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财大气粗(2 / 2)

加入书签

众人跟上,站在编剧身后观摩。

只看编剧写着——

【场景:中午,晴空万里。

20平的简易单人公寓,窗位于南,门位于东北。

以窗前看门为视角,床位于门左边,离窗两米,两米的空间中有衣柜,几双旧鞋位于床前,门右边的墙体倚靠扫帚。

右边墙体与窗的夹角处有一小桌,桌上有未来科技类似茶壶的东西,在煮着中药,冒着浓浓的气,屋内中药味很重。

床上有类似背带裤之类的小丑服装、假发、红鼻子等物,窗户的破旧窗帘紧逼,光线很阴暗,这些东西显得陈旧。

门是开着的,对面同样有一间公寓,对面公寓的窗帘同样紧逼,在这中午的晴天两间公寓不通光线,和走廊尽头阳光铺满的亮堂鲜明对比。

人物:男主乔克、女配6岁吴小宝。

情节:吴小宝敲门,乔克开门,吴小宝让乔克扮演小丑,乔克欣然接受。】

“这么详细!”汪元惊呆了。

这特么是在写剧本吗?这是在构图吧!

就看看对公寓的描述,特写道具方位感全有,就连光线都给描写出来了,且光线对比都有,空间感极强。

不,不能只是说空间感,应该是光影空间感。

就看了一遍,汪元的脑子里已经有包含光影的场景画面了。

李国利感慨:“光看这么一段描述我就能看出画面质感,这真的……”

他摇了摇头,无言以对。

场景描写只是剧本情节的第一部分,就这一部分质量就能看出不少名堂。

业内大部分编剧可没这么细心,也不会绞尽脑汁的去这么创作,不然很费精力。

这一看,就知道璀璨时代的这些编剧是专门培训过的,有自己的一套创作模式。

刘艺妃轻捂着嘴,很耐心的用英文诉说编剧写出的内容,杰克和爱兰德虽然没有汪元和李国利直观的感受,但内容的细节详尽概况也是让两人很惊讶的。

华国的编剧都这么用心吗?两人心里发出疑问。

刘义嘴角轻扬,这才哪到哪?这就惊讶了,后面只会让你们更惊讶。

他往前走,来到第二台机器。

“诶,刘老师,还没写完吧?”汪元看刘义走了,他很是奇怪,人物对话呢?分镜头呢?就写个场景就完事呢?

“看这里。”刘义指了指屏幕。

一行人只看到,第一台电脑软件中的场景内容,被编剧点了提交。

随后,第二台电脑软件中,这名编剧竟然能接收到上一名编剧写完的场景内容。

汪元、李国利和蔡一农面面相觑,这是分工合作?他们貌似抓住了重点,但具体的情况还尚未可知,默不作声的继续看下去。

这个场景内容是早就写好了的,这名编剧看了一眼就在电脑中输入——

【“咚咚咚。”敲门声。

“乔克叔叔,乔克叔叔。”门外,吴小宝童稚的声音。

门内,乔克阴郁脸,往门口走。

门打开,乔克阳光微笑,不语。

“乔克叔叔,扮演小丑给我看!”吴小宝道。

乔克弯腰蹲下,刮了刮吴小宝的鼻头:“等着。”】

人物对话到此结束,汪元和李国利又是一番感慨。

虽寥寥数语,但画面感是真的强。

不仅强,人物的情绪也能感受到。

他们不知道这个乔克为什么要特标一个阴郁脸,在剧本创作中的人物对话模块里给人物设定表情是忌讳,这会束缚演员的表演思路。

除非是非常有必要的,编剧才会给一个特标,也就是特别标注。

从这个特标上来看,乔克肯定遇到了不好的事,心情很不好。

可门一打开,又一个特标的阳光微笑,代表主人物的心情切换。

吴小宝说让主人物扮小丑,主人物立马就答应了,说明主人物跟吴小宝之间有很深的羁绊。

写剧本不需要文笔,但需要精简又有力的笔力。

几段台词,几个表情特标,其中的情绪变化就铺面而来,这璀璨时代的编剧是一个比一个强。

“我很想问个问题。”汪元有太多疑问:“这剧本是分开写的,一段情节不是一个人写?”

“对。”楚轩代表刘义回答。

“那……”汪元更惊讶了,指了指两名编剧:“这两位老师这么默契吗?上下文贴合得就跟一个人写的一样,文风也保持一致。”

每位编剧的文学思维和写作角度是不同的,但他刚观摩的这两个编剧的创作方式有点打破他的认知。

按常理来说,前后文风和风格不一致无所谓,有总编剧把控好、有导演保持运镜的画面基调就行了。

但是,同一个情节的文风一定要一致,不然场景描写透着欢快、人物对话透着悲伤,这就完全牛头不对马嘴了,压根就没法拍,需要重新写该情节剧本。

所以,两个编剧写同个情节,文风一致且那么贴合,还是现场创作,这让他很震惊。

刘艺妃说道:“我们搞了一年半了,培养的编剧一百多位,把文风相近的编剧组成一组,又经过一年多的搭档和写作经验,就有了这样一个结果。”

汪元、李国利和蔡一农怔色,一年半?培养一百多位编剧?按风格分组?

这些都不提,他们只想问,这得花多少钱?

“投了多少资金?”蔡一农问出了大家的心声。

“软件开发、机器更迭、人力物力、电费水费、绩效福利等,一年2000万。”刘义道。

蔡一农内心喷了口老血,《仙剑3》这么火她都没赚到2000万,电视剧可是承载了她唐仁的发展命运。

随便问个人,你愿意花大笔钱去做不确定甚至大概率失败的事吗,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会说不。

璀璨时代倒好,每年拿2000万搞编剧工业,去做这么一个不知道结果的事。

财大气粗也不带这么玩的,随着社会物价上涨,这笔投资只会逐年攀高。

对此,众人无话可说,人家愿意这么玩,他们还能说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