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李青回大明(1 / 2)
汪直带着一路人马出发了。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
他没有在京查案,而是去了地方,这也是朱见深的意思。
朱见深不想压得太凶,虽说他有传奉官备用,但那只是不得已的备案,能不把人逼急,他也不想把人逼急。
不过,西缉事厂就是为对付群臣而设立的,案子一定要办,且还要办出个大案来。
只是现阶段先不给京官施压罢了,朱见深依旧稳健。
毕竟……刀不砍在自己身上,都不会有切肤之痛。
事实也确如朱见深所料那般,群臣见汪直走了,虽心有不满,却也没太大反应,朝政依旧平稳运转。
只不过他们谁也没想到,汪直会办出一个惊天大案出来。
“厂督,咱们去哪儿?”
“福..建!”汪直显然已经有了具体想法,道,“朝中必定有人密切关注我们的行踪,一定要快。”
“是!”
汪直不过十六岁,却已是太监中金字塔的存在,傻子都能看出这位公公的持久度——太监普遍能活。
所以,选拔进西厂的这些人,并未因他年轻,而产生轻视情绪,反而更加恭敬、讨好。
当然,汪直的权势也凌驾于东厂、锦衣卫之上,因为他还是御马监掌印太监。
汪直除了西厂厂督的身份,还执掌着兵权,皇城禁军护卫也在其管辖范围之内,这是一股极强的势力。
一个年仅十六的人,拥有如此大的势力,且帝宠无以复加,手下人自然卖命。
跟着有前途的人混,才能有前途,是最浅显,也最朴素的道理。
一行人快马加鞭,直奔福..建。
…
日本国。
经过两个月的经营,李青不仅彻底掌控了周围数十村落,同时,实力上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嫡系精锐,加八十九等武士,共计两百人,被他编进一个队伍,这两百人全副甲胄,手持上等包钢武士刀,战力之强,绝对傲视整个日本国。
同时,三百人的预备队经过两个月训练,战力呈几何倍数上升,此外,李青又从矿工中选拔了一百人、在城中、周围村落招募了四百余人,作为新预备队,整日训练。
此时,他手上的兵力,已然过千。
这个兵力跟之前的上山野相比,还要少一些,但论战力,即便是李青不出手的情况下,两个上山野也未必是他对手。
因为李青手下的这些武士,不仅装备十分精良、训练有法,而且待遇不是一般的好;
更重要的是,有上升通道,只要立功就能晋级,在这种制度下,他们的进取心,被整个调动起来。
就连井上三郎都忍不住摩拳擦掌。
“大神,武士们都饥渴难耐,打吧。”
“再等等。”李青道,“我要先去大明一趟,等我回来再说。”
听到这话,不仅井上三郎一头雾水,村上匠也是大感不解。
二人劝道:“大神,眼下咱们正是发展的重要阶段,你怎可离开呢?”
李青是这支军队的灵魂,即便抛开那恐怖的战力,李青的作用也超级大。
队伍中有他跟没他,有着云泥之别。
“我不会离开太久,最多三个月就回来。”李青安抚道,“待我回来后,就带你们大杀四方,到时候,细川氏那个级别的势力,咱们还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达成?”
“不是,大神您这个时候离开,武士们如何安抚?”村上匠焦急道,“三个月太久了,武士们甚至连一天都不想多等;
用汉人的话说,三个月太久,只争朝夕!”
“……汉人可不是这么说的。”李青翻了个白眼儿,道:“我必须要回去,这个没的商量!”
接着,他语气缓和下来:“你们俩一文一武,是我的左膀右臂,以后都是要干大事,有大成就之人,这点儿事都没信心做好?”
两人闻言,心中好受许多,也激动起来,只是对于李青的离开,仍是顾虑重重。
村上匠道:“大神,不光是武士们那儿,细川氏前两天已经来试探过了,咱们虽给搪塞了过去,但得到消息的细川家族肯定不甘心,要么再来招揽,要么可就要开战了啊!”
“是啊,”井上三郎附和,“细川家族的势力极其庞大,大神你不在,我们真的心里没底。”
李青想了想,道:“这样,他们再派人来,就好吃好喝好招待,人尽可能地留久一些,不同意,不拒绝,拿钱砸对方派来的使者。”
顿了下,又道:“细川氏轻易不会大张旗鼓地对付咱这支不显眼的势力,幕府将军名下,不是有四大势力嘛,细川氏并非霸主。”
“若是他们真来打呢?”井上三郎问。
“那就打!”李青道,“来人不会太多,咱们还是守城的一方,没什么好怕的,难道你的对咱们得武士没信心?
别忘了,你现在好歹也是个大名。”
井上三郎脸上一热,不再多言。
李青又看向村上匠,道:“虽说要做打的准备,但我没回来之前,能不打,还是尽量不打为好,尽可能的保存实力,等我回来。”
“是!”村上匠郑重点头,“外部交涉方面,小人尽最大努力。”
“嗯。”李青点了点头,道:“武士们那儿,我待会儿亲自去解释一下,我的神功突破在即,要大概三个月时间,你俩可别给我说漏了。”
二人听李青如此安排,紧张的心情放心许多,躬身应是。
李青安排完一系列事宜,带了几个心腹做水手,便出发了。
为了节省时间,他挑了一条最近的路线,在大明福..建登岸。
他这么急着回去是有考量的,眼下他有了根据地,且也有了一定武装,马上就要大干一场,彻底将日本国的现有格局打破,致力于让其陷入战争怪圈,并让其逐渐放弃生产,以购买大明商品为主。
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沦为大明的矿工,为大明输送金银,以换取战争所需物资。
在此之前,他首先要让大明朝廷扩大生产,不然,这么大的需求量,仅是民间走私可远远供不上,
且,李青也不想让那些富绅把便宜得了去。
李青有航线图在手,一路十分顺利,用时半个多月便抵达福..建。
他让几人原路返回,一个月后再来这里等他,随后就再次上了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