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忠信都尉(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百章忠信都尉

“为什么,我贪生怕死,我投降新唐,你们为什么也要跟着我,陷我于更不义?”孙凯高声叫了起来,情绪激动无比,甚至眼中有了泪水。

“孙将军,我们都是您的兵,您对我们再好不过啦,你做什么,我们当然要跟着。”安凤平叫了起来。

他是军中骁将,连他也这样说,其余将士一起说道:“誓死追随将军。”

这倒不是虚假的效忠,孙凯自知自己的武功和安禄山手中其余大将有所差距,所以对手下将士加倍的体恤,倒也算是深得军心,其实若非如此,刚才专信和隆多在正面的进攻已经可能将孙凯击杀啦,但是他身边亲卫军拼死守护,这才保证他到现在依然不死。

孙凯的眼中有泪花:“多谢诸位,多谢新唐陛下不杀之恩。”

“多谢新唐陛下不杀之恩。”无数孙凯手中的将士叫了出来,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真心归附唐朝的。

“无耻……”一个将领叫出声来,正是忠于安禄山的安柏,“忠心于大燕的所有人,站到我身……”

可是他的话音未落,唐朝手中的一枚五彩石子已经击中他的头部,他的脑袋被击穿,话音戛然而止,相当的诡异。

本来想要起来反抗的人顿时熄了反抗的心思。

他们就算不在乎生死,不在乎唐朝手中可以绝对剿杀自己等人的兵力,在乎的是忠肝义胆,可是也不得不正视唐朝的武功。

唐朝所在的土山距离安柏大约三百五十步,即使强弓硬弩,射出这样的距离之后,也已经是强弩之末,别说伤害到人,即使轻轻磕挡,也可以化解凶险,可是安柏的武功不错,接近一流高手的境界,又正值年轻力壮,眼明手快,按照道理,任何攻击距离这么远袭来,他都应当能从容应付,可是他居然被一块小小的石头穿脑而死,连躲闪都来不及。

其实唐朝的石子之所以能够成功,那是抓住了安柏吼叫之时心神荡漾的一丝防守漏洞,当然,唐朝内力太过强劲,大大加速了石子前行的速度,加上手法刁钻,等到接近安柏脑袋的时候才啸声大作,但是当安柏感觉到危险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啦。

“诸位燕国的将士,愿意跟随孙将军归降于朕的,站到孙将军的身后,放下兵器,不愿意的人,朕也不勉强,站到另外一边去吧,朕答应你们,给你体面的死法。”

当下,几乎所有的燕国将士,都站到了孙凯的身后,可是依然有数百人,聚集到另外一边去啦,为首的人是孙霸,一向和孙正不睦,远离唐朝攻击的范围。

见到唐朝刚才突然出手的威胁,所有人都感觉到背心凉飕飕的。

唐朝的心中暗暗赞叹:不愧是安禄山最亲信的十万精兵,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有这么多人愿意为他卖命。

隆多忍不住啦:“孙霸,你们知不知道,这种选择很愚蠢?”

孙正叹息,声泪俱下:“诸位将士,并不是我父子贪生怕死,我……我们之所以选择归顺新唐陛下,最大的原因就是新唐陛下从来不杀投降的人,连虐待都没有听说过,人人都有父母,都想要有儿女子嗣,人人都想活命,这就是我们投降的原因。诚然,安禄山对我们不错,高官厚禄,好吃好喝的,可是我们都知道,我们得到的东西,都是偷来的,抢来的,靠杀人放火得来的,这是不义之财,这样不好,而且还有一点,安禄山杀人的时候,从来都不眨一下眼睛,不管是功臣还是罪人,我们跟着他,总是没有个放心。新唐陛下,您可以告诉我们,还会像您以前对待岭南的战俘,对待李隆基的战俘那样对待我们吗?”

“会!”唐朝气沉丹田,斩钉截铁的说道。

一刹那之间,孙霸身后的将士跑了六七百人,进入孙凯的行列,毕竟,人人都想活命,父母妻子儿女谁又轻易丢得下?

况且,谁又想去过每天生死不知,提心吊胆的日子?

只剩下孙霸等寥寥七八十人,那是下定了决心为安禄山战死。

唐朝大喜,飞身一跃,来到了孙霸等人的面前,犹如一只巨大的鸟,轻轻在一枝树桠上借力,居然落地无声。

这样一招俊俏之极的轻功施展出来,所有人都在心中惊叹:假如是我,从近十丈的高处跳下,不死也受重伤,但是这位新唐朝的皇帝居然毫发无伤,轻快得像是一片叶子,真是恐怖。

刚才杀安柏和轻功这两手一露,不管是安禄山孙凯部还是新唐朝的八万多精兵,见到唐朝的时候,都是心中震惊,尊重之情油然而生。

这不仅仅是身为皇帝的威严,还有盖世武功带给人的威慑。

唐朝今日并没有多少时候亲自出手杀人,可是一旦动手,就是雷霆万钧,一击致命,这在所有人的心中形成了震撼效果。

孙霸一惊,气势先就弱了,再在唐朝眼刀的威胁之下,顿时低下了头,看着唐朝的脚尖,不过他毕竟是久经考验的高手,紧握手中的铁枪,随时准备和唐朝动手。

就算是死,也要做斗死鬼。

他身后的数十人一起举起兵器,做殊死的战斗。

“壮哉!安禄山虽然是一个市井小人一样的东西,可是倒也知道布施恩德,如果朕没有猜错,你们都欠他一条命,对不对?”

只有生死之间的感情才值得用性命去为对方卖命,即使明知必死无疑。

田横八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封侯?或许今天,朕要效法当年的刘邦,唐朝在心中如是的想。

“不错。”不少人昂然说道。

“那如果朕要杀你们,你们都愿意为安禄山白白的死去?”

“是。”孙霸身后的七十六人一听,异口同声的回答。他们心中清楚,再要变化立场,不仅被人所笑不说,还很有可能不被人相信,索性豁出去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