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驰援(2 / 2)

加入书签

“老村长,我的意思,这下面古河道的清理,首先我们要平整出几块地方,用来分类堆放清沙、石头和砂土”

“王班长,地方可以找,村北大着咧,怎么分类呢?分类以后又怎么用咧?”

“老村长,这下面古河道里的清沙没有问题,上面的砂土石又分成鹅卵石和碎砂土。我们需要履带传送机和筛子啊,还有从古河道里挖出来的砂土石也需要用小车推出来啊。”

“独轮车我们家家户户都有咧,王班长你刚刚说的什么传送机和筛子需要买,还要分出来,分出来以后又卖给谁咧?怎么运出去咧?”

“老村长,这些问题,我有个建议,等温教授和小叶教师回来,我们一起想个办法好不好?”

“行,那放在晚上咧,到村委会去。”

王珂此时已经有了一个主意,要把进西山的公路修一修,但这是县的事,未必有钱。至于运输,叶偏偏原来在那个重卡车队,一车就是几十吨,一天五台车就可以向外拉走两三百吨。这些优质清河沙和鹅卵石,在津门建筑业都是抢手货,定县的五金农资公司也可以帮助代卖。

王珂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支老乡们的独轮车队,堆积如山的石山和沙山,飞驰而过的重卡车队。

就在王珂这边与老村长商量的时候,温教授和叶偏偏费了好大的周折,总算在莴苣村北侧的拒马河北岸,找到了行署常高峰科长和霹雳测绘小队。

在宋睿民的带领下,全班五个人越干越顺手,如今十万亩良田的规划早就完成,配套的水网沟渠测绘也差不多完成了大半,只剩下对拒马河沿岸的治理。最多再有一个月,全县第一阶段的实地测量与规划就可以完成了。第二阶段拒马河的综合治理与全县水网沟渠的正式建设即将展开。

按照常高峰的建议,霹雳测绘小队不能解散,第二阶段的任务更重。需要这些经过实际参加过测绘任务的同志分散开来,指导各乡镇重新垒田筑坝,开沟挖渠,包括分水闸、引流支渠等等。

一见到温教授和叶偏偏,霹雳测绘小队一下就围了上来,纷纷打听班长王珂的情况。而常高峰科长除了关心王珂以外,更在意南邵村现在的变化。

众人围坐在一棵大树下,身后的玉米地已经有一人多高,而远处的黄豆地也挂满了豆荚。温教授不慌不忙地介绍了南邵村的变化,家家户户按统一的样式、统一的尺寸、统一坐向重建了小院,还重点介绍了村西的小水库和引水坝,介绍了村里办起的采沙场,董偏方家办起的“董氏天胶”厂,三百六十多户开始养驴……

侦察班的战士格外兴奋,常科长忽然意识到温教授二人,不辞劳苦跑来找他们,绝不是为了说故事,笑着问道:“温教授,你们来找我,是不是有什么事?”

温教授“哈哈”大笑,对常高峰科长说:“你们谁是谷茂林?”

光头谷茂林,如今变成了平头谷茂林,黑的像块炭。他咧开嘴,赶紧站起来:“报告温教授,我是谷茂林。”

温教授打量了一下面前这个小平头,他就是王珂点名要“借”的助手。

“常科长,我今天来向你借一个人,就借他!用两个星期再还给你。”

常高峰科长也纳闷,原来温教授并不认识他,可为什么指名道姓要借他呢?诶,只要别把宋睿民借走,其他的人都好商量。

“行啊,温教授,等过一段时间,我还要通过你,帮助找找津门大学的农业专家和水利专家,帮助我们保城市都整体谋划一下。”

“这个没有问题啊,一句话。”温教授答应得也爽快,大家都是从南邵村的洪水里蹚出来的,这种友谊弥足珍贵。

“常科长,我还有一件事要找你帮忙。”一直没有说话的叶偏偏,忽然张口。她今天穿着一套工装,头上梳的一根马尾辫。

“小叶老师,你有事尽管说。”

叶偏偏于是把南邵村想借古河道清理后,再建一个村东水库,彻底把旱地变水乡,以及在全县大力发展养殖合作户的想法,给常高峰科长说了一遍。

“这个想法很好哇,需要我做什么?”

“想请行署支持,出台政策,帮助协调。”叶偏偏说。

“养驴需要多大的规模?”

“几千户总需要。”

“不一定都放在定县啊,比如说徐水那边的漕河,历来就要养驴的习惯,发动他们,岂是更好?文件都不用发,我来和他们说一下。”

“哎呀,那太棒了。”

“还有你们说的南邵村采沙场,根本不需要舍近求远,我们下面的沟渠闸口、引水坝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要再建个砖厂那就更好了。”

-肉肉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