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北宋科举制度(2 / 2)

加入书签

刘氏眼下别的也都不盼了,只盼着杨大郎能够顺顺利利的通过州试,紧接着参加省试、殿试最终谋个差事回来。这如今刘氏之所以期望杨大郎能当官,已不像最初那样想着靠杨大郎当官来摆脱一家人的困境,而是想给逐渐到了适婚年龄的杨七娘找一门好亲事!

这杨七娘因被王家退过婚、想要再嫁可比头一回难了不少,这小岞村里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迷信,因王二郎的死或觉得杨七娘晦气、或真的觉得她克夫,加上杨家的家境不算太好,因此没什么人愿意娶杨七娘回去。所以杨七娘一直到虚岁十四了、都没能谈妥一门亲事,央了许多媒人都不管用……

这北宋的小娘子一般十五岁及笄前、就会先同寻好人家谈妥亲事,及笄后便可以开始张罗亲事了,最迟十六、七八岁就该嫁出家门了,再拖下去只会惹来一波接一波的闲话。但这杨七娘眼下虚岁都已经十四了、可却还没能把亲事谈妥,这刘氏自是十分着急了。

但杨七娘也算是“嫁”过一回、名声有些不好的小娘子,因此刘氏就是再急也想不出什么解决的法子来,只能期望杨大郎此次参加科举能够一举高中,待杨大郎当了官、杨家一家人的身份自是跟着水涨船高,届时杨七娘再托媒人打听亲事也就容易些了,怎么着也会比眼下嫁得容易、嫁得好些。

刘氏的这些心思不但鱼儿知道、杨七娘也都知道,只是杨七娘十分乖巧懂事从不会在刘氏跟前提自己的亲事、给刘氏施加压力,只常说自己愿意一辈子陪在刘氏身边。而鱼儿自然也希望善良懂事的杨七娘将来能有个好归宿,因此杨大郎一走鱼儿便越发关注起在泉州府举行的州试,闲来无事还去村里的老秀才家、缠着他仔细的讲一讲州试具体考些什么内容。

这老秀才细细的和鱼儿念叨了一番,鱼儿才知道原来北宋实行的科举制度中、设立的考试科目也不必现代高考少,不但有进士科、制科、词科等,还有明经、三史、明法、童子(旧时科举考试科目之一)、武举,以及“三舍法”取士等等。

且监考官也很有讲究,州试时是由州之通判(官名,为州的副行政长官,但有权监督知州)主持进士科考试;以州之录事参军(官名,协助州长官,掌纠察知州属下各官)主持其余各科的考试。

鱼儿还从老秀才口中得知,其实考生真正进入考场考试的时间大约也就三、五天,但操办别的和考试相关的相关事宜却要费上不少功夫,从小岞村到泉州府一来一回也还要花上一些功夫……

于是鱼儿很快就知道这杨大郎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因此杨家人经历了最初的激动后、慢慢的也都平负了心里的激动,除了刘氏每日都要烧香拜佛替杨大郎祈祷外,鱼儿等人都该干啥、干啥去了,不再因杨大郎上泉州府参加秋闱而打乱原有的生活节奏。

这杨大郎不在,杨三郎自然就成为大房家里最年长的哥哥了,而鱼儿以前一些找杨大郎帮着做的事儿,眼下自然也都换成去找杨三郎帮忙。这杨三郎性子和杨大柱相差无几,尤其是跟着杨大柱出海学打渔后,更是慢慢的变得和杨大柱一样老实憨厚,甚至还多了沉默寡言这么一个不好不坏的特点。

这杨三郎还真是不爱说话、也老实得有点过头,鱼儿每次找他帮忙、他都是一言不发的应下,然后都会尽力帮鱼儿把事办得好好的,虽然不爱言语但却也极疼鱼儿这个幺妹。

只是帮忙的过程中杨三郎却依旧不爱说话,有时候鱼儿起了玩心、故作调皮的捉弄他,杨三郎也总是一脸憨、笑任凭鱼儿怎么捉弄也都不会生气。甚至连杨四郎这个弟弟捉弄他这个哥哥,杨三郎也只会老老实实的任杨四郎捉弄、不气不恼,让鱼儿忍不住给他取了“泥菩萨”、“榆木头”等外号。

但如此老实巴交的杨三郎,鱼儿最近却发现他的行踪变得有些“可疑”,每天陪着杨大柱去城里卖完鱼回来后,一转眼就不见人影、一直到吃午饭的时候才神神秘秘的赶回来。吃过午饭更是只小眯了一会儿、眠都还没补足就又出去了,有时是到田里帮刘氏干活、但有时却是不知去向,鱼儿有好几次想找他搭把手都找不到人……

----------------------

北宋人称京都为“开封”或是“东京”,小云写的时候是想到哪个就写哪个,所以特此说明希望亲们不会看混乱。(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