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给节度使职位的最重一击(1 / 2)

加入书签

&divid=&quotdevice&quotstyle=&quotbackground-color:#c0d16d66font-size:16pxborder-radius:10pxpadding:010pxcolor:#957575text-decoration:underlinefont-family:fangsong&quot&gt&/div&gt

绍明二年,二月二十五,经过广泛的讨论,甚至连神都洛阳和东京开封府周围乡野的坞堡大族,都征求过意见以后,张周的政治制度改革全面出炉。

中央层面,现有的三省中,中书省的中书令不再常设,也不再是中书省的官长,而是一个名义上的职位,相当于后世的荣誉主席。

中书省放弃了左右散骑常侍、左右司谏、左右正言等监察官职以及相对应的职能,把这部分监察和谏议的权力,全部交给了门下省。

自此门下省的监察权得到了扩大,但是门下省的城门郎这种掌管都城、皇城和掌管宝印、颁布敕命、赏赐旌节权力的符宝郎,则给了中书省。

中书省以中书侍郎为首,事实上变成了皇帝的私人幕僚机构,中书侍郎以下,职责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称为章台,是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以中书知制诰为首,下设中书舍人六人对应朝政,又设若干主事、令史。

另一部分为称为鸾台,主管皇帝的私人财产和亲军,下设锦衣亲卫指挥使司、侍卫马步亲军指挥使司以及内使府。

锦衣亲卫分南北两军,北军负责国内调查、探奸、以及充做皇帝的仪仗队。

南军负责对外的情报工作和信息收集,设一正三副指挥使。

侍卫马步亲军指挥使司,统辖皇帝剩余的亲军七卫和憾山都。

侍卫马步亲军都指挥使不常设,由亲军左右羽林卫、左右金吾卫、左右龙骧卫和左千牛卫的指挥使以及憾山都指挥使轮流担任。

轮到谁宿卫番上,谁就是侍卫马步亲军都指挥使。

内使府则是皇帝的私人资产管家,首领为内使令,主管皇帝的白糖、冰糖、棉花、河西商路、兰若钱庄以及各地的皇产皇庄。

看出来了吧,中书省下的章台与鸾台,实际上就是皇帝的司礼监和东辑事厂。

而且看起来位高权重的门下侍郎没有皇帝授权,不持节的话,是不能管理鸾台事务的,这就避免了中书侍郎成为东汉那样的开府大将军。

而通过这样的政军两只抓手,张鉊将最核心的权力,牢牢抓在了自己手中。

并可以用内廷对外廷的人才形成虹吸,连科举之路以后都是单独的,有什么大才,先到中书省听用,再放到外廷去,以此笼络人才。

而在门下省独自掌握了监察、谏议之权后,为避免监察权全部落到门下侍中手中,张鉊并没有废除御史台。

而是让御史台主管监察高级京官以及派出御史巡访地方,让门下省负责向皇帝谏议、封驳、承旨,并监察在京中低层官员。

当然门下省也有监察高级京官的权力,这是张鉊特意让双方的职权稍有重叠,免得他们各自独霸一方。

而尚书省,恰恰是此次改革收益最大的一方,张鉊将自己兼任的尚书令让了出来,因为他实际上已经是中书令了,张希崇就得以出任尚书令。

尚书省由尚书令主管全部政务,成为了事实上的丞相,呃..或者说应该是明代的首辅大学士。

因为对于监察这一块,还有门下侍中和御史台在分他的权。

张鉊为了加强尚书令的权力,还决定给尚书令加同门下事,使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管一管门下省和御史台的事情。

