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1 / 1)
在朱纯臣他们的注视下,王承恩作揖应道,一旁跟着几名小宦官,捧着一道道中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彼时这东暖阁内,响起王承恩的声音,然颁布的中旨,敕赏的内容,叫朱纯臣、祖大寿、骆养性、吴襄几人,都心生惊意,甚至流露出些许喜色。
成国公一脉,在朱纯臣承袭期间,被天子敕伯爵,允准承袭三代。
祖大寿,被敕伯爵,宁远伯,允准承袭三代,擢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骆养性,被擢中军都督府右都督,荫两子,授锦衣卫指挥佥事世职。
吴襄,被擢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单单是这样的敕赏,不可谓不丰厚啊。
特别是对祖大寿而言,被敕宁远伯,那对他们辽东将门而言,可谓是具有非凡意义。
倘若祖大寿能顶着此爵,重回辽前统兵,那权势大了去了。
只可惜崇祯皇帝绝不会放走祖大寿的。
好不容易才将祖大寿他们,拴到京城这边,除非崇祯皇帝真的昏了头,才会将这样的恶狼,放回辽前。
“朕知道,在铲除奸臣逆子期间,有不少人都立下功勋。”
在朱纯臣他们叩谢天恩后,崇祯皇帝正色道:“诸卿,等回去以后,将一应有功之臣,都悉数呈递御前,朕都会一一恩赏。”
为了稳住朱纯臣他们,不叫他们心中生疑,崇祯皇帝对那些虚衔敕赏,甚至是所谓的爵位,都是不加吝啬的。
毕竟这次杀掉的骑墙派勋戚,的确是有些多,想稳定住朝局安定,想确保大势稳定,该恩赏出去的,就必须恩赏出去。
“陛下!大捷……”
“陛下!大捷……”
在崇祯皇帝准备打发走朱纯臣他们之际,军机处这边,司礼监这边,都过来人了,呈递前线所传奏捷之报。
听闻此言的朱纯臣、祖大寿几人,眉宇间流露出些许疑惑,相互间看了起来,这个时候传递奏捷之报,是哪个地方的?
辽前?
山西?
陕西?
眼下在大明治下,以下克上的建虏,肆虐地方的流贼,包括山西治下的民乱,这些或持续许久,或刚刚开始的动乱。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持续的放着大明的血。
可对待这些反叛事,大明又不能不管,也不能不调拨钱粮。
一旦这些反叛事,突破到关内之地,那大明随时都会有倾覆的危险。
“快呈上来!”
在朱纯臣他们的注视下,崇祯皇帝开口道。
此时的崇祯皇帝,心里也比较好奇,究竟是哪个地方,向自己呈递报捷奏疏,说起来,山西那边的镇压民乱事,不会这般快。
那大概率就是以下克上的建虏和流寇了,至于说是哪一部的,崇祯皇帝就没有揣测下去了。
就像陕西那边,除了他倚重的周遇吉外,像洪承畴、陈奇瑜二人,都是有着才能的。
像辽东那边,除了他看好的孙承宗、刘兴祚外,亦有满桂、何可纲等将。
究竟是怎样的奏捷呢?
在崇祯皇帝的注视下,司礼监的韩赞周,军机处的参赞大臣金铉,分别呈递了所持奏捷之报。
报捷(2)
“陛下……辽东督师府,转呈东江镇奏捷之报!”
在诸多目光的注视下,参赞大臣金铉,手捧奏疏,率先向崇祯皇帝禀明道:“刘兴祚统御东江军,会同西洋火枪营,于东江镇乘船渡海。
对以下克上的建虏,所窃金州卫和复州卫展开奇袭,斩杀两个牛录的建虏真鞑,灭千余众二鞑。”
“!!!”
祖大寿、吴襄的脸色微变,难以置信的看向金铉,斩杀两个牛录的建虏真鞑,就刘兴祚所统的东江军?
那帮散兵游勇?!
这怎么可能啊!
朱纯臣、骆养性这些人,神情也有些微变,心里暗暗称奇。
这什么时候,肆虐辽东的建虏真鞑,竟这般脆弱不堪了!?
“呈递上来。”崇祯皇帝盯着金铉说道:“朕要看看我大明健儿,何其神勇!”
一旁的王承恩,忙踱步上前,接过金铉所呈奏捷之报,随后便转过身来,快步朝自家皇爷走去。
“平辽总兵官刘兴祚奏曰:臣自奉诏镇御东江镇以来,幸得陛下垂怜,允东江所滞百姓迁移,调拨粮饷、甲具、军械、火器等,准勇壮增补东江军。
臣先后得山东巡抚袁可立,登莱巡抚孙元化援助,增扩东江水师,整编东江军。
为报君恩,为朝尽忠,臣统御东江健儿,率华莱士所领西洋火枪营,乘船渡海,奉陛下所定破虏旨意,奇袭金州府……”
崇祯皇帝忍着惊喜,打开刘兴祚的这份奏捷,一份详细的奏报内容,呈现在崇祯皇帝的眼前。
‘这刘兴祚还真是够谨慎的,取得这等大捷,却没直接呈递密奏,相反却兜圈子,经转山海关,呈递到孙承宗的辽东督师府,以检验东江战果。
看来此前反正归明,在皮岛所受怠慢,叫刘兴祚的性情被磨砺不少,只是这兜兜转转的,未免太耽搁时间,太影响效率了。’
在瞧见经孙承宗查验所斩建虏首级,以辽东督师府之名,给予的明确回函,崇祯皇帝不由得唏嘘起来。
不过刘兴祚所领东江军,在辽南地界取得傲人战绩,那先前所谋划的泛辽东战略部署,看来是起到应有的作用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