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章 书局散落各地(2 / 2)

加入书签

要做纸,首要就是力气大,然后才是动作灵巧,所以从民间便可招工。

各地纸坊也在培养工人给新纸坊送去,离得近的,抢到纸坊落地名额的县令还可以选好工人后送去旧纸坊中学习。

这样反倒少了工匠迁移的安家费等。

一般来说,书局和纸坊最好放在一个地方,但实际操作时,为了平衡各县的势力,刺史们都会分开两个县放。

又不是司州和豫州这样重要或者繁华的大州,其他州,人少,经济萎靡,分开两个县放,还能让两个县多些活力,只放在一个县,岂不是好处都给了这个县?

长远发展来说,不妥。

司州,除了洛阳有书局和纸坊外,赵含章还在其他郡县共三个地方设了书局和纸坊,更不要说豫州了。

豫州的西平书局和纸坊已经天下闻名,听说西平书局出的书全国售卖,江南江东一带也很追捧,纸坊亦是。

哼,西平纸坊共有纸二十八种,然而分出来的工匠只会五种,皆是平常用纸,质量好一些,贵重一些的,全以工匠入坊时日尚短,学不会为由打发了。

说到底,还不是怕他们抢生意,以后那些种类的纸张只能从他们那里买吗?

听说洛阳纸坊的纸都没这么多种类和贵重。

豫州的陈县书局和纸坊也不错,除此外,其他郡县还另有三座书局和纸坊,是目前拥有书局纸坊最多的州。

而其他州,最多一个书局一个纸坊,还有很多州没有呢。

只是一想便忍不住嫉妒赵铭埃

刘琨也趁着混战抢到了一个书局和一个纸坊的名额,在斟酌过后,他决定将书局放在彭城,书局可是好东西,放在眼皮子底下好管理。

纸坊嘛,他也想放,但下属们说的也有道理,不能把肉都给彭城吃了,给另一个县喝汤,这样其他县有了希望才不会闹起来。

于是他选了选,最后定在了下邳国的淩县。

赵含章让人给各州送去书局和纸坊的建造图纸,所以天下的书局和纸坊真的很像分部,内部不敢说一模一样,却也有七八分相似。

区别只在一些细节上。

各地以最快的速度建起书局和纸坊,然后开始根据单子采购材料。

纸坊的工匠最先到达,但制作纸张的树皮、草茎等需要浸泡时间,书局还是只能先从其他纸坊先采购纸张。

字模和书局的各项工匠一到便可开工,各州刺史、郡守和县令对此都很看重,亲自去书局看他们印第一版,嗯,试印的是这一个月的邸报。

当然,印制过程中还有各种各样不尽如人意的小毛病,但总体上来说是成功的。

于是他们大手一挥,当即道:“多佣千字文》和《新算学》,从今以后,我们州学堂的教材就从本书局出,再也不用去其他书局排队抢购,还花销路费了1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