不然堂堂政务之首的尚书令完全没有监察权,干起事来必然处处受到掣肘,那也太难看了。

同时尚书省的左右仆射官职被废除,六部长官左侍郎直接升级为尚书,下面再设立左右侍郎以及其他左官。

而大理寺这个在五代基本瘫痪的机构,张鉊也给搬了出来,主要负责地方各州县重要桉件以及京畿桉件的最终裁定。

以御史台、大理寺、刑部为三法司,这是来分尚书省刑部之权的,免得刑部过于强势。

此外张鉊又设盐铁司这个专业捞钱的职位。以盐铁使、户部和中书省负责度支的度支舍人,共掌国家财政。

最后的重中之重,那就是枢密院了,枢密院除了不管亲军七卫一都以外,全天下的禁军、镇军、州县兵等,都归枢密院管辖。

枢密院官长为枢密使,设枢密副使若干,但管事的只设立枢密左使和枢密右使,其余为加官。

另设立枢密直学士三人,轮流侍奉在皇帝身边,以便皇帝沟通枢密院。

至此,这个结合大量宋明特征,又还算符合目前形势,互相独立又交叉的政府系统就形成了。

这其实是一场皇帝大搞中央集权的改革,张鉊通过中书省,将朝廷变成了内廷与外廷。

内廷直属皇帝,几乎什么事都能插上一手,外廷负责具体的政务,但再也不能随心所欲。

国家的群相则以尚书令、门下侍中,枢密使以及两到四个加了参知政事衔的官员组成。

加参知政事衔的,可以是六部尚书,也可以是御史台的御史大夫,大理寺的大理寺卿、枢密院的枢密左右使,盐铁司的盐铁使,就看谁能得到皇帝的青睐了。

在地方上,张鉊改现在的道、州、县三级为行省、府(州)、县模式。

行省,全称持节巡抚某地行中书省同平章事。

比如在河东,就可以称为持节巡抚河东行中书省平章事,简称为河东行省或者河东省。

行省设平章一人统管全体事务,下设布政使、按察使、防御使三使以及不常设的盐铁专使。

一般由平章兼任布政使,处理政务。

按察使负责监察、巡访、刑律等事。

防御使则主管全省防务,各府(州)县的州县兵、义从与团结健儿,都归防御使管理。

在防御使以下,各州的州县兵官长为兵马督监、县团结健儿官长为县尉。

同时在各州县的紧要地点,设立巡检司,以组织骁勇义从探奸、捕盗、设卡守护紧要等,巡检司的巡检,也归属防御使管理。

设立巡检的最大目的,就是在于补足乡官变役职后,乡间军事动员力的不足。

巡检一般从退伍的功勋低级军官中选拔,有权组织弓箭社、枪棒社等准军事组织。

再从这些社中,挑选精锐为义从,国家给予一定的饷银,使之维护地方稳定。

同时巡检的设立还有个重要象征意义,那就是表示皇帝只是要削节度使的权,不是要削弱武人的权。

这个天下,还是属于武人滴!

而行省高层中,各省平章属于中书省的一员,直接对皇帝负责,同时因为兼任的布政使一职,也要受到尚书省一定程度的管辖。

按察使则直接对门下省负责,同时也要受到御史台和大理寺的一定管辖。

防御使则直接对枢密院负责。盐铁专使由盐铁司受皇帝命令,选择性的派出,也可以由布政使兼任。

而府这个单位,是专为节度使设立的。

从现在起,有节度使的州就会升级为府。

比如许州忠武军,就从许州改回许昌府。

宋州归德军节度使的宋州就改名为归德府。

邓州威胜军节度使的邓州,也改回了南阳府。

至于节度使,这个单位还是存在的,不过全称从节度使变成了持节镇抚某府兵马事兼某地府尹。

比如许州忠武军节度使,全称变成了持节镇抚许昌忠武军兵马指挥等事兼许昌府府尹。

这可是个极大的改动,这么一改,节度使虽然还存在,但权力被限制在了本州,更是大为分散。

这种分散不是指被别人分割走,而是指权力的来源变分散了,原本最重要的持节都督某地变成持节镇抚。

而光是一个持节镇抚,根本没意义,必须要加上后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