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六章印度教派 1(1 / 2)
佛教的发源地虽然是印度,但印度人信奉佛教的并不多,印度的宗教信仰比较杂乱。
三个人一路向西走去,在进入印度国土的时候,到处可见神庙,很多神庙里所供奉的神像很少有相同的。
周天翼,苗伟强,董廷华三个人站在一个破旧的神庙外,满脸疑惑,一路上根本就没有发现一样的庙宇。
“华子,你不是百事通吗,我现在想问问你,这里的寺庙为什么不像中国,不是供奉的佛祖,就是三清祖师,供奉的神却是乱七八糟!”苗伟强问道。
董廷华对中国的历史很有研究,但对印度的历史和信仰知道的并不多,这一次真的无法回答苗伟强的问题。
周天翼再出发前,知道如果在国内找不到舍利塔,一定会去印度,所以再出发前,翻看了很多书籍,对印度的民间习俗,和宗教信仰,做了一定的调查。印度是一个宗教信仰极深的一个国家,所信奉的神灵也是世界上最多的一个国家。
印度也是世界宗教发祥地之一。直到现在,绝大部分印度人仍然笃信宗教。宗教与印度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深入到印度绝大多数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印度,不管是城镇,还是乡村,是工厂,还是学校,从几岁、十几岁的儿童,到几十岁的老翁,他们同你交谈之间,一定会问“你信什么教?”当你回答不信任何宗教时,许多人甚至青年学生都会感到惊奇,和不可思议。
在印度,可以说处处有神庙,村村有神池。在一些地区,街上的行人路过一座神庙,便会停下来,转身跨进庙门,举手击几下吊着的小铜钟,然后在一个容器里放一些钱,接着双手合十,闭上眼睛,祈祷片刻。之后再继续赶路。前边若再遇到一座神庙,又会重复一番。白天,在大街十字路口的庙内或路边的庙中,总有不少信徒赤脚盘腿席地而坐,全神贯注地听祭司向他们讲述各种神话故事。
由于印度是个宗教盛行的国家,宗教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印度人看来,宗教至关重要,认为没有宗教就没有生活,这种思想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人们信仰宗教,按宗教教义行事。绝大多数人从早到晚,从生到死,一举一动,无不与宗教联系起来。
印度教将人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的地位最高,其余种姓的社会地位依次降低。各种姓都有自己的道德法规和风俗习惯,一般不能互相通婚。除了这四个种姓以外,还有一种被排除在种姓之外的人——贱民,即所谓“不可接触者”,圣雄甘地将贱民称为“哈里真”(意为神之子),印度独立后统称“达利特”(意为受压迫的人)。
他们的社会地位最低,最受歧视,好像被排斥在社会之外。印度教种姓制度下的妇女地位低下,支持童婚,寡妇的境遇悲惨。种姓制度把印度教社会分成若干社会集团,集团之间有高低之分,贵贱之别,给印度社会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虽然印度经历了经济的现代化以及有关禁止歧视以及结束阶级结构的法律的制订,种姓制度在印度社会的地位依然重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