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后路(2 / 2)
“对,长安宫旁边还有粮仓,坚守个十天半个月的不成问题。”太子大喜,有些兴奋的站起身来回走了两圈,又有些怀疑的看着张光:“你说卫风真的会为我在陛下面前解说吗?”
“当然。”张光拍着胸脯,看起来信心十足,“除了殿下,还有谁会更适合做一国之君呢?卫大人对陛下的心思知之甚深,知道陛下不喜欢见异思迁之徒,不会轻易的表达出易主而侍的心思,那样的话只会让陛下疑心他的忠心。”他见太子还是不敢肯定,又接着劝道:“殿下,其他其他人的心思都不重要,只要陛下没有放弃你,卫大人就不会放弃你。只要殿下自己没有丧失信心,就有机会获得陛下的谅解。而一旦殿下获得了陛下的谅解,那些跳梁小丑就会一无所获,反而因此暴露出他们的险恶用心,失去陛下的欢心。”
太子的腰背慢慢的直了起来,沮丧的心情一扫而空,似乎从黑暗的前途中又看到了希望,重新找到了支撑他战斗下去的理由。他感激的看着张光:“如果真如你所说,如果我还有登基的机会,我,一定不会忘记你今天为我所做的谋划。”
张光匍匐在地:“臣深受殿下大恩,理当为殿下出谋划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太子上前扶起张光,目光灼灼的看着他:“但愿我们还有机会,成就一段君臣佳话。现在,我去找皇后打开武库,你去释放那些囚徒,说服他们,帮我守住长乐宫。”
“喏。”张光欣喜的大声应道。
正如张光所料,长安城里各个大狱中人满为患的囚徒对江充恨之入骨,他们遭受的无妄之灾,全是因为这个家伙所带来的,对江充这个素以严酷出名的酷吏本来就十分厌恶,现在听说太子也被他逼得走投无路,愤而斩杀了这个酷吏,并因此惹下了大祸的时候,很多人想到了不久前被江充诬陷致死的两个公主和公孙丞相一家、卫家,顿时同情心泛滥,很多人自高奋勇的要求帮着太子度过这个难关。
看着眼前群情激奋、衣衫褴褛的囚徒,太子感激莫名,涕泪横流,他向大家保证他并没有谋反之意,只是被逼无奈,唯求自保,只等天子诏书一到,他就亲自去向天子请罪,绝不连累众人。为了表示他的诚意,他又向郎官们表达了同样的意愿,愿意留下帮他的,他感激不尽,不愿意的,现在就可以走人,他并不恨他们,只希望他们能够将他的这番苦心传到陛下的耳朵里。
郎官们并不象囚徒那样恨江充,他们更多的是担心马上面对丞相的平叛大军时会有死伤,因此大部分人选择了离开,只有三百多郎官被太子的诚意所感动——也有些人抱了一种投机心理,想搏上一把,将来万一太子登了基,也可以混个功臣做做——表示愿意留下来帮太子守住长乐宫,等候天子的诏书。太子虽然对许多郎官的离开觉得遗憾,可是至少不用再对留下的郎官们担心吊胆,时刻防着他们反戈一击,心里倒是安了许多。当下从囚徒里选出三千多身体强壮、通晓武技的人,按照卒伍编制组成军队,交由留下的郎官们统领。好在大汉国的成年男丁大部分都经过基本的军事训练,郎官们大部分又有经验,虽然是临时组成的部队,但是装备上武库所藏的精良军械之后,立刻就展露出一种军人应有的气质。
太子不敢怠慢,他将皇后卫子夫请到了长乐宫,又将刚刚组建起来的三千多人分配到各个岗位,剩下的几千人也分别安排了其他的事务。经过三天的忙碌,等刘屈氂带着征集起来的三辅车骑赶到长安城外的时候,他惊奇的发现长安城城门大开,城里虽然家家户户大门紧闭,街上也没有什么行人,可是一切都显得格外的平静。宫内三三两两的郎官们聚在一起,用一种很怪异的眼光看着进城的三辅车骑。
刘屈氂大惑不解,他一面安排人打探消息,一会派人请来了贰师将军李广利。李广利很快就带着杜宇和几百家兵来了,一见到满面疑云的刘屈氂,李广利苦笑着直摇头:“丞相,你怎么去了这么久?”
刘屈氂有些莫其妙:“将军,我先到甘泉宫见陛下,在那里等了几天才得到陛下平叛的诏书,又赶回来召集三辅车骑,这已经算是很快的了。这是怎么回事?太子呢?”
“太子在长乐宫,他释放了长安城里的囚徒,打开了武库,组建了三千多士兵,丞相,你现在想要一举拿下太子,可没那么容易了。”李广利惋惜的直摇头,摆出一副名将的派头:“战机稍纵即失,不复再有啊,丞相纵有数万精锐,想要完成陛下的任务,只怕也不是一件易事。”(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