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大汉币(2 / 2)
而刘峰却让庄孝云放心,只要大汉币得到推广,那么以后银行的利润只会大大增加,而不会减少。现在才发行十一亿钱,以后要是发行二百亿钱,那是什么概念。
庄孝云大惊,居然能够发行超过银行本身资产的大汉币?那么那些铜钱还有什么用?
刘峰笑道:“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铜钱彻底退出流通领域,让大汉币完全代替铜钱。那么多铜,我们能铸造多少大炮啊。”
庄孝云回到银行,立刻开始实行新措施。一开始大家还是赶紧着把大汉币兑换成铜钱,哪怕是要收取手续费也要兑换。然而时间一长,尤其是那些商家,铜钱收取的多了,储存管理都不方便,不得不又存到银行去。而存到银行又要收取手续费,而把纸币存入银行却不要收,这让商家觉得得不偿失。
慢慢的很多聪明的商家不再抵制收取大汉币,也不立刻把大汉币兑换成铜钱了,而是开始尝试性地用大汉币购货。一开始去购货的时候还不好用,因为卖货方不愿意收,买方和卖方只得去附近银行,把大汉币存入卖方的账户。这样既不收取手续费,也不收取汇兑费用,双方都得益。
当卖方尝试看到大汉币也可以存入自己账户,成为自己财富的一部分,终于放心了。逐渐大汉币开始在市场上流行起来。
用铜钱兑换大汉币是不收费的,而普通老百姓每次用大汉币兑换一千钱的铜钱也是不收费的,一开始银行一开门就有很多人拿着大汉币来兑换,渐渐的普通百姓发现,任何时候去兑换都可以拿出铜钱来,也就不去挤兑了。而是开始逐渐相信大汉币的信用了。
慢慢的普通百姓也开始使用起大汉币来。而银行里的大汉币越来越少,铜钱越来越多。因为只要把铜钱存入银行,取得时候只取大汉币是不收费的。
这样一次发行的大汉币很快就不够用了,刘峰命令按照大汉银行内所存的铜钱数字再次印制五十亿大汉币投放市场,这才缓解了纸币慌。
到了元和十四年,大汉银行里的铜钱堆积如山,已经到了没办法处理的地步。刘峰命令商人带着铜钱前往长安、益州购买商品,海外商队也带着铜钱前往倭岛、南海交易。主要是购买那边的资源。
留下应付兑换的一部分,其他则大部分用来铸造大炮了。毕竟大汉朝的铜矿并不多,铜产量也不大。
这样就等于刘峰通过银行发行纸币,用政府的信用,用花纸头把社会上的财富兑换到手上,然后再变成各种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集中到关东来。
这个利润有多大,不要说刘峰也知道。不过这个利润不能完全算成利润,因为算是借了百姓的钱,万一发生挤兑,是要还给百姓的。只不过这钱是不需要支付利息,不仅不需要支付利息,百姓取铜钱还要支付手续费。
如果现代,那就是霸王条款,可以去告银行,但是在这个年代,大家都觉得天经地义。因为银行要支付铜钱,必须要清点,要储运。
虽然在理论上存在要还所有铜钱的可能性,但是实际上却是不存在这种风险的。因为大汉银行的信用是关东政府担保的。除非关东政府彻底垮台,这种风险才会爆发。但是现在关东政府蒸蒸日上,正要取得全国政权,哪里会有这样风险呢?所以这些利润就白白落到了刘峰和大汉银行的股东手上了。
↑返回顶部↑