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准备(1 / 2)

加入书签

七八月的铁岭山区,正是林深树密、草繁叶茂的季节,山中飞禽走兽又肥又壮。士兵们先是散落在密林中敲梆呼叫,驱出飞禽走兽,然后手拉手,将它们赶进射猎的围场,让将士们练马习箭。

一声令下,顿时万马奔腾,儿郎们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场面蔚为壮观。围场的终点是辽河边界,每次追至辽河,兵将们便折返马头,不敢擅越。

这是皇太极和范文程、三大贝勒等率领数万军马,在铁岭以西的群山中围场射猎。

立马山头,皇太极久久凝望着辽河以西那一望无际的科尔沁草原。千里之外,草原的南端就是明帝国的长城,从那儿可以直驱明廷的心脏-京师。两三个月后,他要在那儿进行一场豪赌,赌注就是举族的存亡。

豪赌,每每想到这两个字,皇太极的心情便沉重之极,因为一旦输了,就是举族皆亡之局,而胜了,却只不过是从袁崇焕的重压下暂时脱身而已,谁知道明廷今后还会不会再出现袁崇焕似的人物,虽然几率极小,但并不是不可能。

如果不是别无选择,没人敢做,更没人愿做这样的豪赌,皇太极更是如此。此番千里奔袭,不仅他要做的事必须环环相扣,不能有一丝差错,而更为重要的还是明廷方面必须密切配合,必须和他预想的一样腐败才行,但即便如此,他一切都做得万无一失,明廷也配合得滴水不漏,可胜负最终的决定权依然不在他手中,一切都只是尽人事,最终只能听天命,但他别无选择,他只能死中求活。

与袁崇焕争锋辽东,他必败无疑,这倒不是说袁崇焕有多了不起,而他有多不堪,这是双方的势所决定的。袁崇焕身下坐的是一头大象,大象身后更有广阔的天地供其回旋,而他身下的只是一只狼而已,何况还是一只被关在狼圈中的狼。狼虽勇猛凶悍,雄健矫捷,但大象只要还有活动的能力,并能朝着目标推进,那不剑走偏锋,狼就没有丝毫机会。

皇太极因为明了大势,所以采纳了范文程的离间计,但又因为关系太大,胜算太小,所以虽明知非行不可,他仍对从西线突入举棋不定,下不了最后的决心。

毛文龙被杀、袁崇焕将皮岛兵马重新整编的消息传来,皇太极即下定决心,实施范文程的计划。不过一年时间,即便旷野争锋,他也已没有必胜的信念,如今袁崇焕又成功斩杀毛文龙,可以想见,不用多久,皮岛就会成为他的噩梦,到时不得不分兵两处,前后布防,但只要被袁崇焕突破一处,就是一溃皆溃之局。

既已下定决心,就没必要再等,时间不在他们一边,如果袁崇焕一旦补上西线的漏洞,他们就再无生机。

铁岭射猎结束后,皇太极几乎从早到晚都与范文程在一起旦夕谋划。他们就突入长城后,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况预想了相应的对策,而后又根据密探传回来的情报,随时调整对策。现在,随着行动时间的一点点临近,他们越来越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西线明军方面是否突然有什么变化。

为此,他们一直密切监视着西线。还好,西线一如既往,防御松散,士卒不练,兵甲不备,城郭不全。没有任何变化。

除了这个,他们还在焦急地等候着另一个消息。

――――――――――――

“无锋锐之刃则无以行仁义。”

看着陈海平的回书,孙传庭的眉头越皱越紧。

八月十七日,申子岳报来确实的消息,察哈尔部的速月台吉等人大肆串联,极力鼓动林丹汗夺回祖上失去的旧地-归化。

综合各方面的消息,暗部给出的评估结论是:察哈尔部西侵的行动已经不可避免。

虽然陈海平给以他全权处理蒙古之事,但这等事自然也要告知陈海平,而陈海平给他的回书则一如既往,托他全权,唯一多出的一句话就是这句“无锋锐之刃则无以行仁义”。

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楚,就是立威。

有恩无威,结果绝对不会好。这话要是放在个人身上,可能多少还有失偏颇,但要是放在一个集体,有其是一个民族身上,那就绝对是真理。所以,在融合蒙古的进程当中,立威是必须的,而且一有机会就要做,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做。

这个问题孙传庭自然清楚,他也绝对赞同,但问题是,立威立到什么程度,这个尺度可是太不容易把握了,因为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微妙平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