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 淮泗英豪尽入吾彀中矣(1 / 2)

加入书签

&divid=&quotdevice&quotstyle=&quotbackground-color:#c0d16d66font-size:16pxborder-radius:10pxpadding:010pxcolor:#957575text-decoration:underlinefont-family:fangsong&quot&gt&/div&gt

张昭面前站着十五个人,领头的是一个雄壮的大汉,从左右手的虎口都有厚厚茧子来看,不但是个长期玩兵器的,而且还是左右手全能。

大汉眼珠子滴熘熘的转,除了不敢直视张昭以外,视线并未在一处停留太久,还总往张昭右边看去。

因为一个叫王尚达的锦衣亲卫千户站在那里,他是锦衣亲卫负责江淮地区的千户。

这说明,这个壮汉,是认识王尚达的,而从壮汉灵动的眼神和心里素质来看,不是普通的江湖豪客或者淮南盗匪,应该就是锦衣亲卫招揽的淮南私盐贩子。

剩下的也是形态各异,有真正的淮南水贼,他以为是抓来被杀头的,路上挨了好一顿打才消停下来。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大冷天只有麻衣穿的真正农夫,也有富富态态的乡间耆老。

有面露冷然的书生,甚至还有几个驻守在淮南一带的楚州州县兵和团结乡兵。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被锦衣亲卫直接从淮南给带过来了。

而之所以能把三教九流弄的这么齐全,张昭身前站着的矮个子壮汉,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是淮南楚州到海州(连云港)一带,着名的私盐糖茶坐地虎张三郎。

自从大齐皇帝黄巢让天下震动后,私盐贩子这个行业,似乎就开始多了些不同寻常的味道。

张三郎就是如此,他在淮南笼络乡间豪杰,勾连各地的州县兵和地方大族以造福乡梓名义自保,很有名声。

这种人,有好处的时候,肯定还是要捞,在乡里间做事肯定也有些蛮横,但还不至于鱼肉乡里。

本质上,他们是南唐朝廷在淮南残酷压迫后,本地中下层寻求自保的产物。

只不过历史上后周攻陷淮南地区之后,不但未施仁政,反而因为和南唐的战事愈发激烈,在淮南压迫更甚,周军士兵素质良莠不齐,也多有劫掠乡间之事。

导致这些本来被南唐朝廷压迫极深的淮南之民,却只能相聚山泽、修建堡垒,积纸为甲,号为白甲军,勾连南唐兵马,袭杀周军以图自保。

扬州就是在他们的配合下,南唐朝廷才得以收复的。

这也给了雄心万丈的郭荣一个极大警醒,自此以后,郭荣狠抓军纪,周军才渐渐有了朝廷天兵的气象。

不过,这个时空的他们,是很幸运的,因为他们遇到了张昭。

脱胎于归义军的张周军,本来军纪就不错,张昭也更比郭荣懂民心的重要性,当然也更懂如何利用民心。

这些被南唐极度压迫的淮南之民,马上就会成为张昭用来压迫南唐朝廷的武器。

现在张昭收复了淮北,再能将淮南稳住,那么以后,南唐就会成为脚边的老鼠,想打就打,想抽就抽。

当然,想要完全收复淮南之民心,不是那么容易的。

人生在世,无非利益二字,而且在这个时代,最低等级饭都吃不饱的黔首,他们的民心,是不能用,或者说很难用起来的。

真正能用的,是张三郎以及那个富态乡间耆老这种人的‘民心’,有了他们的支持,张昭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打下楚州。

打下了楚州,掌握了政权之后,张昭才有资格说来用最底层黔首的民心。

所以张昭问农夫的问题很简单,做为一个后世来人,本身就出自社会基层,张昭没有任何的架子,心里更没有看不起这些最底层的农夫过。

他亲自走过去,来到了瑟瑟发抖的农夫面前,轻声问道:“今年的春麦可种完了?”

张昭不会淮南话,农夫自然也不会河洛官话,因此还需要一个人翻译。

农夫听完译者的说之后,低着头,过了半天才嗫嚅着回答道:“官人的田,刚刚种完,自家的田,还没种呢。”

张昭点了点头,从侍卫手中拿过一匹有些粗糙的帛布和一串钱亲手递给农夫。

“你回去吧,这是赏你的,告诉左右乡邻,今年的博征不征了,从明年起,官田也不用你们种了。”

译者翻译之后,农夫刚开始还没什么反应,好像是有点懵。

等到译者说了第二遍以后,农夫才勐地一震,他难以置信的看着张昭,噗通一声就跪下了。

“官人说的可是真的?唐国的官人,能听周国天子的话?”

“哈哈哈!”张昭笑了几声,看来这农夫并不傻,能知道他是谁,也还算有些见识的。

“某听说唐国王不是个好王,特意发兵来为尔等求个公道,那刘彦贞不是好人,已被某杀了,以后你们就可以安居乐业了。”

这话有点文绉绉的,不过译者自然会翻译,农夫听完,呜咽着就在地上噗通噗通的给张昭磕头。

张昭怕他把头给磕坏了,赶紧让人扶起来送了出去。

农夫刚出去,乡间耆老立刻就噗通一声,也给张昭跪下了,嘴里已经开始呜呜呀呀的嚷开了,无非就是天子仁义之类的。

作为感受南唐压迫最深的乡间小土豪,他更能理解张昭口中的话会有什么威力。

似刚出那个农夫般,除了一点子力气可以压榨外什么都没有的,从来就不是被压榨的主力。

况且就是这样的农夫,在平民中,已经算条件好些的了,其他人能榨出什么油水?

所以历来被刮油水的,就是耆老这种有一点资产但不多的乡间小地主和小富农。

而在淮南,如同耆老这般的民户,没有三万也有两万。

他们在乡间有话语权,也就是说话有人信,有人听,能准确的动员到敢去打仗的丁壮,能出远门去知道外面的动静。

要是周国天子真的可以废除博征等苛政,他马上就可以获得这样二三万户富户的拥戴,加上周军骁勇,立足淮南七州二十一县的资本就有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