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树梢优势(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十七章树梢优势

在发展武装直升机的道路上,中队进行了探索,也走了很多弯路。

受制于动力系统,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前,中队没有真正的武装直升机。直到二零一六年,第一种武装直升机才问世。只是到这个时候,倾斜旋转翼飞机已经开始逐步取代直升机,而中队也在wz20问世后不久,转向研制攻击性倾斜旋转翼飞机,并且决定用来取代武装直升机。

事实上,这也是当时的国际潮流。

经过第二次朝鲜战争,美国首先认识到,武装直升机即将寿终正寝。因为受最基本问题限制,直升机在飞行速度飞行高度载荷作战半径等方面都不如倾斜旋转翼飞机,而倾斜旋转翼飞机在升力飞行模式下,具有直升机的所有特点,所以随着相关技术成熟,取代直升机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当时,美国就以mv22为基础,研制了第一种倾斜旋转翼攻击机。

只是受mv22固有的可靠性问题影响,这种代号x22的飞机并没量产,而是在研制三年后下马,转为技术储备。

二零二四年,中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二种军用倾斜旋转翼飞机,随即装备陆军航空兵。

与mv22一样,这种代号qy1的飞机也存在可靠性偏低的问题,在装备部队的第一年就因故障坠毁了三架,还导致机群停飞半年,而陆军最终也只采购了一百多架,没有追加第二笔订单。

不久之后,第一次印度洋战争爆发,随后中南半岛战争爆发。

在这两场战争中,武装直升机都没派上用场。

特别是在中南半岛战争中,中国陆军的wz20的表现并不理想,在围攻河内的战斗中还被越军用步枪击落了一架。在随后围剿越军残余部队的战斗中,至少有五架wz20因为故障坠毁。

相反,一直不太受重视的攻击机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得非常出色。

当时,空军与海军都有一批j22与j25战斗机专门执行攻击任务,为陆军的地面部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比如在攻打海防的一场战斗中,空军的j22在地面部队发出支援请求后不到三分钟就赶了过来,用密集的轰炸击溃了越军的反击部队。在广平省的战斗中,海军的j25更是地面部队的守护神,几乎是随叫随到,而且投下的炸弹消灭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敌军。

攻击机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给陆军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因为与空军存在利益冲突,所以陆军把重点放在了倾斜旋转翼飞机上。只是,受可靠性等因素影响,陆军的攻击性倾斜旋转翼飞机项目进展得并不顺利,在对日战争爆发前没能取得重大突破。

受对日战争影响,空军不是很重视专业的低空攻击机。

海军航空兵的任务性更加明确,也没有在攻击机项目上投入多少经费。

直到对日战争爆发,在军费暴涨之后,空军才启动了低空攻击机项目,而主要原因还是与陆军抗衡,即利用该项目去制约陆军的攻击性倾斜旋转翼飞机项目,争取获得更多的项目经费。

只是,接下来的全球性自然灾害,使所有军备项目都受到拖累。

即便一切顺利,空军的低空攻击机项目也要到二零四三年左右才能完成,能在二零四五年装备部队就很不错了。

可以明确的是,中方已经确定了大方向,即发展专门的低空攻击机。

可以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决策,因为这意味着将放弃武装直升机与攻击性倾斜旋转翼飞机,陆军航空兵将转变成为一支支援能力有限以短距离垂直投送为主的作战力量,即增强陆军的垂直机动能力。

放弃武装直升机是否明智,并不是一个值得争论的问题。

虽然有不少人提出了反对意见,比如贵州飞机制造集团就提出,在未来战争中,武装直升机依然有用武之地,而且战斗机在对付超低空飞行的直升机时并不具备优势,武装直升机是夺取树梢制空权的主要力量,但是在技术得到飞速发展的时代,直升机的低空机动性能优势已经没有多少发展空间,而飞行速度更快的低空攻击机,能够更加有效的执行对地支援任务。

事实上,这里说的低空攻击机,很有强击机的味道。

从战术使用,特别是近距离对敌支援来看,低空攻击机完全能取代武装直升机,而且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任务。不管是在局部武装冲突,还是在大规模战争中,低空攻击机的作战效率都要比武装直升机高得多。比如在中南半岛期间,空军与海军的战斗机在执行近距离支援任务时,作战效率就是武装直升机的六倍。只有在一些较为特殊的情况下,武装直升机才有用武之地,而通过改进等手段获得了攻击能力的倾斜旋转翼飞机能在绝大部分时候,执行武装直升机的任务。

当然,这绝不仅仅是中队的选择。

到二零三零年前后,除了俄罗斯还在改进ka系列与mi系列武装直升机以及欧洲推出了虎2武装直升机之外,中国与美国都没有新的武装直升机项目,只是研制了轻型侦察直升机。

只不过,武装直升机并没因此立即退出战争舞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