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海上巨无霸(2 / 2)

加入书签

此外,中国海军参与的几场海战,都证明了航速的重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航速快的战舰,往往能够抢到有利位置,掌握主动权。

这一点,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期间体现得非常明显,即特遣舰队的航母明显高于印度舰队,也因此掌握了主动权。设想一下,如果特遣舰队不是大部分主力战舰都是核动力,能够以最高速度持续航行,而是像印度舰队那样,每过两三天就得补充一次燃油,恐怕马尔代夫海战的结果将截然不同。

当时,也正是牧浩洋提出,c3型航母的持续航速不得低于四十节,最高必须达到四十五节。

事实上,也正是这个性能指标,对泰山级的设计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要知道,在二零四零年之前,c3级航母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昆仑山级的综合改进型,即解决昆仑山级上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从头开始,设计一种在结构上完全不同的新式航母。

因为普通船型要想达到四十五节的最高速度,推进系统的输出功率是三体船型的两倍以上,所以设计师才采用了三体船型,并且由此产生了双斜角甲板中央舰岛中部升降机的设计方式。

同样,在保证舰载战斗机数量不低于一百架的情况下,航母的排水量不可能低于十二万吨,所以任何一种裂变核反应堆的输出功率都达不到性能要求,也就不得不采用更强大的聚变反应堆。

当然,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泰山级的建造价格高得离谱。

算上研制与设计经费,第一批四艘泰山级的建造单价就高达三千七百亿元,是昆仑山级的二点四倍。即便剔除研制与设计经费,也达到了二千八百亿元,单位排水量的建造价格比昆仑山级多出了百分之二十。

这个增长幅度,绝对不小。

事实上,也正是高昂的建造费用,限制了海军的采购数量,第一批的建造数量就由六艘削减到了四艘。

即便分成三批,总建造数量也只有十二艘。

要知道,昆仑山级在技术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就建造了十艘。作为一种在设计上花了十八年时间的航母,又有世界大战的紧迫需求,特别是美国海军的造舰计划,泰山级仅建造十二艘,肯定不大合理。

如果有足够多的经费,海军肯定不会只买十二艘。

对中国海军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经费不够。

启动四艘泰山级的建造工作,就花掉了海军在二零四五年全部装备预算的百分之二十二,而且还包括了战争预算。事实上,海军根本没有花完战争预算,大约有七千八百亿元节余。如果没有这笔节余款项,海军根本不可能在二零四五年开始建造泰山级,肯定得推迟到二零四六年。

受经费影响的不仅仅有泰山级航母。

当时,海军几乎所有的装备计划都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不然也不会在j4项目上与空军合作好几年。

这样一来,中国海军就面临着一个全新的问题:如何用更少的钱打造出一支战斗力更加强大的舰队。

显然,原来的发展模式已经行不通了。

第一百一十八章海上巨无霸

第一百一十八章海上巨无霸,到网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