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九章 这个不能杀之二)(2 / 2)

加入书签

其实大唐的灭三族跟后世的灭九族什么的情况可不大一样,后世我们常听到有罪责是要判诛灭九族,或者满门抄斩的,特别是辫子朝的文字狱,这些基本上都是全家杀光男女老少一个不留的那种,甚至灭九族连亲戚朋友丫鬟家仆都不放过。

但是大唐的不然,大唐时期事实上还是一个遵奉男权无上的时期,杀全家的罪责其实就是杀全家的男丁,使之断了香火就够了,家里的媳妇、女儿等等是都不杀的,顶多就是从刑流放。

而灭三族比杀全家广些,还要杀些亲戚朋友,比如说同宗族的之人,当然,也是全指的是男子,女人不杀。

如此的话,恐怕就有人质疑说留下女子岂不是没有斩草除根?

这话有些许道理,但不尽然,因为当世的大环境就是如此,古代男尊女卑,事实上在普遍大唐人的意识之中,女子不重要,比货物强不了多少,说难听些就是生育工具,即便是史书记载大唐风气开放,女子穿着等等都跟后世程朱理学那一套不一样,但是这仅仅是风气的一方面,大环境的女子没地位是根本。

就比如最简单的一个规矩,古代青楼妓馆是合法的必不可少的,还有百姓家中女子是不上桌吃饭的,女子有名无字等等,更别提什么个人权利,历史上也就是武则天真正敢站出来公开要给女子从政的权利。

大唐也就白凡这个异类站出来说女子应该有人权,应该追求爱情等等,可是他一人之力也只能做到这里了,这几年来他还是没能从根本上提高女子的地位。

历史上的唐代在刑律方面,对女性是特殊对待的,可以说是历代之中对女性最为尊重的一朝,从《唐律疏议》一书中就能见到这种改观,可是这也只是刑罚对女子轻罢了,并不是说女子地位就上来了,而对女子量刑从轻也是有另外原因的。

而这种大环境是因何造成的?这就是历史原因了,可以说历史积累而来,一者是历史的风俗习惯传承,二者是因为世上人少。

据历史记载三国初年整个大汉天下有六千万百姓,等到三国终结归为晋朝的时候就剩下两千万了,后来晋朝又有恢复,等到五胡乱华之后,全国汉人只剩下小几百万,快灭绝了,然后前隋又有恢复。

当今大唐也仅有两千万百姓罢了,仅仅恢复到三国末年的景象,所以人口在大唐十分被重视,能不杀就不杀,历史上贞观年间,曾有一年全国判死刑的不过二三十人,因此被计入史书,说是皇帝李世民的功绩,每一个死刑犯的叛处都要慎之又慎。

全国缺人,若再滥杀,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恢复生产了,其实这时候不杀女子一方面是留下国力人力,二来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女子能生育,对朝廷而言就是生育工具,杀了就是损失。

虽然这个说法很难让人接受,可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天地为棋众生做子,在大部分挣扎在温饱线的百姓心中能活着就不易了,还说什么人权荣辱?

白凡当年提出为了降低百姓生育的死亡率,全国执行保育孕婴措施得到了朝廷的大力支持,就是因为这样可以增加人口。

此时再说这些被屠了满门之后,仅剩下各家女子存活会不会有隐患,会不会有女子日后造反复仇等等,其实一般不会,即便是有,也只是极个别的,这不是空说,而是真的。

还是那句话,在刚过了乱世的大唐年间,女子的等级地位不高,甚至许多女子自己都没把自己当成一回事,认为自己没有地位可言,又怎么会去想用自己的能力复仇呢?在普遍女子心中,女人仅仅是三从四德就是一生了,听过一个女子培养自己儿子去为家族一代代复仇的,没听过女子培养女儿一代代复仇的,就是这个道理。

高句丽平壤大战收尾完成,战绩圆满,战报送到李靖案头的时候,还让这位近来有些担忧的老帅稍稍诧异,随后看过战报心中大定,跟军师对视一眼,就派人去请博陵崔氏之人前来大营,同时传令兵准备前往大军各部传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