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驱虎吞狼计(2 / 2)

加入书签

孙殿英过了黄河,马鸿逵发给驻扎这个渡口连队的电报才到,让驻扎连队烧掉渡口所有渡船,往自己营部集结,孙殿英揉了揉电报纸,扔进了黄河,没有什么密码本,都属于国民革命军序列,密码通用。

自蒋介石通知四马之日起,四马就开始准备迎接这一天的到来,马步青和马步芳为第三梯队,作为后备队,青海和甘肃西部作为缓冲地带,马鸿宾主持甘肃防御,派出一部分兵力援助马鸿逵。

而马鸿逵最苦,兵力被南京政府连吃带吞,手里只有不到一个师的兵力,马鸿逵被逼急了,勒令各县征兵,通知电请马步芳出军帮忙。

孙殿英之所以走石嘴子,是因为这里是黄河上游最窄处,黄河上游大多地方都是悬崖峭壁,河水中间过,根本不适合渡船,而架桥,近两百米的悬空桥,那里有那么好架设的。

过了石嘴子,部队需要朝西北方向直插,就可以到达宁夏省府银川城下,银川城建在河套平原上,周围数十公里范围都是一马平川,非常适合骑兵作战,就看孙殿英的骑兵厉害还是马家军的骑兵更胜一筹。

远在青海的马步芳再次接到马鸿逵的求援,而南京政府方面给的情报也发生了变化,人数从七万升级到了十万,马步芳立即召开团级以上会议,决定率兵参加拒孙之战。

马步青也在动员自己的集团人马,马鸿宾也把甘肃的骑兵有限紧急拨归马鸿逵调遣,步兵正在往宁夏移进,而团以上长官却都跟着他跑到西宁开回去了。

马步芳,马步青是堂兄关系,虽然各有自己的军事集团,相对来说比更加远的几辈外的马鸿逵和马鸿宾来说就近多了,都是超出辈的兄弟关系。在会上马步芳重点强调了三点,拒孙的主要目的,侍卫了保住青海和甘肃。

但我们必须出兵到宁夏区,在境外作战比较有利。第一,我军可以就地取粮,不劳青海运输;第二,十五路军在宁夏为主,守土有责,让其多打;第三,我军远去为客,兵员难济,补充不易,宁可少打,以免损耗力量。

孙殿英派出两个骑兵旅,齐头并进东西夹击银川的同时,清扫沿路马鸿逵的各个据点,除非有对等骑兵互相对冲,或者有野战工事阻挡,马鸿逵很难挡住孙殿英两个骑兵旅的横扫。

孙殿英派出一个军在行军路线上的西侧开始抢占县城和隘口,准备阻击从西而来的甘肃和青海援兵,另一个军开始在所过之处征集粮草和物资,阎锡山在五原,临河给的物资补给有限,经不起长时间消耗。

马鸿逵为了守住自己的财产,犯了军事上的一个低级错误,十五路军本就人马不多,宁夏北部狭窄,纵宽三十里,纵深只有四十里的面积内,筑起了长达三百六十里的防线。

在银川城以东,以西两侧的平原上,城郊的四周东西南北本来就有很多村堡和小镇。然后一村一堡一阵的设置防御阵地,最大的有王宏堡,阳和堡,大坝堡,广武城,石空堡以及中卫县,总长三百六十里。

只有兵员步兵一万人,单有一个步兵连后备,还有一个炮兵营和一个工兵营,不在防御阵线的李刚堡也有一个团后备。

在敌人绝对优势兵力的情况下,这么布制真不知道马鸿逵是怎么想的,而马鸿逵碰到了更傻的孙殿英,孙殿英居然命令从南线和东线全面进攻,使得兵力从1:10变成了1:2或者1:3。

有阵地作依托,以少胜多,以少量部队阻挡大量部队是可以做到的,原本的优势作战硬生生打成了消耗战,真不愧马鸿逵和孙殿英是结拜兄弟,脾气对冲。

三天鏖战,孙殿英的军队居然没进一步,还在起跑线上使用步枪对射,孙殿英的炮兵对于有村寨和城堡依托的马家军,没有什么杀伤力,炮的口径太小了,他的重武器已经被当初阎锡山和张学良给收编了。

现在所有的火炮也只十几门75mm步兵炮,野外杀伤效果好,对付水泥碉堡就显的差强人意,即使平射也十有八九才能中一下。

孙殿英第三天才开始急了起来,把参战的这个军,全部调到后面休息,后备的一个军上来开始集中火力和兵力从正面攻击,这个时候孙殿英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四师师长,却有十万人马,六个军和两个骑兵旅,他的军还真没有编号。

孙殿英的军队集中兵力以后,第四天就突进了二十里,直达银川城下,把马鸿逵的其他防线直接扔在了后面,失去作用。

阳和堡只有一个营的马家军步兵守卫,却硬生生的跟孙殿英一个旅硬磕了三天,拿下阳和堡,孙殿英气的直接把所有俘虏枪毙。

孙殿英的部队没有重火力,马鸿逵的部队也是没有重火力,对拼的就是人数,人数明显占优势,却因为智商而扯平。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