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1 / 1)

加入书签

老子亲手砍的,确确实实一刀砍死了,尸体还在锦衣亲军指挥司,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

纪纲轻喝一声,“住口。”

气急败坏的带着懵逼慌乱的庞瑛匆忙而去。

黄昏轻声喊了句慢走不送咧。

转身上前,对朱棣行礼后说道:“陛下,娘娘说想过来觐见你,关于微臣的一些小事,她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朱棣啊了一声,“什么事?”

黄昏一脸贼笑,“就是为了娘娘的青春大计,微臣需要在钟山那边拿一块地皮建几个工坊,可是江宁知县顾佐奉公职守,不给微臣贿赂的机会啊。”

顺便捧一下顾佐。

黄昏都觉得自己太圣母心了,没办法啊,仅靠一个朱棣,确实能打造出一个煌煌的永乐盛世,但黄昏想的更远。

他想要打造的大明盛世,将远迈汉唐。

这就需要人才。

仅仅靠三杨、吴溥等人远远不够,黄观是人才,向宝是人才,顾佐也是人才。

朱棣沉吟半晌,没好气的道:“行了行了,朕知道了,顾佐那边,朕会给他说,没事就滚了吧。”

妻子都让黄昏来问了,态度很明确。

只不过妻子做事有度,身为皇后绝不干扰六宫以外的事情,涉及到钟山那边的地皮,她若是直接出面找顾佐,也能办到,但传到民间影响不好。

让黄昏来问,就是委婉的表达她的意思。

朱棣心里是高兴的。

拥有这样的贤妻,历朝天子都得羡慕老子。

一块地皮,就能换来妻子的喜悦,甚至还能驻留妻子的青春,划算。

给黄昏便是。

黄昏大喜,喜滋滋的告退。

朱棣忽然喊住他,说你近期小心着些,纪卿已查获线索,宫女暴死案并不是你我怀疑那人的手笔,而是另有其人,你和赛哈智着人密查,斟酌时机通知朕来收网。

黄昏一脸黑人问号:“不是驸马?”

朱棣苦笑,“是驸马,但不是那位驸马。”

大明的驸马有点多。

朱棣的女儿也嫁了几个,而太祖朱元璋女儿更多,驸马亦是一大串。

收网

消失近十日的纪纲、马三保归城,颇为引人瞩目。

后宫很快泛起流言,说马大监带回个活死人,御医正在全力救治,又说那活死人本该死了,但他天赋异禀,心脏在右胸,所以侥幸逃过一劫。

消息本在后宫流传,但不知怎么的传出了宫。

流言么……一人一个说辞。

不管哪个时代,民众对八卦都津津乐道,尤其关于天家。

流言传遍应天,出现了各种版本,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这个版本:宫中一位小宫女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被朱棣临幸了,怀了龙种,某位嫔妃心生嫉妒,害怕这个孩子出生会影响她儿子的储君地位,于是派人去弄死这个小宫女,小宫女在太监的保护下逃离紫禁城,躲到钱塘江畔,那位妃嫔派人追杀,被朱棣知晓后,让马大监驰援,带回来的活死人就是那小宫女,现在由御医救治,以保住腹中的胎儿。

这版本的流言比较有意思。

妃嫔暗指徐皇后。

民间皆知朱棣只有三个儿子,全是由徐皇后生的……要不然后位能如此稳固?

这是民间的一厢情愿。

徐皇后后位之稳固,不仅是生了三个儿子,也因朱棣对徐皇后的深情。

男子痴情和花心并不矛盾。

有句话说的很好,世间的大多男人只守着一个女人,是因为人生很短,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吗,当然不是,是因为没有花心的资本。

朱棣有花心的资本,所以嫔妃有一二十个,在历代帝皇中算中规中矩,远不如和他起家方式颇为相似的唐太宗,但比起光绪的一后二妃,要浪得多。

在此不得不表扬明孝宗朱佑樘同志,这位帝王一生只有一个女人:孝康敬皇后。

所以这个版本的流言一方面污蔑朱棣淫靡,另一方面则是直接泼污徐皇后,然而朱棣铁血,民间谁敢这么胡说?

大概是没人敢的。

但这个版本却出现了,原因呼之欲出:有心人要泼污天子和皇后的形象。

这是读书人最常用的手段。

潘金莲和武大郎就是前例。

在这个流言的背后,有些人看出了其他东西:那个活死人绝不寻常。

这是马三保回城带来的影响。

纪纲带着锦衣卫大张旗鼓回城后,消息亦很快传开,说纪纲接到密报,宫女惨死案中的嫌疑人黄昏,在发配边疆的路上会被幕后主谋灭口,遂率领北镇抚司缇骑设伏,虽罪犯黄昏死于乱战,但锦衣卫成功诛杀凶徒,并俘虏一人,已从俘虏口中拷问出幕后真凶,不日便要破门缉凶。

这个消息不属于八卦。

没人敢乱传。

宫女暴毙,直指徐皇后。

朱棣身为天子,一国之母受到威胁,哪怕他反击的手段再铁血再冷酷,也是情理中事,最多就是在史上留下一个不好的名声。

和杀方孝孺等人留下的恶名截然不同。

因为朱棣这一次占理。

有人甚至以为,朱棣会趁着这个时机彻底肃清朝堂,不管和这件事有无关系的建文旧臣,只要不是诚心为大明出仕,都会被肃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