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884【定南】(2 / 2)

加入书签

随即恭敬告退。宁太后望着他离去的背影,伫立于阑干之旁,眼中泛起些许怅惘之色。

这样的臣子,若是能一直做大齐的忠臣,该有多好。

……

大齐鼎正二年,九月二十三日。

淮安郡王府,高朋满座。

因为陆沉即将带着家眷北上返回边疆,一些重臣特来送行。

武勋有荣国公萧望之、骁勇大营主帅李景达和金吾大营主帅陈澜钰,连魏国公厉天润都拖着病体前来,定北军都指挥使李承恩、飞羽军副指挥使皇甫遇和锐士营主将叶继堂作陪。

文臣也来了几位,分别是翰林学士王安、御史大夫姚崇和户部尚书高焕,陆沉又亲自将两位宰相薛南亭和许佐请来。

席间氛围和谐又轻松,在陆沉有意引导下,并无那种离别在即的愁绪。

及至酉时二刻,宴席结束,诸位重臣相继离去,陆沉亲自将他们送到大门外。

回到前宅偏厅,这里还有两位贵客在饮茶。

因为今夜有两位宰相在场,再加上国丧期间不宜滥饮,所以陆沉此刻十分清醒。

萧望之看了一眼神态平静的厉天润,对陆沉微笑道:“没想到你会将薛、许二位请来。”

陆沉亲自帮他们添茶,然后坐下说道:“倒也不是为了掩人耳目,其实这会朝中大臣肯定已经反应过来,王叔父和高焕都是我的人,李景达亦是如此。我这样做是让两位宰相安心,毕竟大敌当前,我们自己人若继续争斗不休,最后肯定会便宜景国君臣。”

厉天润轻咳一声,转头看向陆沉,开门见山地问道:“你有几成把握?”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

短暂的沉默过后,陆沉坦然道:“从目前的局势来看,最多四成。”

厉天润却道:“四成不少了。”

萧望之亦点头道:“这会代国多半已经臣服,景帝不会斩尽杀绝,他只要能确保代国无法再威胁景国的后方就可以。从这一点分析,景帝的意图已经十分清晰,最多再过大半年,等景军完成最后的调整,他必然会亲率大军以举国之力南下。根据我和厉兄的推断,景军这一次至少能拿出五十万大军,或许还有一点余力。”

陆沉默然。

厉天润接过话头道:“你麾下有十三万定州军,靖州那边再挤一挤,刘守光大概能凑出八万可战之兵,加上张旭带去的三万兵马和陈澜钰的金吾大营四万多人,总数大概能凑到三十万。兵力悬殊若此,你还能有四成把握,确实很不容易了。”

陆沉缓缓道:“前些天我和太后谈过,兵部尚书陈新才已经开始招募兵丁,等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李景达的骁勇大营乃至沈玉来统率的禁军,也都要做好北上的准备。”

“兵力的差距是一方面,我和萧兄更担心你要面对的敌人。”

厉天润神情凝重,坦诚道:“陆沉,你在带兵打仗这件事上确有天赋之才,如今我和萧兄单论领兵已经不如你,但是你一定不能轻敌,莫要因为雍丘大捷就小觑庆聿恭。”

陆沉望着二人关切的眼神,点头道:“你们放心,我不会犯这种错误。关于雍丘之战,我从来不认为这是我指挥的功劳,而是高宗皇帝、岳丈和萧叔费心筹谋,帮我搭好了台子,我只不过是依靠你们的帮助才能击败庆聿恭。”

“倒也不必妄自菲薄。”

萧望之放缓语气,温言道:“庆聿恭并非不可战胜,但是这一次与以往不同,他不会再有来自身后的掣肘,而且还有一个人为他掌控全局。”

“景帝?”

陆沉仔细想了想,迟疑道:“我记得他以前应该没有指挥大型战事的经历?”

萧望之和厉天润对视一眼,随即喟然道:“景帝当年登基之后快速掌控全局,将那些景廉贵族折腾得生不如死,你可知道他为何有这样的威望?”

“请萧叔赐教。”

“这其实是我和厉兄私下的分析,但是应该不会错。当年杨大帅含冤赴死之后,景廉人在短短两个月内洞穿泾河防线,最后势如破竹攻破河洛城,表面上这是庆聿恭之父庆聿定指挥得当,但河洛失陷后仅仅一年多,庆聿定便在蒙山大败而归,厉兄一战剿灭上万景军先锋精锐。前后差别如此之大,足以说明庆聿定名不副实。”

陆沉听完这番叙述,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他刚刚从军的时候就听说过蒙山大捷,也知道庆聿定因为这场惨败郁郁而终,当初雍丘之战厉天润死守城池,便是利用杀父之仇诱使庆聿恭上钩。

他心中忽地浮现一个猜测,看着两位长辈说道:“难道二十年多前,景军真正的指挥者是景帝和庆聿恭?庆聿定只是名义上的主帅?”

萧望之点了点头。

厉天润轻声道:“景帝并非不知兵之人,只不过他身为景国皇帝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再加上庆聿恭擅于用兵,能帮景国不断扩大疆域,所以他才会安心理政。你能逼得这两人时隔二十多年再度联手,足以令我们感到骄傲,因此我们希望你知己知彼,这样你才能继续战而胜之。”

陆沉心中思绪翻涌,但是面上并无惧意,唯有一片沉稳坚毅之色。

萧望之满怀期许地看着他,缓缓道:“陆沉,我年事已高,精力渐趋不济,无法帮你分担战场上的重压。但你不必担心江南和京城,我会倾尽一切帮你稳住后方大局。”

陆沉轻吸一口气,起身面朝这两位待他视如己出的长辈,躬身郑重一礼,坚定地说道:“请岳丈和萧叔放心,我绝对不会让你们失望。”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