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完美伏击(1 / 2)

加入书签

第一护卫群确实是象征性的进入东海,没有任何军事意义,只是让日本当局在宣传的时候,有理由宣称仍然在东海部署了舰队,中国海军没有独霸东海,让更多的人相信,日本有能力夺回钓鱼岛。

从反潜能力上看,第一护卫群不能说不强大。

十艘战舰都有反潜能力,特别是八艘多用途驱逐舰。舰队总共有十架反潜直升机,此外还得到了十多架岸基反潜直升机的掩护,确保能在任何时候在三个主要方向上各投入三架反潜直升机。

以反潜直升机的战术,三架直升机协同作战,足以对付一艘攻击核潜艇。

只是,在部署反潜直升机的时候,第一护卫群的指挥官严重忽视了一个问题,即反潜直升机提供的是外围反潜掩护,如果潜艇就在跟前,那些飞到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外的反潜直升机就派不上用场了。

舰队的内层反潜,主要依靠战舰自身,即战舰上的拖拽式声纳与反潜鱼雷。

依靠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战舰能够攻击二十公里内的潜艇,还能用三百二十四毫米轻型鱼雷攻击十公里内的潜艇。

只是到了这个距离上,优势绝对不在战舰手上。

十一点四十五分,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极慢速航行,海龙号把攻击距离缩短到了十公里。

在这个距离上,任何一条重型鱼雷都能追上全速逃逸的日本战舰。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距离上,海龙号携带的电磁武器能够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十一点五十五分,第一枚电磁火箭弹在离第一护卫群大概八公里的海面上空引爆,顷刻间摧毁了十五公里内的所有电子设备。

不是战斗机使用的电磁火箭弹,而是专门为潜艇研制的电磁火箭弹。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就想过为潜艇配备电磁武器,让潜艇能够单独袭击得到严密保护的舰队。只是受技术手段限制,当时的电磁武器得装在鱼雷里面,用一枚小型火箭取代鱼雷的战雷头,在鱼雷到达目标附近后,携带了电磁弹头的小型火箭冲出水面,在空中引爆。

显然,这种发射方式非常麻烦,还要占用潜艇上宝贵的弹药空间。

对常规潜艇来说,这基本上无法接受。

原因很简单,常规潜艇的载弹量本来就非常有限,如果电磁武器占用了空间,携带的鱼雷就更少了。

战后,中国海军对电磁武器做了改进。

主要就是,不再通过鱼雷发射管发射,而是通过发射通信浮标的投掷器发射,而且火箭弹做得更小了。

这样一来,潜艇能在不影响作战的情况下使用电磁武器。

缺点是,通过直接为二百毫米的投掷器发射的火箭弹只能携带小型电磁弹头,而且射程非常有限。

正是如此,在作战使用中,很多艇长都把电磁火箭弹当成防御武器。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用来对付敌人的反潜直升机与反潜巡逻机,就算不能击落,也能干扰反潜直升机与反潜巡逻机,为潜艇赢得逃逸机会。

要在进攻中使用,就得离目标足够近。

当然,这个问题早就引起海军重视,而且海军已经投资开发专门用来发射电磁火箭弹的垂直发射系统。

只是,在很多老式潜艇上,除非增添专门的舱段,不然都无法使用。

作为实战经验最丰富的常规潜艇艇长,萨非墨非常清楚电磁武器的重要性,也知道该如何利用这种武器。

这枚电磁火箭弹造成的破坏绝对是灾难性的。

当时,第一护卫群里,至少有四艘驱逐舰在电磁火箭弹的打击范围之内。

与联合舰队里的战舰一样,遭到电磁打击之后,这四艘战舰立即瘫痪。

更重要的是,其他六艘护卫舰与电磁火箭弹引爆地点的距离都不超过二十公里,而且都在按照正规程序执行战斗巡逻任务,战舰上的雷达通信电台等设备都在工作,结果均被脉冲电磁波烧毁。

不同的是,这六艘战舰的动力控制系统没有损坏。

因为潜艇发射的电磁火箭弹的引爆高度不到五百米,所以破坏范围比战斗机发射的电磁火箭弹小得多。如果这枚电磁火箭弹在高空引爆,第一护卫群里的十艘驱逐舰没有一艘能够逃脱。

在电磁火箭弹引爆的时候,海龙号已经发射了六条重型鱼雷。

只是,萨非墨没有急着进行第二轮攻击。

在为鱼雷发射管重新装填的时候,海龙号开始加速,在十一点五十九分达到二十节的最高潜航速度。

此时,六艘还能航行的驱逐舰没有撤离。

原因很简单,旗舰在电磁火箭弹的打击范围之内,通信中断后,舰队指挥官无法向其他战舰下达撤退命令。

在旗舰瘫痪的情况下,其他战舰的舰长首先想到的不是撤离战场,而是上前援助。

勇气可嘉,行为却极端愚蠢。

以战舰的速度,摆脱海龙号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也就是说,只要六艘驱逐舰全速撤退,就能逃出海龙号的攻击区域。

前去救助旗舰,等于主动踏入鬼门关。

凌晨零点不到,海龙号发射的第一批鱼雷陆续命中了四艘瘫痪的驱逐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