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稳定粮价(1 / 2)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希望有人站出来反对,却都不希望这个人是自己,赵括积威已久,内有诸位大臣支持,外有近三分之一的官员是赵括的死忠,还有十万大军和千万万万百姓的拥护。
光凭他们这些人想要让赵括和赵国文武大臣改变决定,无疑是蚍蜉撼树。
最后只能在心中安慰自己,钱财乃身外之物,都是小事,以后还有机会。
即便他们心里清楚,妥协一次之后,就只剩下一直妥协。
“这件事即刻通报全国,不得有误。”赵括将文件翻到下一页,继续说道,“第十六条,平衡粮价。寡人欲在邯郸、武阳、晋阳、九原、邺城五地建立粮仓,用来储存粮食,平衡粮价。”
“从明年一月一日起,新度量衡下,赵国境内粮价不得低于一百五十钱每石,不得高于两百一十钱每石。也就是说,旧度量衡下,粮价不得低于二十五钱每石,不得高于三十五钱每石。”
粮价是必须平衡的,如果不能平衡粮价,名义上用来帮助农民的借贷最后必然会像青苗法一样沦为剥削农民的助力。
表面上是两分利息,实际上翻倍都有可能。
不设标准,凡有户籍者皆可借贷,允许劳力偿还,也是为了避免走青苗法的旧路。
至于还不上的,可以申请延期,延期之后依然还不上,那就留下来给朝廷干活吧。
不过只要不是遇到灾年,耕牛被偷了之类的,那点种子怎么也还上了,遇到灾年赵国自然会采取别的措施。
如果刚借的耕牛被偷了,而且没有抓到小偷,你也没办法证明,那……只能自认倒霉,靠干活偿还吧。
即便是抓到小偷,租借者也会受到一定的处罚。
“另外,明年一月一日起,各边境关隘、城池严查过往商队,禁止一粒粮食流出赵国,凡是私自将赵国的粮食贩卖出境者,抄家起步。凡是从其他国家运送粮食入赵者,免除所有入关税、入城税。”赵括继续说道。
如果不能限制粮食流出,一旦其他国家粮价上涨,各地商人必然疯狂涌入赵国购粮,卖给其他国家,就算赵国粮食再多,也无法做到真正平衡粮价。
至于其他国家粮价下跌,商人在其他国家疯狂收购粮食,然后卖给赵国,赵括没有丝毫的担心,粮食有多少他收多少,一分钱都不会少。
赵括声音刚刚结束,下方顿时响起嘈杂的声音,和之前宣读的那些政策不同,后面这两项则是真正触及到绝大部分人的利益了。
赵国所有官员,除了刚加入赵国不久,还没来得及购地的之外,其他所有人,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大地主。
华夏人对于土地的执念是刻在骨子里的,一旦发达了之后,第一件事想的就是买地,不管是回老家买地,还是在发迹的地方买地。
总之,必须买地。
只有买了土地,子子孙孙才能一直延续下去,一步一步发展。
像赵胜、乐毅这些有封地就不用说了,土地那都是大把大把的。即便是没有封地的,在城外、或是老家也都有大量的土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