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时时须兢慎(1 / 1)

加入书签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人代会参加天津代表团讨论时向代表们坦言:“我现在的心情是,形势稍有好转,尤须兢慎。兢,是兢兢业业的兢;慎,是谨慎的慎。不可有丝毫的松懈情绪。”在人代会闭幕后记者招待会开始时他又说:“形势稍好,尤须兢慎”由此“兢慎”一词一时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点击率比较高的关键词。

“兢慎”一词出自晚唐诗人杜荀鹤的泾溪诗。诗云:“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诗虽然没有入选唐诗三百首,甚至很多唐诗选也不曾选入,但的确是一首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的好诗。

读史可以明智,历史上因兢慎而功成名就、因懈怠而败走麦城的人和事实在太多了。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故事非常典型,据吴越春秋载:吴王夫差兴于忧患之时,励精图治,打败了越王勾践,后来昧于安乐,怠于治国。而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三千越甲可吞吴”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叙中列举了文王、孔子、左丘明、屈原、韩非五人遭遇困厄,发愤著书,终成大器的故事。欧阳修在梅圣俞墓志铭中说:“诗穷而后工”他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还有一句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陈寿三国志记载:蜀汉大将关羽统兵伐魏,围困樊城,水淹七军,兵锋所指,无不望风披靡。于是,关羽骄傲起来,放松了对其后路东吴的戒备。结果,吴将吕蒙袭夺荆州,一代名将关羽落个败走麦城、身首异处的下场。上述事例的道理,与泾溪诗是完全一致的。这也难怪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向毛泽东提出被后人称为“黄氏周期率”的疑问了。

当代诗人柳青说过:“人生的路很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领导干部包括每个人都面临着形形色色的诱惑,稍有不慎,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当着毛泽东“两个务必”的叮嘱犹言在耳之际,那么多的胡长清、成克杰、李真、王怀忠们就前赴后继地走向人民的反面了,不仅葬送了自己,损害了家人,而且败坏了党的事业。

人生只有时时保持“兢慎”才不会懈怠,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始终保持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才不会最终自己打败自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