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迁移灵武(1 / 2)
“高将军,此事万万不可。郭爱卿这样做,虽然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可是成功的可能性很小,而且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还想劝劝他不要鲁莽!”此时的唐朝皇帝李亨心中十分纠结,郭子仪是他最亲信的手下,怎么可能让他出去冒这样的险?
“是啊,郭大元帅,这种事情就不用您亲自去做了,陛下的身边可绝不能没有你啊?再说了郭大元帅,如果这一次您去刺杀安禄山,侥幸成功了当然最好,可是一旦不成功,万一真的是折在安禄山的手中,按照您刚才话中的意思,难不成,我高仙芝岂不是成了觊觎你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小人吗?皇上明鉴,微臣绝没有这样的意思!”
说完这句话之后,高仙芝也郑而重之的跪了下去,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郭子仪刚才的话语之中,明明就是指自己不满于他做天下兵马大元帅,所以自愿到安禄山的军中去送死。如此这般,假如郭子仪真的因此死了,那自己岂不变成了逼死郭子仪的小人?
李亨听到这里,心中大喜,威严的喝道:“两位爱卿,你们都平身吧,朕有话说。”
“谢皇上。”两个人互相对望一眼,慢慢的站了起来。
只有在这个时候,高仙芝才鲜明的感觉到郭子仪十分厉害,居然完全有了和自己分庭抗礼的能力,不仅如此,还压住了自己一头。
“诸位爱卿,刺杀安禄山这样的事情,现在似乎并不是最好的选择,郭爱卿和高爱卿如此争执,不过都是为朕忠心,为国家着急,都是忠君爱民的表现,现在朕命令你们谈谈其他的办法!”
“是!陛下”所有的人高声吼叫起来。
“陛下,臣有一个办法,或许可以暂时缓解徐州被围的燃眉之急:那就是经略西川,让安禄山首尾不能相顾。”
“这……这不大好吧?”韦见素很快摇头,“高将军的意思,如果本相没有猜错,你是要陛下放弃徐州,退往北方?”
“是啊,现在贼势浩大,徐州失守是早晚的事情,虽然臣子的看法是悲观了一些,可是经过了这一次黑死病的瘟疫之后,徐州城可谓损失惨重,现在徐州城真正的精兵,不足20万人,而且战马奇缺,现在就算是将所有的战马集合在一起,也只能组建一支10万人的骑兵,可是诸位想过没有,安禄山手中有骑兵40万,而逆唐唐朝的手中也有骑兵20余万,如果我们君臣一味的困守在徐州城内,倒是的确不用面对安禄山和唐朝强大的骑兵,可是徐州城内的粮草有限,而且陛下和所有的朝臣都被围困在徐州,天下秦王的部队也会举足不前,因为陛下没有让他们看到希望。现在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趁着安禄山这一次进攻失败,我们保卫皇上和诸位大臣撤出徐州,带领大军前往西川,夺取剑门关,夺取成都作为临时的陪都,这样一来,徐州城和天下所有州郡的将领,就可以大展拳脚,和安禄山、唐朝这样的叛逆,做殊死的搏斗,皇上是天下的主人,必须要找到一个真正安全的地方,才能够号令天下,现在皇上身在徐州,亲自督战,虽然精神可嘉,鼓舞了士气,可是却危险无比,万一皇上有什么闪失,这是我们所有朝臣的失职,也会有损大唐的江山社稷,一旦到了那样的时候,我们都是大唐的罪人!”
高仙芝这一说出口,顿时有很多大臣附和。牛僧孺更是高声说话,用了一副尖利的嗓音:“陛下,高将军的话不错的,您亲自在徐州督战,的确振奋人心,可是也要考虑到自己的安全,徐州城内的兵力和贼人的实力相差悬殊,的确很有可能抵挡不住的,一旦城破,玉石俱焚。为了陛下和朝廷的安全,应该首先夺取西川作为安身之所,学汉高祖刘邦屈身为汉王故事,招贤纳士,积攒粮草,收拢天下勤王军队,同时结纳突厥和吐蕃,徐州城中,留下重兵把守,牵制住安禄山和唐朝的军队。”
唐朝皇帝李亨一听,脸上的神色数次变幻,看着满朝文武,似乎没有几个人有异议,叹息一声,拿眼睛看着郭子仪。
就听到郭子怡一声冷笑:“高将军和牛将军的看法固然是不错的,而且也的确是为陛下和朝廷的安危着想,可是你们想过没有,两都已经失守,唐朝占领长安,安禄山占领洛阳,两大贼首带领大军席卷整个天下,如果陛下一退再退,最后还有安身立命的地方吗?”
陈玄礼就高声说道:“大元帅所言甚是,我们不能一退再退,否则的话,发生在太上皇身上的事情,很可能会再一次降临到当今陛下的身上,微臣愿意誓死保卫陛下,如果是真的到了徐州城破的那一刻,皇上到时候再经略西川也不迟。”
郭瑷和柴荣一干将领一起高声吼叫起来:“陛下!”
唐朝皇帝李亨的神色激动,看着这些人,眼里涌起一种高昂的斗志:“很好,既然大家都不愿意退,我这个做皇帝的,岂能辜负了诸位爱卿的厚望,誓死保卫徐州!”
“誓死保卫徐州!”
所有的文武大臣都高声吼叫起来,群情激动。
高仙芝微微冷笑,他实在是想不到,当朝皇帝李亨,居然是如此厉害的角色,面对朝夕之间就可能危如累卵的局面,居然并不害怕,竟然想要守住徐州,越众而出,朗声说道:“陛下此举,张毅勇决,置生死于不顾,实在是深得天意民心,受满朝文武爱戴,可是皇上是天下的皇上,关系社稷众生,方今徐州形势危急,微臣斗胆,请陛下暂时驻扎灵武,随时控制徐州军队,腾出时间和空间,结好吐蕃和宣战王子,多多招纳勤王之兵,在徐州现下的情形下,和安禄山唐朝的军队在中原决战!”
“请陛下移驾灵武!”
高仙芝首先跪下,牛僧孺紧随其后,霎时之间,满朝文武跪下了一大片。
郭子仪和身边的李光弼互相使了一个眼色,一起跪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