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还以颜色(1 / 2)

加入书签

与北卡罗来纳号相比,鲨鱼号的加速性能并不突出。

杨远帆发来消息的时候,鲨鱼号的速度已经达到二十七节,加速到三十五节,竟然需要一分三十秒。

加速性能不尽如人意,主要就在鲨鱼号的动力系统上。

虽然与北卡罗来纳号一样,鲨鱼号使用的也是自然循环压水反应堆,即一回路自然循环,不需要使用水泵,二回路里的冷却水才用水泵驱动,但是鲨鱼号的反应堆在自然循环工作状态下,输出功率仅为最大输出功率的百分之二十,使其最大安静航速仅为十六节。

由此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二回路开始工作之后,需要足够长的预热时间,才能达到最大输出功率。

对潜艇来说,加速能力比最大速度更加重要。

因为潜艇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潜艇之间的战斗往往是遭遇战,所以接敌之前,潜艇得把隐秘活动放在首位。对核潜艇来说,降低自身噪声是保证隐秘活动的首要因素,而航行速度越慢,潜艇的自噪声就越低。接敌之后,潜艇必须竭力抢占有利攻击阵位,也就得尽快提高速度。

在潜艇的战术性能中,加速能力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

出于保密考虑,没有国家会公布潜艇的加速性能,公开的往往是最大速度最大安全潜深等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数据。

只是在面对鱼雷的时候,潜艇的加速能力就不值一提了。

不管潜艇有多先进,受排水量外形结构功重比等因素限制,加速能力都远远比不上同时代的反潜鱼雷。比如mk48-7型鱼雷,能在二十五秒之内从静止加速到五十五节,而美军机动能力最突出的海狼级攻击核潜艇,至少需要四分三十秒,才能把从静止加速到三十五节。

潜艇与反潜鱼雷的关系,就像战斗机与对空导弹的关系。

只有在距离足够远的情况下,潜艇才能通过加速航行的方式避开鱼雷,准确的说是在被鱼雷击中之前,离开鱼雷的攻击区域。

在距离不够远的时候,潜艇的加速能力再突出,也跑不过鱼雷。

遭到两条mk48-7攻击,鲨鱼号的逃逸举动显得软弱无力。周渝生也没打算逃出鱼雷的攻击范围,他把希望寄托在了鱼雷干扰弹身上。

施放鱼雷干扰弹,绝对不是越早越好。

鱼雷干扰弹分为两钟,一种是无源式,一种是有源式。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是否通过制造一个与本艇相似的声学假目标欺骗鱼雷。

按照施放方式,鱼雷干扰弹又分为投掷式与拖拽式。前者由潜艇投放出去,通过制造大量气泡干扰鱼雷;一些较为先进的干扰弹还能制造出与本艇相似的气泡幕墙,让鱼雷放弃本艇,攻击气泡幕墙。后者由潜艇拖拽,通过发出与本艇相似的噪声或者是制造气泡幕墙来欺骗鱼雷。

虽然拖拽式鱼雷干扰弹更加先进,欺骗性也更强,但是与潜艇上的拖拽声纳有冲突,对潜艇与施放条件也有较高要求。

实战中,只要潜艇在做剧烈机动,比如高速航行急转弯急下潜等等,就不能使用拖拽式鱼雷干扰弹,不然拖拽绳很有可能缠住螺旋桨或者卷入喷射推进器。因为潜艇受到攻击之后,往往会进行剧烈机动,设法规避鱼雷,所以靠得上的,还是不那么可靠的投掷式鱼雷干扰弹。

周渝生没有选择上的难题,因为鲨鱼号上只有投掷式鱼雷干扰弹。

按计划,鲨鱼号将在完成此次任务,艇员进行整休的时候返回大连造船厂,安装包括拖拽式自卫干扰系统在内的部分战术增强装备。等到中期大修,再把螺旋桨换成泵喷射推进器。到那个时候,鲨鱼号完全达到设计指标。

使用投掷式鱼雷干扰弹,必须把握好投放时机。

太早了不行,太晚了也不行。

太早了,干扰弹形成的气泡幕墙不够大,无法完全遮挡住潜艇,鱼雷仍然能够捕捉到潜艇。因为鱼雷逼近气泡幕墙还有一段时间,而气泡会在海水中散开,所以等到鱼雷逼近的时候,气泡幕墙的密度大大降低,无法有效遮挡鱼雷导引头发出的声波,也无法遮蔽潜艇发出的噪声,从而丧失干扰能力。

太晚了,气泡集中到一起,还没来得及散开,鱼雷就从气泡幕墙中穿过。因为大部分反潜鱼雷都有再搜索能力,即在丢失目标后,自动启动搜索程序,寻找下一个攻击目标,而潜艇就在气泡幕墙后面,很容易被鱼雷发现,所以干扰弹几乎没有发挥作用,反而让潜艇浪费了宝贵的对抗时间。

应该在什么时候施放干扰弹没有统一标准,完全靠艇长的经验与直觉。

周渝生没有实战经验,却拥有非常敏锐的直觉,而且在之前的对抗演习中,多次演练过相关战术。

对于鲨鱼号上的干扰弹,周渝生没有多大信心。

不是干扰弹不够多,而是不够先进。按美军的划分标准,因为鲨鱼号上的干扰弹只能制造气泡幕墙,无法模拟本艇的声学特征,所以最多只能算得上第二代干扰弹,连洛杉矶级配备的第三代干扰弹都比不上,更别说与弗吉尼亚级配备的第四代干扰弹相提并论了。

仅仅依靠干扰弹,肯定活不久。

周渝生没有绝望,因为他知道,只要能为那两条鱼雷制造一个假目标,鲨鱼号就能化险为夷。

这个假目标,就在鲨鱼号前方不远处。

一分三十秒卢承丰拿着秒表的手哆嗦了几下,老周,差不多了。

再等等。周渝生压了压手,闭上眼睛,开始默默念叨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