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出兵徐州 下(1 / 2)
接近下邳城时,只沈前面尘土飞扬,隐隐有人马喊杀之声。这时一个斥候来报,在下邳城外五里,宋军正在和金军激战。原来是魏胜的大军己到下邳,下邳的守军出城应战,双方正在城外潋战。
杨炎一听便让辛弃疾领着步军在后,自己先领骑军前去助战。
来到激战近前,宋军金军激战正酣。宋军的主旗上书“山东魏胜”四个大字。杨炎便知道是魏胜的大军,立郡率领选锋军,从金军的侧翼杀了进去。选锋军正是连战连胜,士气高旺之时,杀进金军阵中简直就是锐不可挡。而金兵们也不知是那里来的人马,而且都是勇猛无比的军队,促不急防之下,阵角顿时大乱,魏胜军一见立即全线进攻宋军大胜,斩首三千余众。
杨炎纵马来宋军的主旗前,大声道:“我奉李招抚之令,来助魏都统攻打下邳,魏都统可在。”
宋军阵中一骑越众而出,马上之人四十五六岁年纪,雄壮威武,手提大刀,道:“魏胜在此,你是何人?”
魏胜,字彦威,淮阳军宿迁(今属江苏)人。少应募为弓箭手,移居山阳(今江苏淮安)。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七月,金军即将南犯,魏胜率义军三百人,渡过淮河占领涟水。攻取海州,平定胸山,怀仁,沐阳,东海诸县,独抗金兵数万。直到十月李宝遣子李子公佐由海道觇敌到海州,宋朝才知道魏胜的功劳。任山东忠义军都统制兼镇江府驻札御前前军统制,知海州事。
魏胜善用大刀,能左右射,旗揭曰“山东魏胜”,金人望见即退走。
不仅如此,魏胜还善制各种战车武器。曾自创如意战车数百两,炮车数十两,车上为兽面木牌,大枪数十,垂毡幕软牌,每车用二人推毂,可蔽五十人。行则载辎重器甲,止则为营,挂搭如城垒,人马不能近;遇敌又可以御箭簇。列阵则如意车在外,以旗蔽障,弩车当阵门,其上置床子弩,矢大如凿,一矢能射数人,发三矢可数百步。炮车在阵中,施火石炮,亦二百步。两阵相近,则阵间发弓弩箭炮,近阵门则刀斧枪手突出,交阵则出骑兵,两响掩击,得捷拔阵追袭,少却则入阵间稍憩。士卒不疲,进退俱利。伺便出击,虑有拒遏,预为解脱计,夜习不使人见。以其制上于朝,诏诸军遵其式造焉。
杨炎久闻魏胜大名。一见魏胜,立即跳下海东青,抱拳施礼道:“末将是待卫马军司选锋军统制杨炎,见过魏都统。”
魏胜早已接到李显忠的通报,知道杨炎是李显忠派来帮助自己攻打下邳的。刚才在战场上也亲眼看到了选锋军的战斗力,心中自然十分高兴。也翻身下马,来到杨炎面见,道:“杨统制,不必多礼。”回头又叫过自己的二子,与杨炎相见。
魏胜有二子,都是二十出头的年纪,长子魏郊,长得和魏胜一般威武雄壮,一看便知是一员猛将。次子魏昌,到是长得文文静静,虽然也是一身戎装,却不像一个武将。两人的官职一个是承节郎,一个是承信郎,都是低阶武官。这时辛弃疾的后队也赶了上来,杨炎也像魏胜指引见辛弃疾,曹勋,高震等人。
魏胜道:“杨统制你们远道而来,今天俄们就先回营休息,明天攻打下邳。”
杨炎道:“一切就依魏都统。”
这时魏昌忽然抬头向天,发出一声尖锐的长啸,只见天空中两个黑点由远而近,竟是两只大鹰。在空中作了一个大盘旋,随即俯冲而下,一前一后落到魏昌伸出的手臂上。两只大鹰一黑一白,都生得丰仪神秀,神骏之及。停在魏昌的手臂上,不停发出尖锐的鹰鸣。
曹勋一见立刻大感兴趣,催马凑到魏昌身边道:“魏昌兄,这是你养的老鹰吗?好漂亮啊。”说着伸手过去想摸一摸那只黑鹰。
魏昌忙道:“曹统领,小心。”话声未落,那只黑鹰伸出尖啄,向曹勋手上啄去。曹勋吓了一跳,好在他的反应倒是很快,连忙一缩手,躲过了一啄。
魏昌将手一挥,两只老鹰发出一声尖锐的鹰啸声,展开丈许宽的双翼,以及为优美的姿态向着太阳的方向飞去。看得杨炎众人羡慕不己。只有魏胜不住摇头叹气,道:“不学正道,尽是一些奇淫巧技。”魏郊在一边颇为同情的看着弟弟。魏昌也是一脸尴尬的样子,只好装作没听见,问曹勋道:“曹统领,你没事吧。”
曹勋摇了摇手道:“还好,还好。幸好我缩手快,这只鹰可真厉害,你是怎么养的。”
魏昌带着歉意道:“小黑和小白是我从小养大的。平常都只听我的指挥。”看了前面的魏胶一眼,低声道:“有时连我爹都叫不动它们,所以我爹一直都不喜欢它们。”
曹勋显然对这两只老鹰大感兴越,道:“我也想养只老鹰玩,不过止那儿过弄只小鹰来呢?”
魏昌道:“那我可不知道,小黑和小白是三年以前我从一个女真猎人手上花了二百贯钱买过来的,听说他是从北方的蒙古捉着的,他拿了钱然后就走了。我也再没见过他。”
曹勋十分失望,看了看天上飞舞的老鹰,又问道:“那么怎样才能让老鹰听你的话呢。”
魏昌道:“我是按那个女真猎人教我的方法来训鹰的,先要让鹰对你产生依赖的感情,这一点非常重要,要在鹰小的时候和它们一齐生活,并目要真心对鹰好,把鹰当作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对待。等到鹰对你产生了依赖以后,在训练它们打猎,捕食,寻哨就容易了。”
杨炎听到这里,心中一动,问道:“魏二公子,鹰可以用来寻哨探敌吗?”
魏昌忙道:“杨统制,可别叫饿什么二公子不二公子的。就直接叫我魏昌或小昌就可以了。”顿了顿又道:“早在唐代就有人训练鹰来寻哨、探敌。因为在鸟类之中,鹰的视力是最尖锐的。它们能从上千丈的高空中看刭草从中躲藏的兔子。只要不是在茂盛的树林遮挡,任何人都逃不过它们的眼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