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节 共荣共辱(2 / 2)

加入书签

出口就完全不一样了,任何国家在出口军品的时候。都会将设计与研费用计算进去,同时还得将工厂的利润,以及政府从中征收地税率都计算进去。这样一来,出口的武器装备的价格就要比国内采购高得多。大部分情况下,如同唐帝国这类掌握有世界领先技术的国家在出口军品时。还会降低武器装备的性能,以保证其他国家军队无法拿到比自己军队装备地还要好的武器装备。可就算是降低了性能,简化了设备,其价格仍然是高得吓人的。

以相当成功的隼式战斗机为例,帝国海军的采购价格是17万,后期还降到了16.5万。6军与岸基航空兵使用的型号因为降低了机体结构强度,取消了弹射系统与在航母上着6是的部件,因此价格还更低一些,其中最简单的型号只有15万左右,就算是后期加强了某些部位的高级型号也不过16万。可同期。帝国向德国与波斯,以及其他的盟国出口地简化版本的隼式战斗机的价格是31万,几乎就是帝队采购价格的两倍了。而这些简化版本的隼式战斗机的价格更低,比如出口到德国的型号上只有两门2o毫米航炮,另外两门换成了四门5o英寸的航空机枪。出口给波斯帝国的隼简化了导航系统,同时简化了机体结构。度反而比唐帝国海军使用的型号快不少,可成本却低了不少。

考虑到之前厂商在给帝队提供武器装备的时候就已经赚取了不少的利润,那么在出口武器装备时,那赚的就不是一般的高利了,完全就是暴利

也正是如此,哈飞才这么看重海军的这条承诺,这甚至让哈飞做出了更多地让步。当然,冯祥楚的眼光是很精明地,他很清楚一点。不管是鹏,还是游隼。乃至还在设计中的新式战术轰炸机,只要帝国海军大批量装备,并且在战斗中有优秀表现的话,那么出口订单就将远远不断的送来,而帝国政府并不在意厂商在出口时赚多少钱,因为出口税也能够给帝国政府带来更多的收入。用当时冯祥楚自己算的一笔账来看,出口一架游隼所赚到的利润,就足以填补在向海军提供2o架游隼时所出现的亏损了,鹏式轰炸机的利润更高。而按照一般的情况,出口战机的比例一般是两成左右。出口利润不但能够弥补亏损,还能够让厂商赚到不少的钱。

当然,出口中涉及到了一个准出政策,而帝国的基本政策是绝不向他国,包括同盟国提供一流作战飞机。比如在隼出现之后,秃鹫才列入了出口名单,在金鹰开始装备帝队之后,隼才列入了出口名单。因此,在游隼装备之后,金鹰才可能出口。可冯祥楚不担心这个问题,如果有海军游说,再加上6军也会帮着他们的供货商去说服政府,那么政府是很有可能在看到巨额的出口税收时允许出口一流作战飞机的。

在哈飞转向之后,沈飞与南飞也很快就与海军达成了一揽子协议。协议条款的内容基本上一样的,只是在后来还添加了一条,即帝国海军承诺的最低采购数量,这是保证工厂能够持续开工,而不是让工人拿了工资而不工作的基础。

三大飞机厂妥协之后,那些下游厂商的态度也很快就软弱了。几个规模较大,与海军合作时间较长的下游供货商最先转向,6续与海军达成了一揽子协议。因为下游厂商一般只为海军直接提供维修飞机用的零备件,另外还得与飞机制造厂直接打交道,所以这些下游厂商还与三家飞机制造厂达成了相关的协议,而海军则是担保人,这样才能够保证下游厂商能够从飞机制造厂那里拿到维持生产的订单。最后,那些规模较小的下游厂商也6续与海军达成了协议,只有五家下游厂商因为规模太小,且在26年前1o个月的业绩太差,最终被踢出了海军供货商的名单,失去了在27年获得海军订单的机会。

最终,海军所得到的,要远远过所想像的。因为下游厂商大幅度缩减利润,有的供货商为了保住与海军的合作关系,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海军供货,当然,质量是必须得到保证的,这些都将被写进合同里面。这就让零备件的采购价格降低了很多,也许这对飞机的单价影响不会很大,可是却能够极大的降低部队的维修以及维护费用,降低了飞机的全寿命使用费。

当时,谈仁皓做里一个简单的计算,以游隼为例,哈飞最初的报价是3o万,海军期望降低到25万,而实际上,游隼的价格完全可以控制在12万之下,这甚至比26年采购的金鹰还要便宜而海军计划在27年至少采购3ooo架游隼,也许最终将达到5ooo架,仅此一项,就为帝国海军节约了3.9亿到6.5亿的采购费,或者是在同样的指出下多获得一倍多的战机

谈仁皓是带着圆满的结果回到了舟山的,就他所知,甘永兴也肯定带着同样的圆满结果返回舟山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