送的作战物资足够使用半年,连非军事物资也足以帮助俄罗斯渡过寒冷的冬天。

显然,美国并不缺乏武器装备。

虽然地面战系统要到年底才能投产,但是在战争爆发后,美国一直在不断的生产陆军的主战装备。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仅在二零五三年,美国就生产了一万八千辆主战坦克三万辆装甲战车一万二千门远程火炮四千门火箭炮六百套战区防空系统一千二百套战术防空系统。

毫无疑问,如此多的主战装备,已经超过了美军的需求量。

结果就是,美国可以肆无忌惮的向盟国提供武器装备。比如,在二零五三年,美国就为以色列提供了三千辆主战坦克。

必须承认,美国的战争生产能力确实非常强大。

要知道,同样在二零五三年,中国也只生产了一万五千辆反装甲平台二万四千辆多用途平台一万六千辆火力支援平台四百八十套战区防空系统八百套战术防空系统,以及翻新了百分之六十的封存装备。

对戚凯威来说,美军源源不断的到达俄罗斯,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到了十月底,戚凯威就坐不住了。

原因是,他把进攻时间订在了十一月底,而到时候到达俄罗斯的美军将超过六十万,还有大约一百万俄军得到了武装。如果把这些新生力量的战斗力算进去,中队的进攻难度将提高一倍。

问题是,提前发动进攻也不大可能。

要知道,动用二十个集团军,总兵力一百五十万的战略进攻,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全部准备工作,而且所有准备工作都得像钟表一样精确,不是说总司令想加速,就一定能提前完成的。

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动进攻,后果更难设想。

摆在戚凯威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一是推迟进攻行动,花更多的时间做准备,投入更多的进攻兵力;二是降低战役目标,给作战部队减压。

如果没有外界因素影响,戚凯威肯定会选择前者。

要知道,到年底,四个充当预备队的集团军就能准备就绪。进入二零五四年,情况将变得更加有利。到时候,除了每个月能够有两到三个集团军获得武装之外,还将获得改进后的地面战平台。显然,就算美国继续向俄罗斯增兵,而且在二零五四年让地面战系统装备前线部队,也不可能与中队抗衡。别的不说,到二零五四年四月底,至少有十个集团军能够获得采用第二代燃料电池的地面战平台。在装备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后,这十个集团军的作战能力将提高一倍以上。

问题是,绝对无法排除外界因素的影响。

首先,牧浩洋策划的所罗门群岛战役肯定会在十一月初开打,而这是掩护戚凯威在大陆战场上发动战略进攻的战略佯攻。如果戚凯威推迟进攻,牧浩洋肯定会把佯攻转为主攻,甚至会要求陆军出兵。原因很简单,推迟到二零五四年五月发动进攻的话,陆军没有理由拒绝出兵太平洋。

其次,随着赴俄美军增长,如果戚凯威不出手,美俄联军都有可能出手,而且美军肯定会在其他战场上发动进攻,迫使中国陆军分散兵力,而最有可能的,就是美以联军在中东战场上发动进攻。当时,已经有足够的迹象表明,罗林森为了保住美以联军总司令的位置,会在年内发动进攻。

最后,军事情报局已经发出警告,美国出兵俄罗斯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帮助俄罗斯稳住战线,二是威胁欧盟国家,瓦解法德意轴心,阻止欧洲实现统一。因此从政治上讲,也绝不能推迟进攻行动。只有及时发动进攻,才能牵制住规模庞大的美军,也才能拉拢已经倾向于中国的法德意。

显然,戚凯威没有选择的余地。

十月三十一日,戚凯威向战争部提交了作战计划。

基本上没有修改,即以攻占伏尔加河以东地区为主要目标,只是向乌拉尔山进军的行动将由战役的进展情况决定。

牧浩洋签署了作战计划,反正他不想签也得签。

只是,在一个关键问题上,牧浩洋与戚凯威发生了争执。

当时,戚凯威坚持要去前线指挥作战,而牧浩洋则认为,戚凯威作为陆军参谋长,还是相当于总参谋长的参谋长会议主席,不应该去显现指挥战役行动,应该在大陆战场上任命一名司令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